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黛如
日本小学生在练习书道。
“汉学功底”凸显文化修养
大家知道,日本多从中国经典古籍中找寻美好寓意的词汇作为年 ,如年 “大化”,来自中国《易经》中的“大化流衍,生生不息”;明治时代的“明治”,取自《易经》的“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日本的年 多出自中国的四书五经等古典文献。参考次数最多的是《尚书》,其次是《易经》。事实上,汉字自中国传入日本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被当作官方文字来用,古代遗留下来的文献、古籍、书函等均为汉字书写,即使是如今的日本,依旧把汉字作为庄重的象征,“汉学功底”更能凸显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自1990年开始,日本出现了“汉字热”的现象,“日本汉字能力检定”的 考人数年年增加,2008年参加人数为289万人。关于学习汉字的软件、书籍都大受欢迎,电视台也纷纷制作了汉字节目,可谓“日本全国汉字热潮”。此外,日本也经常能见到中国的古诗文,笔者第一次前往就读的日本大学,惊奇地发现教学楼的走廊里挂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问旁边的日本同学,他则淡定地表示:“挺常见的,日本有不少学校都会在教室里或图书馆悬挂中国的古诗文。”此外,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喜欢将汉字书法装裱起来挂在家里。
“书道”作品经常可见
书法在日本被称为“书道”,非常受重视。日本孩子在进入小学时,家长要为其准备毛笔和墨盒,因为他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到初中,学校都开设有书法课,到初中毕业时便打下了一定的书法基础。岩手大学、筑波大学、静冈大学等还设有书法专业,专门学习书道的培训学校也很多,足见日本人对书法的推崇。在日本,书法的普及率很高,据说五六个人之中就会有一个人是书道爱好者。
日本的神 、寺院,甚至商业街里的广告牌都像书法作品,很多老字 饭店的菜单都是用毛笔写的,看起来极有历史和年代感。笔者认识的一位60岁左右的日本老先生,非常喜欢书道,其家中挂着许多书法作品,内容也多是中国的古诗词。
日本人在书法入门之时,还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对中国有名的书法大师也并不陌生,王羲之、颜真卿等的作品都十分受欢迎。2019年,在东京国立博物馆举行了“颜真卿特别书法展”,该展览可谓引爆日本,吸引了很多日本人去大饱眼福。还未开馆,等待参观的观众就排了几百人。连日本天皇夫妇也参观了该展,并感叹:“特别宝贵的东西啊”“很好地保存下来了”。
经常举办“诗词大会”
日本非常重视青少年对汉诗的学习,还有中国的古文,日本俳句、和歌等古典文学的教育。在日本高考的题目中也经常出现汉诗、古文的题目。如东京大学的考试题目中就曾出现过苏轼的《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在日本,如果想考进名校,无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必须通过古文和汉诗“关卡”,一点儿都不夸张。
在日本,最受人喜爱的古诗是五言绝句《春望》,因为短短二十字中包含了无尽深意和韵味。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的知名度极高。日本曾举行过“汉诗国民投票”活动,排名前五的是《春望》《江南春》《送元二使安西》《春晓》和《登鹳雀楼》。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