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Flyme在2015年的整体表现,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先是被用户疯狂吐槽,之后借助Flyme 5的优异表现力挽狂澜,持续发力,赢得用户和媒体的好评无数。一项关于Flyme 5口碑的调查结果显示:Flyme 5微博用户满意度高达70%,百度指数增长率高达48%,Flyme 5的净推荐值相较Flyme 4大幅提升了近18%。
“我们系统组的人都非常努力”
当被问起Flyme 口碑大逆转的关键是什么时,Flyme系统组高级经理朱国志以玩笑般的语气说道:“我们系统组的人都非常努力。”但随即收起笑容,语气更坚定地强调:“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的。” 足见其对整个团队辛苦工作的认可和无限感慨。
据朱国志回忆,从不断收到用户关于Flyme“卡顿”“崩溃”等不良反馈开始,系统组就迅速行动起来,从硬件选型、编码、代码提交、测试等各个环节入手,积极思考,试图找出问题的所在。
与此同时,杨颜多次和系统组开会沟通,督促加快进度,并要求制定出相应的KPI指标。随后,朱国志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多项KPI指标,如性能方面、功耗方面、优化方面等,让系统组的每一个人都清楚自身的职责所在,可以带着更明确的目标去工作。
朱国志在采访中并未过多提及这一过程的辛苦,但根据当时Flyme口碑急转直下的情景,可以想象系统组面临的内外部压力之大。他大概是觉得事过境迁,且辛苦终有收获,之前的各种艰辛便无需多言吧。
“比市场上用户口碑最好的同类产品还要快至少10%”
在反思自我的同时,系统组也意识到必须要“走出去”,看看其他优秀公司是怎么做的。阿里等行业内著名企业成为他们参观学习的目标。事实证明,“走出去”这一举动意义非凡,他们很快就发现了自身在各类规范的完善、准入标准的制定以及工作流程等方面的不足。
接下来的工作当然顺理成章:改变之前case by case (出现一个具体的问题,才开始就这个具体的问题想办法)的工作方法,对性能、功耗等设立量化指标,与测试人员一起把各种规范完善起来,规定每一个应用都要经过系统整体流畅性、复杂场景(均衡模式)下流畅性、64个关键场景响应速度等多达十余大项的严苛测试,并达标,才可以提供给用户。否则,则以bug的形式反馈给开发人员,经再次修改和测试,直至达标。
“要想让用户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光这些还不够。”朱国志说,“我们还给自己设定了一个非常高的目标。我们把拨打电话、查看信息等用户常用场景定义为关键场景,对它们的启动速度首先会做一个时间上的要求;其次,比市场上用户口碑最好的同类产品还要快至少10%。这样用户就可以从整体上感受到Flyme性能的提升。”
他们确实做到了,并且做得更好:根据相关的测试,在64个关键场景中,Flyme有45个启动速度快过友商;在百度地图、支付宝等常用应用的启动速度方面,在30个测试案例中,Flyme有27个比友商更快。
“这个技术是我们这边一个小伙子‘独创’的”
在去年下半年的新品发布会上,说到Flyme性能的提升时,杨颜都会提及各类新技术在这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图像纹理压缩技术、游戏动态负载平衡、切断关联唤醒、内存碎片整理等。朱国志也十分肯定这些技术对Flyme性能提升“事半功倍”的重要作用,并对此颇感自豪:“这些都可以说是我们团队成员智慧的结晶。”
“拿切断关联唤醒来说,是我们这边的一个小伙子余哪杰,受到PC端杀毒软件可以阻止流氓软件相互唤醒功能的启发,创造性地将这一思想应用到手机端,以切断应用间不必要的相互启动。并且,我们还会给用户提供一份关联应用的‘黑名单’,让用户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开启切断开关。”
“这项技术我们已经申请了专利。” 朱国志特别强调。
这一技术确实在提高系统流畅性、降低功耗甚至解决偷跑流量问题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一项测试数据指出,在用户开启“切断应用相互启动”开关之后,应用启动速度比关闭状态时整整提升55%。
下图是将 Flyme 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 100 个应用随机分为 10 组,选取任意 5 组应用,在关闭与开启“切断关联唤醒”功能时,占用内存差异对比。
谈及Flyme的口碑大逆转和2016年的目标,朱国志很是清醒: “因为诸如流畅、稳定、省电、安全等基础性用户体验,只有真正融入到用户的每一次操作中,让用户对Flyme在性能方面的卓越表现习以为常,而无须经过各种对比后才得出‘流畅’‘好用’的结论,这才是性能发挥到极致的最佳境界,也正是Flyme之后的努力方向。”
这也就意味着,Flyme高水准的性能表现之后将成为常态,并会一直保持下去。诸如2015年这样口碑大逆转的剧情,不会成为Flyme今后发展的主线,而稳步前进、持续提升,带给用户无限趋于极致的操作体验才是Flyme未来发展历程中的重头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