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监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了召回公告。2019年,我国汽车市场涉及56个品牌共计680.97万辆缺陷汽车被召回。看似庞大的数据背后却应该迎来掌声,缺陷汽车召回量较2018年减少45.67%,而聚焦到12月份,共有60.7万辆缺陷车辆被召回,同比增长25.67%,环比下降43.75%。
召回原因方面,高田气囊所带来的影响仍旧挥散不去,其次,便是因底盘悬架的减振器、发动机、燃油系统、电器设备以及制动系统故障所引起的召回,累计召回601.3万辆,占比高达88.3%。而总体来看,我们或许可以将2019年全年召回情况以几个关键词来进行总结,分别是“高田气囊”、“新能源”以及“汽车电子”。
“高田气囊”风波仍未平息
新能源“安全焦虑”问题出现
就2019年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高增,百万级市场下,缺陷车型数量也呈正比增长持续上升。根据市监总局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至少发生40起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火灾事故。一时间,将众多消费者从“里程焦虑”逐渐转为“安全焦虑”。
为此,市监总局办公厅于2019年3月18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管理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18年1月1日至通知印发前发生的火灾等事故,有关生产者需逐一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并须在4月30日前提交分析 告,若存在缺陷问题,须配合缺陷调查、召回实施等相关工作。随后,又于10月9日正式发布市监总局质量发展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事故 告的补充通知》。根据要求,生产者获知其生产、销售或进口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发生冒烟、起火事故的,应在事故发生后12小时内(如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 会影响的,应在事故发生后6小时内)向市监总局质量发展局 告事故基本信息,应在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 《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信息表(试行)》。
在这两次《通知》的标准之下,2019年我国汽车市场共计发起12批次新能源车辆召回,累计召回3.37万辆缺陷车辆,其中涉及因潜在自燃隐患而展开召回的共有6520辆缺陷车辆。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不可逆,而关于产品安全方面的标准正在一点点建立,未来道路漫长,企业与相关供应商都仍将不断慎视自我,从而改进产品可能存在的缺陷,为整个汽车市场提供真正安全、能够解决车主切实需求的好产品。
“三电”+软件渐成主因
作为电动汽车,有别于传统汽车的“电池、电控和电机”(简称“三电”)三大核心部件问题和软件问题也成为了新时期汽车市场的焦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业内人士就指出:“汽车新四化发展背景下,除新能源汽车所新增的三电系统故障外,随着车载电器设备越来越多,软件系统逐渐叠加,让原本简单的机械产品变得越发复杂,随之而来的便是故障频率的逐渐攀升。”
早在2019年11月25日,在第四届i-VISTA论坛的现场,市监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汽车召回管理部主任肖凌云分享的数据显示,在2013-2018年的汽车召回案例中,与汽车智能系统和功能相关的召回共有20次,涉及20.69万辆;涉及软件的召回次数109次,召回车辆191万辆,无论是召回次数还是数量都呈明显上升趋势。
而在2019年中,我国汽车市场仅因软件问题共展开22批次召回,涉及缺陷车辆累计39.46万辆。但需要知道的是,以上数据并不包括因软件对硬件安装环境等高要求而引起的召回。崔东树预测称,汽车产品仍在不断进化,在颠覆传统机械的变革途中,问题也正在一点点露出水面,或将逐渐成为未来召回的“重灾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