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女士总被7岁大的女儿缠着说要下载一款名为My Cat的电子宠物游戏。
但平日李女士对孩子管教严格,只允许她用手机学习,孩子是从哪接触到的游戏?
追问下才得知,女儿是在用一款名为“小学生口算”的APP刷题时看到了My Cat的游戏的广告。
随着线上学习需求的增加,各类学习APP也不断涌现,包括背单词、学古诗、打卡学习记录、线上自习室等等。
多款学习APP有隐患 以“助学”之名,藏广告“捞金”
“小学生口算”做题页面
以儿童学习软件“伴鱼绘本”为例,进入APP界面后首先就出现了数个充值选项,各种诱导充值的内容被包装成可爱的图片或问题,而APP的整体布局以付费栏目为主。
“伴鱼绘本”推荐充值界面
还有一些APP打着“学习能变现”名 ,诱导使用者观看其他内容平台的广告。
例如一款名为“天天消成语”的APP,进入后不管是在初始页面、签到页面还是答题页面,处处都显示着类似“看广告,赢红包”的诱导信息,广告一旦打开则会强制播放,无法关闭,而广告推荐的其他平台年龄分级有的是12+,有的则是17+。
从业者说:
程序开发简单 部分APP急功近利
随着90后家长群体的成熟,教育类APP在应用市场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开发教育、学习APP的人也越来越多。与教育机构的传统盈利模式一样,付费课程也适用于教育类APP。
据了解,目前市场主流的学习类APP分类较多,从语言类、学前教育类、考试应用类等不一而同,虽然分类不同,但较为常见的盈利方法却是相似,大多为录制好课程视频之后,上传到APP中,有需求的人就会进行购买,然后在平台上进行学习。
律师观点:
涉嫌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 应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
郭鹏剑说:“从目前的法条来说,这类APP不仅给作为受众的青少年和家长带来安全隐患;还违反了相关的市场和法律规定,理应受到严惩。”
针对目前学习类APP存在的乱象,郭鹏剑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加大巡查和处罚力度。对于“表里不一”包装成学习类工具的游戏软件严加处罚,此外各大应用商店也应当主动处理用户举 和投诉,加强对软件上架的把关,一旦发现此类APP应当立即作下架处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 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料微信关注:ihxdsb, 料QQ:3386405712】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