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芬兰图书馆学者艾托拉在《智慧图书馆: 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一文中,首次提出智慧图书馆的概念。但实际上到了2009年,有关智慧图书馆的研究才真正地开展起来。这主要受益于IBM在推动“智慧地球”的基础上,使RFID 作为一项新技术被应用于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突破了传统图书馆藏书、借阅的服务职能,在环境、服务、技术、资源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国内有关探讨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论文不少,但实际服务方式粗放。那么,如何构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如何提升?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唐兵馆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唐兵馆长
智慧图书馆概念的火热虽然有过度炒作的嫌疑,但业内对其前景十分看好。
《图书情 工作》杂志 长、主编初景利教授曾表示,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第三代图书馆、新型图书馆的核心内涵,也是未来图书馆的最高形态与主导模式,它将驱动图书馆发展,展示图书馆的新定位、新形象、新能力。
不同于传统图书馆,智慧图书馆通过组织讲座、展览、书评和研讨,创新交流环境,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知识流通。同时,也能提供提升职业素养服务,注重多元素养,激发 群活力。重庆大学图书馆馆长杨新涯认为,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 、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下,智慧图书馆可以实现构建文献元数据仓库、改善服务门户、提供个性化和主动性服务,极大地拓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智慧图书馆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前期的调研中,唐兵馆长发现,图书馆空间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包括共享空间、创客空间、第三空间、数字学术空间等主流研究方向。国内许多名校也已经开始实践,如清华大学清华印记、厦门大学影像创意空间、上海交大共性空间、中山大学新生空间等。
据唐兵馆长介绍,图书馆空间服务是图书馆整合自身的资源(电子、纸本、 络资源)、技术、人力和场地,为用户提供的全方位、个性化、人性化智慧服务,旨在促进读者自主学习,激发读者的灵感和创新思想,这是图书馆改革与发展的大方向。唐馆长曾亲身参与中国矿业大学沙河校区图书馆智慧学习空间建设过程,这次实践也给了他一些切实的体验。
从前期现场勘察到设计方案的多次修改,直至智慧学习空间的落成,中间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唐兵馆长表示,在功能设计和区域划分上就需要考虑多重因素,如在校生人数、建筑的规模及家具的特殊性、学生的专业划分(工科、理科、文科、艺术设计学科)、学生的身份(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区别)、教育部对图书馆的要求(生均座位数、生均图书数量)等;空间和环境设计则需要考虑安全因素、建筑物因素、读者因素,如消防安全、应急照明问题、标志标识、生源的规模等等;而对于家具设施及智能装备的选择需要考虑风格搭配和实用性。最终在多重考量和不断修正下,智慧学习空间功能区域更完善,成本投入更经济,色彩视觉更清新,布局空间更紧凑。与此同时,为了规范各个空间的使用和管理,中国矿业大学沙河校区图书馆出台了运营管理服务标准,规定了开放时间、预约流程、使用时长等内容,使管理维护更便捷,运营管理更多元。
目前,沙河智慧学习空间已设有咨询接待区、测评展示区、沙龙活动区、休闲阅览区、私密研讨间、开放学习机房、个性学习指导间、教师教研空间、学生写作创作区、多媒体 告厅等十个多元学习和阅读功能区域,深受读者们的喜爱。其中,咨询接待区人流量可达500-800/天。智慧学习空间不仅可以利用 团激活资源,营造学习氛围,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而且通过提供学习指导服务,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文章整理自2017北京地区高校数字图书馆年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唐兵馆长所作 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