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杯酒,真的有必要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

《奇葩说》有一期辩题是“婚礼真的有必要吗?”

飞飞总结了一下现代婚礼:

大型

尴尬

荒谬

自相矛盾

自嗨的

私人举办的庙会

西式婚礼中参杂着中式仪式,显得不伦不类。

比如喝交杯酒,事实上交杯酒是古时婚礼的一种传统仪节,古代又称为“合卺“,而“合卺”源于西周,这个卺本意为一个瓠分成两个瓢。

《礼记?昏仪》中记载:“妇至,壻揖妇以人,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这个“合卺而醑”就特别有意思了,孔子嫡孙孔颖达解释说“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即以酒嗽口”,所以,最早的交杯酒并非用来喝的,而是给新人漱口用的,漱完口好洞房。

但那时候还没有像样的酒器,喝交杯酒用的是葫芦,将一个完整的葫芦剖为两个瓢,用一根线系住两个瓢的柄端,在葫芦瓢里盛满酒,葫芦是苦而不可食之物,用来盛酒也必然是苦酒,如此象征着夫妻间能共患难同甘共苦之意。

何时发展到需要喝下去呢?

据《东京梦华录.娶妇》中记载:新人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杯,谓之交杯。饮讫,掷盏并花冠子于床下,盏一仰一合,俗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

宋朝是中国瓷业发展最繁荣的时刻,到了宋朝之后,交杯酒之仪式便不再用葫芦代替,而是用上真正的酒杯,不仅如此,新人喝法与现今有了相似之处,即新郎新娘先饮一半后再换杯共饮。

婚礼随着时间的发展仍然是有变化的,比如说,古时并无闹洞房之说,不仅没有,新娘新郎在洞房前还说诉肝肠讲自己嫁娶前所经历的辛苦事儿。

也别觉得奇怪,古时可不比现在,现代人谈恋爱同居,住一起少说也有段时日了,对于彼此的习性和过完甚是清楚,谈过几个女朋友,是不是个爱干净的人,脾气秉性如何各自门清。

但古时不同,有些人甚至在婚前都不曾见过面,画像毕竟是画像,照片还能美图秀秀呢,画像可不跟真人还是有点差距的,至于到底是画像美还是真人美这个就无从考证,毕竟我也不会穿越。

而喝完交杯酒之后的互相倾诉在此时便显得格外重要,你需要知晓对方的过往,需要将对方的未来与自己的未来融合,情义、家庭、两人互倾。这时候可不能大醉,古人常说“春宵一刻值千金。“并非说入洞房那日初夜的珍贵,而是双方正式成为一家人,两人以后就是一条船上的人共赴未来和睦生活。

周朝时期用的葫芦味苦,若是出现在西周时期,便让人联想到的是黄酒。

黄酒众所周知是中国最古老的酒。它是以糯米和黍米等谷物为原料,经过蒸煮、糖化和发酵、压榨而成的低度原汁酒,酒精含量一般在百分之十二至十八之间,味泽醇厚,清透,与葫芦之味融合自然会有苦味,遂最早时期的交杯酒最有可能是黄酒。

至于宋朝时期所喝的交杯酒,合卺酒后诉过往,定然不能喝多,一杯的量不醉,古时并非每个女子都如同李清照那般能喝,遂合卺酒酒精含量必然不会过高,若是新娘不胜酒力醉倒,如何执行春宵之事,那便极其尴尬了,徒留新郎在房中,自然没有这个道理。

遂那时为顾忌到新娘的酒量和口感,准备的交杯酒必然是果酒。

果酒,顾名思义是以各种富含糖分的水果酿造的酒,比如有葡萄、梨、桔、荔枝、甘蔗、山楂、杨梅等为原料,采用发酵酿制法制成的各种低度饮料酒,为达甘甜的口感还会添加蔗糖,果酒清香有甜度,酒精度数一般在十度至十二度左右,一杯饮尽,口齿余香,没有醉意,固然欣喜,至于饮后之事儿就属于小两口了。

合卺有讲究,婚礼自然更圆满。

古人礼仪多,但自有其中道理。

中国人重礼,礼有礼仪,有礼物。中国古代文化史专家柳诒征先生认为:“古代初无尊卑,由种谷作酒之后,始以饮食之礼而分尊卑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8月13日
下一篇 2017年8月1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