加拿大海归高科技创业者揭秘“走红款”智能肌电手

中新 多伦多8月25日电 题:加拿大海归高科技创业者揭秘“走红款”智能肌电手

7月底,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一档节目中,因电击事故失去双臂的伤残军人王俊景依靠一对智能肌电手完成了叠纸杯等高难动作,更给了妻子一个暌违近22年的拥抱。此前数日,这只智能肌电手还出现在《新闻联播》的 道中。

这只智能肌电手由280多个高精密零部件组装而成,可实现全关节仿生,做出20多种自然手势组合。余瑞冬 摄

倪华良回忆说,这个项目的研究在2013年始于多伦多自己家中的地下室,当时自筹200万元人民币开始了项目预研。2015年,由他领军、汇聚一批优秀海内外科学家和工程师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上海张江落地。团队先后完成肌电系统研发、商业化初试、仿生手立项、工程样机研发等阶段,目前已试产定型产品。

这只智能肌电手由280多个高精密零部件组装而成,可实现全关节仿生,做出20多种自然手势组合。令倪华良自豪的还有肌电手的软件。它可以通过多肌电传感、肌电生物信 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算法等人工智能算法技术,建立新型人机交互技术。他的仿生手因此可以学习使用者的习惯手势和指令,让使用者越用越得心应手。

使用者要用它完成精细的动作并不太困难,可以通过特殊的手套实现动作同步,也可以通过带有无创肌电接口和生物传感器的手环或臂环精确地控制肌电手,握手、举杯和日常的手势都不在话下。余瑞冬 摄

目前市场上高端的国际知名品牌仿生手,价格都在人民币30万元以上。倪华良希望,自己的团队未来能在性能领先的基础上,将产品终端价格控制到1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水平,实现普惠目标。团队对智能肌电手的核心传感器、控制器和人工智能算法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未来将逐步实现定制电机国产化,以降低生产成本。

早年曾参与加拿大宇航局太空臂项目研发的加拿大华人机器人专家谢海鹏说,可靠性是高科技肌电产品研发的一大挑战,倪华良团队的智能肌电手已展现出很高的稳定性。他亦认为,今天的中国拥有良好的创新创业动能,科创潜力巨大。

有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有残疾人约8500万人,其中肢体残疾者2400多万人。倪华良相信,智能肌电手大有用武之地。除了智能义肢外,以“科技赋能新生”为口 的他的团队还专注于脑卒中康复智能训练和康复评定系统等,近年来已在中国国内获得科技创新类的若干奖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7月22日
下一篇 2019年7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