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刊”PLOS ONE13篇学术论文再陷疑似造假风波

最近2天,小编注意到知名打假女斗士Elisabeth M Bik等人在Pubpeer对PLOS ONE期刊上的13篇文章提出造假质疑,而其中8篇都来自中国学者

而受到质疑的原因,无一例外,均为图片异常重复等造假问题。

受到质疑的8篇中国学者论文分别来自7个科研单位的独立课题组,其中不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的卫生部病原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这样的知名单位。

而除了这8篇中国学者的论文外,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癌症研究中心和肺部、过敏、重症监护和睡眠医学系,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关节炎中心,印度德里国防生理和相关科学研究所,印度新德里全印度医学科学研究所,波兰华沙国家药物研究所和波兰科学院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研究所等多家国外研究单位同样牵涉其中。

毋庸置疑,在大多数中国学者的眼里,PLOS ONE都是一个岌岌可危的水刊,但其实往前追溯,PLOS ONE也曾有过颇为光鲜亮丽的过去。

自JCR2009第一个影响因子4.431开始,到JCR2010是4.411,然而从JCR2011开始就慢慢降低,到JCR2014是3.234,之后更是在3分以下渐行渐远,更是不断深陷论文造假的各种丑闻中。

但PLOS ONE也没有完全自我放弃,2019年他们还专门发了一篇blog来介绍期刊为了解决文章造假伦理问题已经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

(https://everyone.plos.org/2019/02/12/maintaining-high-research-integrity-standards-at-plos-one/)

比如说

(1)使用软件工具与已发表论文进行比对;

这些年,无论国内外,都是学术造假新闻频传,但这些学术造假的发现几乎完全依赖于Elisabeth M Bik等志愿性质的打假人,期刊本身缺乏专业的造假审查人员且即使有的话,审查成本也极高。如何吸引更多的学术研究者加入到志愿打假中,如何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自动识别,都是值得整个学术界探索的事情(传送门)。

但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是,造假之风屡禁不止,这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更值得我们深思!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5月20日
下一篇 2020年5月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