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组织过两次全国畜禽种质资源调查,但是最近一次普查距今也有10余年,水产种质资源迄今还没有开展过全国性调查。随着我国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农村散养户加速退出,商业化养殖高度集中在有限的几个高产品种,传统养殖模式下的地方品种受到了很大影响,其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受非洲猪瘟、禽流感等疫情、禁养限养等因素影响,地方品种的灭失风险加剧,原有品种是否还存在,尚不清楚。此次畜禽和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就是为了全面摸清扬州市畜禽和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家底和发展变化趋势,开展抢救性收集保护,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打好种业翻身仗奠定种质基础。
新闻发布会现场(央广 发 扬州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畜禽种质资源普查情况
这次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技术要求最高、参与人员最多的一次普查。与前两次相比,第三次普查有以下特点。
对象更明确。这次普查包括了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猪、牛、羊、鸡、鸭、鹅等17种传统畜禽和梅花鹿、银狐、貂等16种特种畜禽,也包括了适用《畜牧法》管理的蜂和蚕遗传资源。所有的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引进品种都纳入普查对象。
内容更深入。这次普查除了继续关注畜禽遗传资源的分布区域、群体数量、体型外貌、生产性能等传统指标参数外,还有两个亮点,一是在分子水平上收集整理有关遗传信息,推动建立畜禽品种DNA特征库;二是依靠畜禽保种单位和养殖场户全面系统开展生产性能测定,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手段更先进。本次普查中,普查员可以使用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信息系统的PC终端软件和手机APP,普查数据可以即查即 ,实现动态监测和监督管理信息化,大大提高了普查工作效率。
水产种质资源普查情况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