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病毒自爆发至今一直在流传,虽然FDA已经批准抗流感药物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但是耐药性也证明了这些抗病毒药物的不足之处。
神经氨酸酶(NA)是一个呈蘑菇状的四聚体糖蛋白,具有水解唾液酸的活性,当成熟的流感病毒经出芽的方式脱离宿主细胞之后,病毒表面的血凝素会经由唾液酸与宿主细胞膜保持联系,需要由神经氨酸酶将唾液酸水解,切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的最后联系。神经氨酸酶(NA)通常是抗病毒药物设计的重要目标,但是NA突变的出现导致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产生极大的抗药性。
1.化合物设计
我们通过改变奥司他韦的胺或羧基基团来设计一组衍生物。
经过物理化学(Lipinski规则)和毒理学特性的筛选后,剩下的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模拟,通过对剩余化合物和NA的结合模式的分析,证明在羧基部分修饰并与苯偶姻偶联的奥司他韦比在胺基上修饰的衍生物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和更好的结合姿态。
A.设计化合物
B.基于物理化学(Lipinski规则)和毒理学特性的筛选设计化合物。
C.基于对接(AutoDock 4.2.5、AutoDockTools 1.5.4)的结合模式分析进一步筛选化合物
D.选中设计化合物的对接参数分析:
2.化合物合成
3.化合物活性评估
化合物的毒性和不同细胞株的抗病毒抑制活性测试:
化合物的神经氨酸酶 (NA)抑制活性测试:
不同浓度化合物NA活性测试:
我们发现测试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神经氨酸酶 (NA)抑制活性,很有可能阻断病毒的释放。
4.总结
主要分子模拟软件与技术:
AutoDock 4.2.5(学术免费)
AutoDockTools 1.5.6,(学术免费)
PyMOL v. 0.99(学术免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