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击】一天集体创作一首歌
小小作曲家夏令营的课程一共只有三天。第一天,小营员们刚刚见面,就接到了任务:要在一天时间内创作一首夏令营“营歌”。
看着还有些“认生”的孩子们,夏令营艺术总监、资深音乐制作人陈超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学习作曲的原因。“学知识”“交朋友”“在音乐中表达自己”……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大声回答。陈超让他们把愿望整理成几句字数相对整齐的歌词,然后带着他们朗读歌词,根据汉字的四声韵律走向初步发展出旋律。
歌词有了,旋律框架找到了,孩子们兴奋起来,争先恐后去钢琴前弹出自己设想的旋律。陈超一边引导孩子们创作,一边讲授了音阶、和声、大小调等乐理知识,并指导他们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创作中。就这样,在孩子们的惊呼声中,歌词配上旋律的营歌《我爱夏天,我爱音乐》初稿完成。
陈超说,今年是“打开艺术之门”首次推出流行音乐创作夏令营,收到50多名学员的 名,但考虑到创作的专业性,只开设一个进阶班,要求 名的学员必须学过一门旋律乐器。“学员的音乐专业水平超出预期,他们的感受力、领悟力都特别高。”经过暂短的两天半集中学习,孩子们都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到了闭营仪式上,已经有人拿出了完成度很高的作曲、填词作品。
【创作】门槛儿在门里面
作曲是一项艰深的工作,对科班出身的专业作曲家来说都不容易,十几岁的少年如何学习作曲?以他们的接受水平,又能完成什么程度的创作?
“音乐创作是‘门槛儿在门里面’,谁都会哼几句,但是哼这几句要成为歌词和旋律融合的作品,背后要付出很多。所以说,音乐创作首先是天分,但经验也很重要。”陈超说,现在乐坛上歌曲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歌手哼几句旋律,请人记个谱、找人编个音乐,再进棚录音,用高科技软件修一下,就 称“唱作人”了。实际上,一首歌旋律的完整性、旋律与歌词的匹配度,尤其是和声的运用非常重要,需要经过训练或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完成。“创作看起来比较自由,但其中的规范化也很有讲究,它会让你按着台阶一步一步往上走,而欠缺专业知识会让你给自己设置很多陷阱。”
参与夏令营的孩子们也有类似的感受。今年初三毕业的王浩州,曾学过8年钢琴、4年大提琴,此前也曾尝试过创作,他说:“除了要观察生活、丰富自己的世界之外,我明显觉得创作需要一些技术和理论层面的东西,即便是打破理论,也要掌握之后再打破。”
曾创作过大量协奏曲、管弦乐队作品及影视音乐的青年作曲家李玥锦介绍,目前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等专业艺术院校的附属中学,初一就有作曲的方向,也有不少小学高年级学生、初中生在尝试作曲。李玥锦说:“流行音乐最看中一个人的乐感和对音乐气质的捕捉,如果作品能在三分钟内触动听众,歌曲就是成功的。现在很多考音乐学院附中的孩子,音乐天分其实已经展现出来了。”
【业界】天才也需慢工出细活
“少年作曲家”的涌现,并没有让资深指挥家、演奏家及从业者感到十分惊奇。北京民族乐团团长李长军就感叹说:“有作曲能力的少年不少,现在不缺天才!”
据李长军了解,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初一就开设作曲、指挥、理论的综合方向,“这个专业竞争特别激烈,孩子们都特别棒。”北京民族乐团“自古英雄出少年”系列演出,还曾计划给少年作曲家开设专场音乐会,“孩子们的作品,形成一台包含七八个乐段的音乐会,完全没有问题。”
尽管不少少年作曲家能拿得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但业内人士也提醒,想当一个成功的作曲家,还得付出更多时间和心血。用李玥锦的话说,“作曲想取得成就,还是要慢工出细活。”李长军也认为,随着孩子们对生活感悟、认知的积累,和专业技术的加强,慢慢会形成更有血有肉的、完整丰富的作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