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现在国产芯片面临的最大风险不是被美国制裁,也不是技术的实际落后,而是一些人浮躁、浮夸和好大喜功的态度。
一些人拍着胸脯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直让我想到当年“大炼钢铁”的掌故。
1958年8月,国家正式决定1958年钢产量比1957年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而事实上,前8个月只生产钢400万吨,也就是接下来4个月要生产700万吨。于是,全国开始“大炼钢铁”。
全国动员了9000多万人上山,砍树挖煤,找矿炼铁,建起几百万座小土高炉、小土焦炉,降低生产标准,用土法炼铁炼钢,甚至把家庭做饭用的铁锅和其他铁器砸碎,用作炼铁炼钢原料。其结果就是到1958年底,全国共生产钢1108万吨,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其余的根本无法使用。
“大炼钢铁”不仅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以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且由于大批农村劳动力被占用,导致了当年粮食等主要农作物“丰产不丰收”,人民生活开始发生严重困难。
这样的历史教训,是实在且惨痛的。
现在 络上动不动就有人说什么,两弹一星我们都能造,芯片就不能造?是啊,两弹一星都能造,几百吨破钢算什么?那为什么就完不成呢?
因为我们没有尊重基本的产业规律。有些人所谓专家说,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多次曝光的方式,用28nm,甚至是55nm的设备生产14nm以下的芯片啊!这可行吗?在实验室里也许真的可行,问题是有用吗?你生产一枚芯片的成本是人家的100倍、1000倍,意义何在?
在芯片设计的核心软件是美国控制的,芯片生产的核心光刻机是美国控制的行业现状下,我们需要的决不是“当嘴强王者”,而是正视差距,卧薪尝胆。
去年12月份我就写过《联想为什么不做芯片:从“汉芯骗局”到“方舟败局”之痛》和《当年,在中国大陆为什么没有出现“台积电”?》两篇文章,相对系统地回顾了我们国家二十、三十年前在芯片产业上的努力的过程。
客观地讲,虽然那时候国家穷,但是国家不缺乏战略眼光,在芯片上的投入一点不少。但为什么没有成果?为什么出了“汉芯骗局”和“方舟败局”这样大的事故,以至于国家在后来的近十年间,在芯片产业投入上都变得谨小慎微了呢?
因为一个产业的发展和成功和造两弹一星是完全不一样的。“两弹一星”强调是不计成本地完成“有”,而产业的成功首先是建立在成本优势上的,这是完全不同的思路。
现在从国家到民间,几千上万亿的资金投入了,有关芯片产业“大投入、大发展、大进步”的新闻也时不时地见诸 端,这都是好消息。
但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
国内几千家所谓芯片产业,大部分还都是在设计环节,真正投入大收益慢的生产环节企业并不多。我们更应该注意到前段时间曝光的芯片产业腐败窝案给我们敲响的警钟。
说实话,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不动摇,在芯片产业上取得突破和成功,在我看来只是时间问题。
但问题是,这个时间我们是像“大炼钢铁”那样要求4个月就“大成功”,还是根据产业规律和我们技术积累的实际,拿出长征精神,明确坚持就是胜利呢?
我还是要重复我经常说的话:无知不是良知,起哄不是爱国。
所以,在芯片问题上,请尊重专家和客观规律。当下中国最不缺的就是把爱国挂在嘴上的傻伯夷!
推荐我的其他文章:
联想为什么不做芯片:从“汉芯骗局”到“方舟败局”之痛
警惕:重复建设之伤在芯片领域重演
李毅“联想没有研制出中国的计算机芯片就是有罪”的观点正确吗?
当年,在中国大陆为什么没有出现“台积电”?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