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强基需要甘坐“冷板凳”
多数“强基一代”都有奥赛经历
强基计划的综合成绩中,高考成绩占比85%,校测成绩占比15%。多所学校招办负责人表示,拿到校测“入场券”后,高校将重点考查考生在具体学科的水平与潜力,而不是泛化的综合素质,对破格入围考生进行单独的学科特长考核。
在清北录取的强基计划名单里,绝大部分学生都有过奥赛经历。平度一中学生崔文飞被北大生物科学录取。高考成绩691分的她参加过物理省赛,获得了三等奖的成绩。五十八中的白成海拿到过化学竞赛省三等奖。城阳一中的郝蓉曾学过数学竞赛,高考成绩687分。西海岸一中的刘钧祎学过物理奥赛,高考689分。即墨实验高中的高家乐参加过数学奥赛,高考690分。
专攻课内还是参赛学霸先做“选择题”
青岛二中学生迟凯文因为拿到信息学国家奥赛银牌,获得了清华大学强基校测的机会。同样获得信息学国家奥赛银牌的张艺缤则有双保险,可以凭借奥赛成绩进校测,也可以凭着高考690分的成绩参加校测。
如何评价学生在相关学科领域是否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强基试点高校都把标准定在奥赛奖牌上。按照高考保送政策,进入奥赛国家集训队的学生签约保送,不需参加高考。青岛二中陈晓琨就是凭借中国奥数竞赛的一枚金牌,被保送至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不过,这条路能走通的人凤毛麟角,因为每个学科竞赛国家集训队只有50个左右的名额。对于多数学霸来说,是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拼竞赛,还是专攻课内知识,是一件挺纠结的事。
青岛二中殷玮婧说,高一时,她出于兴趣参加了生物竞赛的学习,在同一学年拿到了省二等奖。最后,我选择放弃竞赛,专心学习课内知识。”“转型”之后的殷玮婧文化课成绩逐渐有了起色。从级部五十名到十名,在高三期初考试时,殷玮婧考了青岛地区的第一名。
熟悉时事了解专业给面试“加分”
西海岸一中的刘钧祎小学和初中都是班长,高中时做班委,在学生会工作。“学校有每周时事新闻播 ,我的演讲能力是在日常班级管理、学生会活动里练出来的。 ”刘钧祎说,对时事热点保持关注,并有自己的思考,能清楚表达观点,对自己 考的专业领域、科技前沿有所了解,是通关清华大学面试的“基本素养”。
这些亮点,在五十八中学生白成海身上特别耀眼。采访中,他的开朗和亲和力能瞬间拉近与别人的距离,他讲自己的专业爱好时充满激情,旁征博引地论述基础学科的发展前景,每个专业词汇都显示出他的实力。
即墨实验高中董逸宸高考选的是政史地组合,广泛读书,钻研专业书籍是董逸宸的业余爱好。高考中,董逸宸拿到了687分,通过强基计划被北大录取。 “政史地不是机械的背诵和记忆,每个学科都有它独特的学科逻辑,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独立思考。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