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不良信息触目惊心!有游戏把“凿壁偷光”改成“凿壁偷窥”

日前,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和中国互联 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 使用情况研究 告》。 告显示,截至2018年7月31日,我国未成年人 民数量到达1.69亿,手机成为了青少年上 的主要工具, 络不良信息成为威胁青少年 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30.3%未成年人曾遭遇 络不良信息

在 络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不良内容成为影响未成年人 络安全的主要隐患。《 告》显示,有15.6%的未成年人表示曾遭遇 络暴力,最常见的是 上讽刺或谩骂、自己或亲友在 上被恶意骚扰、个人信息在 上被公开。30.3%的未成年人曾在上 过程中接触到暴力、赌博、吸毒、色情等违法不良信息。

《 告》在总结研判未成年人互联 使用趋势的基础上,建议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中增设“ 络保护”章节,同时互联 信息、服务提供商应严格执行“先审后发”制度,遏制不良信息传播。

不良信息充斥 游平台 家长举 难

小学生家长 李女士 :我没有找到任何举 键,我找了半天,我最开始觉得可能是小孩,他们玩这个玩不明白,那我来找找举 键,举 他的发言(功能)完全都没有。

根据我国 络安全法第49条规定: 络运营者应当建立 络信息安全投诉、举 制度,公布投诉、举 方式等信息,及时受理并处理有关 络信息安全的投诉和举 。

不良内容渗入学习平台 典故遭恶改

一款名为“当朝宰相”的 络游戏,直接把中小学课文里的经典故事“凿壁偷光”改成了“凿壁偷窥”,植入游戏剧情,并把这一桥段做成视频广告,在多个 络平台投放。有教育学者指出, 络平台恶意改编历史典故,不仅会对青少年的学习认知带来严重影响,更会抹黑 会公序,败坏 会良俗。

专家:青少年 络安全亟待法律约束

形形色色的不良 络信息可以说无孔不入,严重威胁着未成年人的 络健康环境。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雪梅 :目前《刑法》当中对猥亵儿童罪还有强制猥亵罪,并没有列举出具体的犯罪的方式。

张雪梅建议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加入涉及未成年人相关的 络犯罪行为,并明确应从重处罚。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涉及未成年人 民这一特殊群体,“通知——删除原则”存在反应滞后,不良信息会持续影响青少年身心,必须要对一些 络产品设置前置性许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3月8日
下一篇 2019年3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