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第二大软件公司要出售?工业软件云化何去何从?

在德国,有一家历史悠久的软件企业Software AG,相比较西门子和SAP,它的名气没有那么大,但在此前Gartner的评价体系中,这家企业排名一直很靠前,在一些关键指标的打分上,甚至排名第一。

近日,有消息称Software AG正在探索以30亿美元出售科技公司的可能性。虽然“当事人”对此拒绝置评,但消息传出后,Software AG股价上涨了10.6%。据悉,Software AG正在进行企业重组,试图在提供云计算软件订阅服务方面赶上同行,摆脱一次性销售产品的传统模式。

作为仅次于SAP的德国第二大软件公司,Software AG考虑出售的原因是什么?而在软件云化上,Software AG的探索给国产工业软件带来了哪些启示?

云化不利 增长缓慢

据悉,Software AG在70个国家拥有1万多家合作客户,最知名的合作伙伴包括富士通、西班牙电信、沃达丰、DHL国际物流和Airbus空客等。全球500强中,有246家都是Software AG 的客户,尤其是在混合集成平台上,Software AG旗下的Methods提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路线中所有的集成场景。

作为全球最大的业务流程管理(BPM)软件公司,Software AG传统的业务品牌包括业务流程建模和分析ARIS,企业架构和IT资产管理Alfabet,内存式数据库Terracotta等。

2016年,Software AG收购Zementis,为其带来了“深度学习”的机会。2017年,Software AG收购工业互联 平台Cumulocity,正式进入工业互联 领域;此后还收购专注于制造和流程行业的可视化数据分析的TrendMiner。

2017年9月,为了加强与德国制造界的合作,Software AG与机床巨头DMG MORI、涂装商Dürr、测量商ZEISS和半导体设备商ASMPT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提供了一种Adamos(自适应制造开放式解决方案),使得各家机械制造商可以从容地支持工业互联 的落地,与此同时这些厂家开发的APP,都可以在Adamos平台上轻松部署。

中国是Software AG非常重视的市场。Software AG在中国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拥有强大的客户群,包括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国家电 、银河证券、龙岩烟草等知名企业客户,其客户 络更是覆盖了包括金融与银行业、制造业、能源和公共事业以及医疗保健等广泛行业领域。

正如上述提到的,从技术实力和市场基础来看,Software AG可以称得上是行业的领先者,为什么会考虑出售这一战略呢?

有分析人士提到,Software AG正在面临云化不利导致收入增长缓慢的艰难困境,这可能是其考虑出售的原因之一。

2019年以来,Software AG一直在进行全面转型。

2019年4月25日,刚刚履新的Software AG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anjay Brahmawa在北京举行媒体见面会,宣布了Software AG全新的Helix战略计划。其中重点公布了在华业务拓展计划:聘用更多本地人才、打造强大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强化Software AG市场方案组合,特别是企业应用、云、物联 设备与数据的集成解决方案。

在全面推行Helix战略计划的2019财年,Software AG总收入为8.906亿欧元,同比增长1%。

告显示,从部门来看,Adabas & Natural (A&N)表现强劲,收入同比增长3%;除开云计算和物联 ,数字业务平台(DBP)的业绩处于指导区间之中;云计算和物联 的增长低于指导范围。当时,Software AG 管理层承诺将在2022年加速发展。到2023年,营业额应上升到10亿欧元,经营利润率达到25%至30%。

2021年4月,Software AG发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声明,显示收入1.831亿欧元,同比下降7%,净利润(非IFRS)为1700万欧元,同比下降23%。业绩 告显示,Software AG 告的订阅预订量增长了34%,SaaS预订量增长了71%。但是,该季度永久合同下降了25%,这是由于该集团转向基于订阅的收入模式而导致的预期下滑。

激烈的市场竞争:合纵连横

在工业软件在线化和云化的新趋势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种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将有可能打破工业软件市场现有的格局,开启全新的赛道。云计算和5G、AI给工业软件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Software AG真的寻求出售,有几种选择。一方面,退出股票市场可以促进转型,因为这样一来管理层就不得不减少对资本市场的关注。另一方面,在出售给战略投资者的情况下,拆分也是可以想象的。Software AG有两个部门:数据库业务部门Adabas & Natural拥有很强的盈利能力,但从长期来看正在萎缩。数字商业平台业务部门,用于整合各种IT系统的软件,捆绑了有望增长的未来技术。最后,Software AG可以从与一个大集团的合并中受益,以便在竞争激烈的软件市场上站稳脚跟。

事实上,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工业软件领域的合纵连横时有发生。其中,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并购。回看过去几十年的海外工业软件市场,巨头企业的成长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并购史。

就在2021年10月11日,艾默生电气(EMERSON)公司宣布,将向新AspenTech(艾斯本技术)公司提供60亿美元现金以收购AspenTech 55% 的股权。艾默生电气同意将两项工业软件业务(OSI Inc.和the GeologicalSimulation软件业务)与艾斯本( AspenTech)合并,成立一家新的工业软件公司,公司名称仍叫AspenTech,交易价值约为110亿美元。

除了艾默生之外,西门子、施耐德电气、霍尼韦尔、罗克韦尔等自动化巨头等都通过并购的方式的不断强化在工业软件领域的竞争力。

早在2013年,就有 道称,Software AG有可能成为惠普和SAP的收购目标。不过从业内人士对Software AG的评价来看,与自动化巨头的结合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2018年的评价中,Gartner对Cumulocity的能力表示了质疑,认为合作伙伴的能力似乎并不足够。而2019年,Cumulocity似乎很好地解决了工业互联 平台的运营者与机械制造供应商之间的协作问题:在涂装供应商Dürr和制药锅炉商CERTUSS等作为ADAMOS联盟的工业互联 平台联盟之中,配合得不错。

南山工业书院创始人林雪萍曾表示,Cumulocity 是IT和OT联合作战的经典范例。而它的不足之处在于,虽然可以兼容了许多经典的上位机及历史数据库如Wonderware、PIS和GE Proficy,但居然不支持OPC UA这样的当红协议。而它的边缘平台端的部署,仍然处于测试之中。简单来说,Cumulocity最大的挑战,是缺乏自动化领域的老手来进行合作,仅仅有IT+机械制造商的联合而无自动化厂商的加盟,力度还是不够。

更严峻的考验:数据安全

2020年10月,Software AG遭遇了一次重大危机。

据 道,当时,一个名为Clop的勒索软件团伙侵入了Software AG的内部 络,对文件进行加密,并要求2000多万美元来提供解密密钥,这是有史以来勒索软件攻击中最高的赎金要求之一。

在谈判失败后,Clop黑客组织在在暗 上发布了Software AG数据的截图,截图包括员工护照和电子邮件、财务文档和公司内部 络的目录等。

虽然在事情发生之后,Software AG方面声明,对客户的服务,包括基于云的软件服务,仍未受到影响,而且不知道“有任何客户信息被恶意软件攻击的事情”。不过这一声明在两天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被撤回,然后,Software AG承认发现了数据盗窃的证据。有关攻击的消息一直保留在其官方 站主页上,Software AG再也没有回复关于该事件的更多细节。

从Software AG 遭遇黑客勒索这一事件,牵扯出来的正是软件云化带来的一个致命性的问题:数据安全。

近年来,无论是国内知名公司,亦或是海外大厂,都经历过大型数据泄露事件。由于数据对企业的价值越来越高,数据也已经成为勒索病毒主要的攻击目标。

引起广泛关注的还有2020年3月富士康遭遇的软件勒索攻击事件,勒索方要求支付的赎金高达3400万美金(约2.3亿人民币)。据悉,当时富士康在墨西哥的一家生产设施遭到了DoppelPaymer勒索软件攻击,DoppelPaymer勒索软件在其勒索软件数据泄漏 站上发布了属于富士康的文件,该生产设施的官 已瘫痪,DoppelPaymer勒索软件团伙声称已加密了约1200台服务器,窃取了100GB的未加密文件,并删除了20TB至30TB的备份内容。

数据泄露不仅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问题,还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IBM Security研究 告显示,在2021年,统计的企业平均每起数据泄露事件成本为424万美元,是自2004年来的最高值。随着5G和工业互联 的深度融合,工业互联 所面临的安全挑战更严峻。

360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在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也提到,工业互联 作为驱动数字化转型、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将面临新的安全挑战其中就包括物联 安全、大数据安全、云安全和供应链安全。

值得关注的是,企业云已成为工业互联 安全的重大薄弱环节。“在未来企业普遍上云,云端服务器成为企业的资源池神经中枢。”周鸿祎说,届时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架构共存,企业 络边界消失,云端服务器可以远程操控工控设备,设备产生数据后又源源不断汇集到云端,因此也让资源管控变得更加困难。

历史之“镜”

Software AG考虑出售的消息,让笔者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在工业互联 领域遇挫的GE。

作为工业互联 的开山鼻祖,GE于2012年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提出工业互联 概念,2013年推出工业互联 平台产品Predix,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工业互联 时代,成为了工业企业面向未来的启蒙。

然而就在2018年8月,“GE考虑出售Predix工业互联 平台!”这一消息引爆了整个工业互联 圈,各种关于工业互联 模式和前景的讨论甚嚣尘上,甚至有观点认为“工业互联 就是一个伪命题”。

如今再看GE,相信更多的是对先驱者的敬畏;对于工业互联 ,也多了分谨慎和耐心。

历史总是相似,技术总是短期被高估,长期被低估。从长远来看,工业软件云化是个必然的趋势,但在前期的探索中,企业一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

从市场动向上也可以看出这一趋势不可阻挡。早在2010年,Autodesk就开始投资大量经费研发云计算服务,2016年1月31日后,Autodesk多数非套件软件产品不再出售新的永久许可,只能通过Maintenance Subion维护合约获取后续的永久许可更新;西门子也在2016年推出了基于云Cloud Factory构建的开放式物联 操作系统,帮助企业实现真实世界中产品、工厂、机器和系统的互联。

2019年,PTC开始探索云转型,当年1月1日即宣布核心解决方案和ThingWorx工业创新平台的新软件许可证在全球范围内仅通过订阅方式提供,永久取消License授权。2019年11月和2021年1月,PTC针对Onshape和Arena Solutions这两家在SaaS领域具有领导地位企业的并购,更是说明了其对云化的看好。

不过,向云转型并非易事,这需要长期巨额的研发投入以及人才的支撑,即便是海外巨头,也需要经历营利大幅下降的“阵痛期”。例如,Autodesk从2013年开始就出现净利润负增长,2013-2015年净利润由2.5亿美元下降到0.8亿美元,到2017年更是跌破-5.8亿美元,直到2020年才实现净利润回正。PTC从2012年就开始出现净利润大幅波动,2013-2016年连年下跌(由1.4亿美元到-0.5亿美元),为了打破营收瓶颈,PTC在2019年宣布向云转型后净利润持续下跌到-0.3亿美元。

业内人士认为,而国内大部分云化产品还在打磨阶段,暂时不能成为拉动营收增长的主力;新兴企业更是任重道远,少数尽管已做到年营收千万元,但要实现盈利尚有距离。

正如灿态信息总经理宋勇华所言:“云化长远战略布局没问题,目前有点早,一窝蜂上云,就跟富士康2008成立捷达世推工业赋能MES信息化类似,今天看来方向并没问题,但市场有点慢热,踩点早了容易成为先驱!大集团巨资布局占领先机可以,因为它输得起,小企业必须看好节奏踩好点,一不小心扭到脚闪到腰就内伤了,一两个玩家有了更好的定位暂时退出不影响整体趋势。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何踩准时间节点?宋勇华用了“三个保持”来阐述他的观点: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度和关注度,保持对成熟技术落地盈利能力;保持对小而美的创新应用点的突破能力,是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和踩准节奏的关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1月7日
下一篇 2021年11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