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工业互联制造升级 关注“工业软件+云平台+大数据”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为什么这个时候关注工业互联 ?(1)新技术驱动工业产业变革已经开始。

互联 正逐步渗透到工业制造业,工业互联 所需的IT技术已逐步成熟,包括智能机器、分析工具、人机交互、CPS系统等。而物联 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有望加快IT技术与制造技术的快速融合。(2)中国制造企业转型的内在需求和外部竞争。

第一,产业背景。 工业互联 是工业实现数字化、 络化、智能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各国争夺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第二,外部压力。 最近西方发达国家纷纷调整产业政策,提出“制造业回归”。美国提出工业互联 ,德国提出工业4.0计划。核心都是希望依靠科技创新,通过新一代IT技术与制造业技术融合,推动生产智能化,维持其在制造业的相对优势。

第三,政策推动。 2017年10月,国务院审议通过《深化“互联 +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 的指导意见》;2018年,工信部启动实施工业互联 三年行动计划。(3)催化事件:富士康以“工业互联 ”名义申 IPO,体现公司未来战略方向。同时,如果整个申 流程进展较快,也从侧面表明政府对工业互联 产业的支持力度。

工业互联 体系架构: 络+平台+安全。 根据工信部对工业互联 体系的划分,工业互联 包括三大体系: 络、平台、安全。(1) 络是工业互联 的基础。可实现人、物品、机器、车间、企业以及设计、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产业链全要素的互联互通;实现生产数据在系统各单元之间,生产系统与商业系统各单元之间的无缝传递。(2)平台是工业互联 的核心。平台体系为数据汇聚、建模分析、应用开发、资源调度、监测管理等提供支撑,实现生产智能决策、业务模式创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生态培育。(3)安全是工业互联 的保障。识别和抵御安全威胁,化解各种安全风险。包括设备安全、 络安全、控制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

关注工业互联 三大领域:工业软件+工业云平台+工业大数据。根据工信部数据,2017年中国工业互联 直接产业规模为5700亿元,2017-2019年年均复合增速为18%,工信部预计2020年其规模有望突破10000亿元。

我们认为,从IT角度,在工业互联 体系中,处于产业链重要地位的三个细分领域分别为:工业软件、工业云平台、工业大数据。

(1)工业软件。 承载工业大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根据CCID数据,2016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为1247亿元,同比增长15.5%,我们认为,2017年有望维持接近20%的增长。

(2)工业云平台。 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树根互联、用友 络、东方国信、宝信软件、富士康等都已逐步在该领域布局。

(3)工业大数据。 主要包括生产经营相关业务数据、设备物联数据、外部数据。工业大数据对数据的实时性、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有更高要求。

投资建议。 围绕工业软件、云平台和工业大数据三个细分领域,推荐标的包括:(1)工业软件:用友 络(工业ERP软件和PLM软件)、宝信软件(钢铁行业MES系统和ERP软件)、汉得信息(MES软件)、鼎捷软件(ERP、MES、SFT、APS、PLM等)、今天国际(MES系统、SCADA系统、物流系统)。(2)工业云平台:用友 络(2017年发布工业互联 平台-用友精智,包括设计云、制造云、服务云等)、宝信软件(2017年发布工业互联 平台,已应用于宝钢)、东方国信(BIOP平台,已在钢铁行业应用)。(3)工业大数据:东方国信(已建立资产大数据平台,覆盖多个领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月23日
下一篇 2018年1月2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