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艾瑞咨询发布了《2022年中国科技与IT十大趋势》,其中提到“低/无代码全面渗透,催化行业变革”。
近年来,数字化浪潮兴起,低/无代码因为屏蔽了开发的技术难题和复杂性极大地降低了开发门槛,使得更懂业务逻辑的企业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聚焦行业核心算子、领域模型的构建,能够更好地为自己的业务数字化赋能,而得到空前发展。
甚至有人说2021年是“低代码元年”。多家机构的研究 告表明:低代码已经是不可阻挡技术趋势。
低代码发展趋势
根据IDC预测:“2024年将有65%的应用软件通过低代码开发。” Gartner也曾经发表过类似的预测,“到2024年,低代码将占应用程序开发活动的65%以上。”
低代码领域知名企业Mendix,此前发表的一份调查 告:
“在中国市场,86%的受访者表示,企业对于开发人员的需求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另外,78%的受访企业表示会依靠非技术人员来缓解IT部门的压力。”
“中国低代码市场呈现了高速发展,85%的IT决策者表示正积极拥抱低代码技术,认为低代码是他们不容错过的趋势。”
“通过低代码开发,企业能够以8-10倍的速度开发完成应用,且成本倍数减少。”
那么,和传统软件开发相比,低代码究竟有何魔力?
低代码VS 传统软件开发
实际上,低代码能受到企业的大力追捧,根本原因在于实现了企业研发的降本增效。
众所周知,在传统模式下,软件开发需要经历“需求分析”、“需求设计”、“架构设计”、“编码”、“测试”、“发布”六个环节。
而在低代码模式下,“需求设计”、“架构设计”、“编码”被聚合为“模块搭建”,“测试”和“发布”也被合二为一。
也就是说,只要经过“需求分析”、“模块搭建”、“测试/发布”三个环节,就能完成软件开发。
简单来说,低代码的开发模式,就是在需求梳理清楚后,用“拖拉拽”的方式把功能实现出来。
有业内人士做过比较,同样一个开发需求,在传统开发模式下,需要5个人,即1个产品、2个开发、1个测试、1个运维,开发为周期8天。
应用低代码,只需要三个人,即1个产品,1个开发,1个测试,开发周期也缩短为2天。
很明显,低代码能够用更短的时间、更低的成本,实现软件产品的交付。
低代码的局限性
但是,低代码的应用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无法实现复杂功能和逻辑,只能用于解决简单的工作流,而主要适用于办公场景的应用开发。
当前,比较适合采用低代码来开发的应用有以下5类:
1、企业门户。包括App、小程序、PC门户等等,数据都来自中台、后台,企业门户只是做展示,以及简单的互动。
3、基于表单的应用。基于数据库的表单收集、处理、统计类应用。
4、业务流程应用。定义复杂的工作流,跨部门协作流程,复杂审批流程,比如:OA、人力、财务等系统。
5、移动端应用。基于已有的核心生产经营系统,进行移动化的应用场景。
就目前而言,低代码并不适合用来从0到1构建厚重的企业核心数字化系统,而是更适合基于核心数字化系统之上,构建创新类应用、敏捷运营类应用。
而要真正实现企业研发降本增效,这是远远不够的。
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
没有后端开发,前端只能是无水之源,所以做到后端开发的全流程全自动才是企业研发降本增效的关键所在。目前,业内多家公司已经意识到全自动后端开发的重要性,并纷纷向此领域进军。
例如飞算,通过技术创新,自主研发了飞算SoFlu,开创了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这一全新概念,虽然都是通过可视化的拖拉拽方式实现软件开发,但除了前端开发,其更强大的功能在于后端微服务开发。画流程图的过程即微服务搭建过程,除了自动开发,还能实现自动测试和自动运维。
此外,平台采用经过团队实际验证的微服务最佳实践,在高并发、大业务量场景下也能稳定运行。可以轻松支撑大部分中大型电商的业务体量。
据了解,某国有企业使用飞算SoFlu开发一个涵盖盖商品推荐、下单、客服、秒杀等众多单元的电商平台,仅投入6人小团队,在45天内完成开发-测试-联调-上线全流程,并且在源头上降低系统维护难度。
最重要的是,大部分通过低代码平台产生的服务和应用功能须依赖特定的生态体系。而飞算SoFlu平台上提供的每个组件都是一个技术点,类似于代码块,实现一次开发、自由部署,后续不与飞算SoFlu平台强绑定。
很明显,像飞算SoFlu这样的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才是企业研发降本增效的利器。
结语
从低代码的流行可以看出,企业对于研发降本增效的意愿十分强烈,而这也正是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发展的契机。
正如工业革命,使用机器代替流水线生产,解放工人劳动力,如今的自动开发工具也正解放程序员的双手,使其摆脱“重复造轮子”,实现IT生产力的大解放。
相信在数字化大趋势下,由于企业对研发降本增效的追求,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将会得到蓬勃发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