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魂永驻“红一连”

三秦之地,华山脚下,驻守着一个英雄的红色连队——第83集团军某旅“红一连”。

在这个连队,毛主席曾在1927年秋收起义后亲自发展了6名党员,开我军“支部建在连上”的先河。

91年来,“红一连”始终是一面火红的旗帜,300多次作战大获全胜,赢得“百战百胜”美名。党的十八大以来,“红一连”荣立集体二等功两次,被集团军表彰为“强军兴训先锋连”。

红色基因代代传

在“红一连”连史馆,有一个搪瓷斑驳的红菜盘,它是“红一连”的传家宝,更是官兵们宝贵的精神食粮。

每一位来到“红一连”的人,听了红菜盘的故事,都会在此驻足沉思。

1935年5月11日,毛主席来到“红一连”。开饭时,炊事班长用在井冈山打土豪时缴获的一个红色搪瓷盘,端上一盘煮南瓜。毛主席指着菜盘高兴地说:“菜盘是红色的,又是从敌人那里夺来的,这很好。你们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将革命进行到底。”

从那以后,“红一连”就把毛主席用过的红菜盘保存下来,珍藏至今。如今,每一任连队主官更替都要交接红菜盘,每一茬新兵入伍都要面对红菜盘宣誓,每一次执行大项任务都要背着红菜盘出征。

2017年7月,连队要从洛阳移防至数百公里外的关中地区。部队刚到位,工作千头万绪,如何迈出新步伐、踏上新征程?动员会上,指导员王玉光拿出了红菜盘,激励战友们要用实际行动为连旗增光添彩。注视着红菜盘,连队官兵仿佛又听到了毛主席那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谆谆教诲。

最终,“红一连”攻坚克难,并在移防后的首次考核中夺冠。

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红一连”,新任职干部上任要先过“传统关”,新战士下连先学连史唱连歌,常年开展“人人进连史,个个当主人”主题实践活动。即使在赴南苏丹维和期间,“红一连”的官兵也坚持唱强军战歌、集体向党旗宣誓,每周雷打不动召开组织生活会。

铁血担当铸忠诚

2016年9月的一天深夜,刚刚参加完“中部砺剑—2016”实兵对抗演习的“红一连”,正准备休息调整,突然接到了防御任务。

时间紧任务重、又累又饿,每个人都经受着生理、心理的双重考验。

“困难面前,‘红一连’的兵从来不知道‘怕’字怎么写!”连长周光魁简短动员后,大家豪气倍增、疲劳顿消。

设置铁丝 ,很多人顾不上戴防护手套,手指被锋利的铁丝划出道道伤痕;构筑野战工事,土质坚硬无比,一锹镐抡下去,都不见一个坑,大家一拨接一拨轮番上阵,用坏了十多把锹镐,许多战士的手掌被磨出一大片血泡。

那一战,“红一连”官兵们连续奋战三天两夜,没有一人畏惧退缩、叫苦叫累,圆满完成了阻击任务。

比武演习,困难面前永不退缩;维和战场,直面生死敢于担当。

2015年8月,正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红一连”官兵,奉命执行护送联合国特别代表的任务。行至一处哨卡时,十多名武装分子突然将车队团团包围,并要求强行搜查。

接受搜查,我方权益将受到侵犯;不接受搜查,如果出现冲突,可能会误伤平民。“你们无权搜查,我要见你们的指挥官!”在双方对峙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时任连长米秀刚决定单枪匹马去见武装分子的指挥官。经过1个小时的交涉,危机最终解除。

“当时形势危急,你就不怕出现意外吗?”面对战友的关心,米秀刚坚定地说:“我们是中国军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认怂!”

训练创新挺在前

2013年春,河南大学的大二学生路继承参军来到“红一连”。因为专业不对口,路继承的情绪一度低落。

“你是计算机专业的,正好一起加入攻关小组。”时任党支部副书记楚科纬邀请路继承一起开发 上模拟训练软件。不久,“装甲步兵连山地进攻战斗模拟对抗系统”被成功开发出来。利用这个系统,在 上摆兵布阵,“真枪实弹”进行战术推演,连队山地进攻实战能力得到大幅提高,路继承也找回了激情满怀的自己。

2015年春,路继承出国维和,一班班长王雷接过路继承的接力棒,当上了攻关小组组长。

短短半年,攻关小组又研制出一款“震动头盔”,成功解决了战斗班在夜间行动使用灯光、发出声音时易被对手发现的难题。有了“震动头盔”,不需要灯光和声音,只需感知震动方向的变化,就能得知命令。他们还配合“震动头盔”编出30余种战场手语,能精准表达各种战场信息。

近年来,“红一连”积极探索新体制下装甲分队在合成战斗中的新法则,先后探索出13种新战法、新训法,被全旅推广。训练实践中,步枪激光模拟校射系统、震动头盔、电子地雷等8种训练辅助器材也形成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在创新精神的锻造下,刀锋淬火,我们将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周光魁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6月8日
下一篇 2018年6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