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超级大国持续第三棒、第四棒砸向华为的时候,很多人捏一把汗,华为能否挺住?海思的命运如何?有人甚至替海思想好了,最好是尽快拆分,然后变卖。其实,这是对境外大国意图的误解,他们的目标并不是要搞海思,他们是想整垮华为。
那么,华为为了生存,有可能分拆海思或转让吗?答案是,不可能!为什么这么说?
1、看看海思的前世今生
早在2003年,对岸大国的人就想一棍子将华为打死。那时的华为,刚经历世纪初的互联 泡沫,正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思科意识到华为的威胁,在其母国发起对华为的“世纪诉讼”,思科扬言要将华为告得倾家荡产!的确,那时华为的处境比现在危险多了,然而,华为走过来了,思科与华为达成了和解。
那场诉讼之后,任正非明确判断,随着华为的进一步发展,与境外大国在山顶的“遭遇战”迟早会发生,必须尽早准备。2004年7月官司了结,10月华为海思公司正式成立,华为所有产品的数千种关键器件中,核心器件必须自研,非核心器件别人有的先用着,但必须要有自研的备份。
从最初几十人的基础业务部,到成立海思公司,再到如今的万人团队,海思已担负起自主可控、自有知识产权研发的使命!没有海思,华为产品的竞争力从何而来?
2、海思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大公司,可以对非主航道的、非核心业务分拆,甚至变卖,华为也干过。但,对于主航道的核心业务,是绝不可以分拆、变卖的,否则,就没得玩的了!
海思半导体,与华为无线业务、光 络业务等,是华为的拳头产品,代表了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华为产品打遍全球的利器,拳头产品是永远不可能分拆的。
3、华为可以让海思亏损若干年
海思从华为中研的基础业务部,到海思公司,若干年都是亏损,是华为内部最烧钱、最亏钱的部门。直到海思的电视机顶盒芯片和视频监控芯片大批量对外销售,并迅速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且,因其性能及价格优势,将这一块的国外芯片厂商几乎赶出中国市场。加之,华为智能手机的崛起,海思芯片才开始规模盈利。
后续,海思的机顶盒芯片和视频监控芯片影响不大,28nm纯国产足够;智能手机,即使麒麟高端芯片受限,中低端芯片问题不大。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与新员工座谈时说,大国修改规则给华为增加了一些困难,但并非不可克服。本质上是工艺问题,成本问题,时间问题。也就是说增加一些成本,少赚一些钱。华为持续多年高速发展,该歇歇脚,夯实基础,为下次腾飞做准备。
最极端情况下,即使海思亏损几年,华为也养得起。再说一个例子,华为无线通信3G(WCDMA)在规模商用前,持续研发投入多年,仅这一个产品亏损数十亿,从未放弃!后面规模商用,华为凭3G迅速打开欧美市场,不仅赚回了投入的钱,还为后续4G领先及5G超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对海思持续投入
一个多月前,任正非走访沪宁四所知名高校,重点是基础研究与合作,陪同任正非走访的左右臂除了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还有海思总裁何庭波,足见任正非对海思的重视,及未来加大对芯片投入的决心!
近日,郭平与新员工座谈讲话中说,会继续保持对海思的投资,同时会帮助前端的伙伴完善和建立自己的能力。我相信若干年后我们会有一个更强大的海思。
5、海思持续不断的招聘
近日,海思通过多家媒体发出2021年校园招聘海 ,包括芯片与器件设计、软件开发、AI开发、硬件技术、算法、测试、结构与材料工程师等,招聘规模没有比往年少。
有媒体爆料说,某地的海思研发工程师大量离职,要关门了,纯属危言耸听!因为,一方面,要看看这个地方的海思机构在海思全球版图上的地位;另一方面,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全华为每年都有很多老兵退休、离职,同时有更多的新员工招聘进去的,总人数在不断增加的。
华为投资数百亿,在上海青浦新建的全球最大研发中心,正火热进行中,其中重要的一块就是海思半导体上海研发中心。2018年注册于上海青浦的上海海思技术有限公司, 上看到2019年工商年 中员工人数已超过3400人,几年后入驻新研发中心,仅上海海思人数该过万了。
综上,我们说华为海思分拆或转让是绝无可能的!最后,再引用郭平的话,能打败华为的只有华为自己。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