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野量”:名词, 一般指含有“野路子”的含量或比例。
好学生不懂“野路子”
我上学的时候,完完全全是个规矩的好学生,上小学把手背过去,上中学把手放桌面上的那种。有几位同学,小知识分子的我压根儿看不上:一位是倒卖二手方便面卡片的A,一位是语文前三数学不及格偏科大王B,还有天天看老夫子常驻大脸猫 吧的C 。
时过境迁,这三位在毕业几年之后,我终于通过各种渠道,重新有了联系。A君后来在哈尔滨靠倒卖二手房大赚了一笔,富甲一村;B君毕业后为各种偶像剧女主配音,同学们都尊称她大师;C君从未参加过任何全国性考试,凭借编程技能,一路保送到加拿大读博。那时候的好学生,也就是本人,现在正在过着普普通通的堆字生活。
按十几年前的观念,这三位都算是野路子了,谁能想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还能读出一个偶像剧女主配音出来呢,更别说“水浒108将”二道贩子和沉迷“半条命”的 瘾少年?
你们懂么,反正当年好学生的我肯定不懂。
自古英雄出销售
我以前做过销售,说服最冷静的金融业老板们,作出一个最不冷静的决定——买我的软件。做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团队里的TOP,并不是熟背FAB的那位,也不是话术滴水不漏的那位,而是那个每天嘻嘻哈哈,萎在墙角玩手机狼人杀的同事。你肯定知道接下来我要说什么了,是的,这位同事不了解产品性能,不知道金融知识和逻辑,不太懂客户买这玩意儿干嘛使,但是他就是有自己的路子搞定客户。
流传最广的一个故事是:有一个大型采购项目,卡在一位集团副总那里就是不肯采购,办公室等不到,也联系不上,后来辗转得知这位副总待产在家。于是,TOP每天一早就去书店挑育儿宝典和杂志,中午送到这位副总家门口,连续送了三个多月,终于有一天,TOP接到一个电话,当年最大的新单就这样被TOP签掉了。
我经常劝朋友一定要做一年销售工作,感受一下世间冷暖,你的世界观可能都会有所改变。一个合格的销售,应该做到了解产品,和客户沟通顺畅。但一个TOP级销售,没有点野路子,基本做不到顶。
兄弟,你的“含野量”高吗?
前几天看许知远的《十三邀》,那一期是采访马东和他的《奇葩说》。这可以说是十分吊诡的访问:一个70年代成长起来的“北大文青”(傲娇公知,没事儿来一杯)和一群靠野路子爆红的“妖魔鬼怪”(能理解吗,说的不是长相)之间的碰撞,你来我往,相互diss。精英知识分子怎么可能欣赏“含野量”爆棚的老奇葩们,一种傲慢和轻视弥漫在整个访谈中。但节目播出以后,舆论都像看怪物一样看待许知远,因为许老师是上个世纪里那5%的精英,他的“含野量”不出意料的为“0”。
一个创业者,没有一点“野路子”是不大可能创业成功的, 最明显的例子比如四合院女主人邓文迪。所以,VC们应该认真考虑一下我的建议:把“含野量”放在项目人考评的重要位置。
多问一句:兄弟,今天你的“含野量”高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