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恐怖组织利用“暗 ”策划恐怖活动

所谓“暗 ”,是相对“明 ”(或“表层 ”)而言的一个术语,是国际互联 中“暗藏”的一部分。其最大特点就是隐秘, 站隐秘、用户隐秘、IP地址隐秘等。近年来的 络安全研究表明, 络空间的某些“暗黑”科技极大提高了恐怖组织使用 络的能力。更有学者坦言,一定程度上,正是“暗 ”为恐怖分子开辟“安全港湾”奠定了坚实根基。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 》文章——

“明 ”易躲 “暗 ”难防

络反恐任重道远

■陈 森 刘永茂

今年以来,英国、澳大利亚、法国、伊朗等国的多个城市接连遭遇恐怖袭击。虽然大多是以“独狼式”出现,但都有恐怖组织在幕后策划和遥控指挥,而其中 络的作用,可谓“功不可没”。

近年来的 络安全研究表明, 络空间的某些“暗黑”科技极大提高了恐怖组织使用 络的能力。更有学者坦言,一定程度上,正是“暗 ”为恐怖分子开辟“安全港湾”奠定了坚实根基。

而“暗 ”则是潜藏于“明 ”表层之下的 络,其最大特点就是隐秘, 站隐秘、用户隐秘、IP地址隐秘等。在“点对点 络”的理念下,“暗 ”采用了分布式、多节点访问技术以及多层数据加密技术,像“洋葱皮”一样对“暗 ”数据信息层层包裹和隐匿,“暗 ”因而又称“洋葱 ”。而且,虽然“暗 ”具有极高的隐秘性,但其接入却并不需高深的 络知识,只需一个几兆大小的接入软件,经过简单设置就可匿名接入。当前,接入软件还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接入“暗 ”更加具有随时、随地的便捷性。

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暗 ”等科技带来的隐秘、便捷且难追查,是恐怖组织趋之若鹜的主要诱因。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 络恐怖有弃“明”投“暗”的趋向。尽管各国对现金出境和“明 ”金融交易的监管日益严格,但“暗 ”的虚拟货币运行模式则又为暴恐分子打开了融资新渠道。“暗 ”中使用量最大、美誉度最高的虚拟货币——比特币被称为“暗 ”美元,恐怖组织“伊斯兰祈祷团”接受的资金均经由“暗 ”的比特币交易平台。恐怖分子利用“暗 ”渠道进行恐怖策划,能够有效躲避追踪、定位与抓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安全”。

此外,“暗 ”的高匿名性使得秘密交易难以监管,恐怖分子能够通过“暗 ”购置武器。据悉,巴黎恐怖案的武器就是通过“暗 ”购买的。2016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对来自50多个国家元首和外交部长的致辞中,描述了恐怖组织如何在“暗 ”上购买铀和钚等核材料的情况。

世界各国虽已加强了对“暗 ”的监管,但成效并不明显。除了面临法律挑战(公民隐私保护等)外,还存在技术上的窘境。斯诺登泄露的一份“暗 ”专题文档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对破解“暗 ”的前景并不乐观,表示“将永远不可能完全揭开所有‘暗 ’用户的真实身份”。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有外媒 道称,美国联邦调查局、缉毒局、烟酒枪炮及爆裂物管理局和国家安全局等为攻陷“暗 ”中的非法 站,其花费都在数千万美元之巨,而“暗 ”的最大资助者,恰恰是美国政府和军方。据悉,被称为“暗 之基”的“洋葱路由”软件,最初是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资助研发的 络工具。

为了控制“暗 ”这一新兴 络阵地,美国政府不惜投入巨资维持其运行。坐拥“暗 ”利器,美国军队和间谍机构可以肆无忌惮地组织秘密行动和交流,指导他国反对派绕过所在国的 络监管。只是,独享的“暗黑”科技一旦扩散,则难免会成为难以预知方向的极速“回旋镖”,伤人、伤己都已不再可控。

当前,美、法、英和德等国均已成立了专职 络反恐机构,如美国的“跨部门反 络暴力激进化工作组”,法国的反恐 络部队,英国的“反恐互联 举证部门”和脸谱部队,德国的“安全领域信息中央办公室”等。一直致力于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的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宣称,已在牵头研发搜索引擎“麦克斯”,剑锋亦指向“暗 ”空间。而随着国际恐怖组织对信息 络技术的掌握日臻娴熟,尤其是对“暗 ”空间的渗透与融合亦是前所未有,力度有增无减。不难预判,未来的 络反恐之战,将曲折而持久。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8月4日
下一篇 2017年8月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