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揭学习类App涉黄内幕 涉及资本利益不排除恶性竞争

  随着 会经济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各种各样的学习类App开始抢占市场,成为一些父母和孩子乐于接受的在线学习方式。学习类App的主要用户是青少年,可以提供搜题、解答和话题讨论等服务。

  不过,学习类App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对内容把关不严。

评论区现涉黄内容

  以感恩节话题“今年你吃鸡了吗”为例,下面有大量跟帖,其中不乏涉黄评论。

  李哲是北京市朝阳区某中学的一名初二学生,他曾经使用过两款学习类App。

  “这些App中涉黄的内容比较多,尤其是最近两年比之前更多,主要集中在一些讨论区。”李哲说,“App推送的内容中涉黄信息倒比较少见。”

  陈嘉仪是北京市海淀区某中学的初一学生,她在学习类App上看到过不少“黄段子”,甚至还有被“调戏”的经历。

  陈嘉仪说,她的同学也看到过“黄段子”,有时候大家在课间还会就此开玩笑。

  “有一次我故意去和App上的 友聊起这些,发现好多人都过来参与,大家说的都特别粗俗,有个人还向我要QQ ,后来我就不敢在上面说话了。”陈嘉仪说。

家长大多忧心忡忡

  对一些学习类App涉黄现象,最担心的就是家长了。

  张英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她的孩子今年上初一,因为闲暇时间有限,而且也不会辅导现在的功课,所以张英将一些学习类App作为辅导孩子学习的工具。

  “这些App的用户主要是中小学生,他们正处在成长期、青春期,好奇心比较强,价值观还不成熟,极易被 络中的这些不良信息侵染。”张英说,“对学习类App的监管不能手软,哪怕有一点点涉黄都应该严厉打击,因为这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问题。”

  除了张英,还有不少家长对孩子使用学习类App表示担忧。

  除此之外,有的家长还由此想到了 络时代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问题。

  “现在 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太多,青少年也能通过很多渠道接触 络。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学校应该尽早做好对孩子的性启蒙教育,告诉他们性不等于黄,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不文明的,让他们从这种教育中树立道德观念,而不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一些不良信息。”北京市民张建华说。

竞争对手互相抹黑

  胡勇是一款教育学习类App的运营人员。他认为,学习类App一时间被大家热议,其背后涉及较大的资本利益,出现涉黄内容不排除是一些商家恶性竞争行为所致。

  “学习类App目前处于快速扩张期,大家都想着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放在营销上的注意力远远大于内容生产。学习类App提供的服务大同小异,在营销中就会出现恶性竞争,在对方App发布不健康的内容相互抹黑是常有的事儿。”胡勇说。

  “出现涉黄内容的确说明我们目前在风险控制方面做得还不够,关键词屏蔽、系统IP过滤等都需要进一步规范。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有问题暴露应该立即找办法解决,不能掉以轻心。”胡勇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11月9日
下一篇 2017年11月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