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率先在株洲地区应用胰胆成像系统对胰胆疾病患者进行精准治疗

近日, 82岁苏老先生及65岁蒋女士近期因不明原因胆道狭窄入院,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苏老先生梗阻位于胆总管末端,蒋女士梗阻位于肝门区,原因都不甚明确,以往行ERCP造影仅能显示狭窄部位及长度,难以完全准确判断狭窄的良恶性,最终可能造成延误病情或过度治疗的不良后果。我院消化内镜中心金少纯主任医师通过胰胆成像系统,在直视下进行胆道探查,最终明确苏老先生系胆总管末端结石导致的炎性狭窄、同时顺利取出了结石,而蒋女士系外科手术继发的炎性狭窄,最终让两位患者成功摘去了肿瘤的帽子,避免了外科手术探查对患者的身心的伤害。

胆胰成像系统诊治胆道疾病,使得在胆胰管变得可视化,清扫了消化道最后的盲区,标志着我院ERCP检查和治疗迈入精准医疗时代。并率先在株洲地区应用胰胆成像系统对胰胆疾病的患者进行精准治疗。

金少纯主任医师指出传统ERCP诊疗对胆胰管的探看存在盲区,无法直接判断病灶,只能凭X线间接判断,对于病灶的细胞刷涂刮阳性率也不足50%,胆胰导管直视系统的应用,可以清晰的探看胆道的疾病,并能进行精准活检,提高了疾病的检出率,是胆胰疾病患者的利好消息。

关于胆胰成像导管直视系统

一次性胰胆成像系统实际上是一种超细的胆道内窥镜,这种新型胆道镜内暗藏玄机,可视化操作突破盲区。它是ERCP技术的升级版,主要是将新型胆道镜置入胆道内进行直视探查,发现病变后获取准确位置并进行相关手术,无需进行术中造影。目前,适用于巨大胆管结石、部分胆囊管结石、胆囊冲洗及引流、部分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多发结石以及怀疑胆管占位等。这项技术对于“难缠”的大石头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可以采用激光碎石技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该项国内领先的新技术突破了原内镜治疗的盲区,也让ERCP技术进入新的阶段。

新型胰胆成像系统直视下微创ERCP手术相对于传统手术而言,在十二指肠镜下手术切口更小,有利于保护乳头括约肌功能,出血少,风险低;术中可视化操作,直接观察胆道,并选择治疗策略;手术中减少射线辅助,更好保护医务人员与患者;更高的取石效率,且术后患者均无不适症状,恢复快。

株洲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率先在株洲市开展ERCP系列诊疗技术,目前已开展ERCP下治疗三十余年,我院内镜中心设有独立的ERCP诊疗间,不仅在硬件方面拥有PHILIPS 移动式C型臂X射线机、OLYMPUS十二指肠镜(TJF-260V)、ERBE海博刀等先进设备,更是在人才梯队培养等软件方面下足功夫,先后通过选派多位中青年骨干在海军军医大附属长海医院及东方肝胆医院进修,目前已形成以消化内科为主导、麻醉科及肝胆外科在内的多学科诊疗团队,在治疗中坚持以安全、创伤小为前提,尽可能做到舒适化、个体化治疗。此次全国性ERCP比赛中不仅有我院青年医师直接参与比赛并晋级决赛,我院内镜中心金少纯主任作为湖南省ERCP领域知名专家,在东南区预赛及决赛中多次受邀成为专家评委,这是对我院ERCP团队的充分肯定。我院ERCP团队将再接再厉,为广大肝胆胰疾病患者解除病痛。

专家介绍

金少纯 主任医师

株洲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主任,湖南省消化委员会委员。精通消化内科病人的诊治。精于消化内镜(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的诊治,专攻十二指肠镜(ERCP)下取胆总管结石、胃镜下曲张静脉套扎、内镜下治疗痔疮、息肉切除、胃造瘘术。能独立进行肝癌的介入治疗、开展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

坐诊时间:周二、周四上午,周五下午(消化内科门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1月18日
下一篇 2021年11月1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