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最大亮点,全年产销量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占有率达到13.4%,新能源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2022年,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双螺旋结构将共同构筑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底层DNA。同时,随着软件定义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共识,软件也将在更大程度上决定未来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差异性和用户体验。
当前,汽车产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促进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2021年,在整个汽车产业产销下行的大背景之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交出了一份满意、甚至有些超预期的答卷。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最大亮点,全年产销量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占有率达到13.4%,新能源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新发展阶段,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
从政策方面来看,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决心没有改变。在国家层面,发布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关于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顶层设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方向。在地方政府层面,多地也将新能源汽车列入城市发展规划,例如广州市印发了《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印发了《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节奏,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新生态。
从市场表现来看,传统整车、造车新势力和关键零部件领域均有表现亮眼的企业。比亚迪在电池和整车领域拥有核心优势,受到全球投资者的青睐,截至2021年12月,市值已排名全球车企第三。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销量持续攀升,11月销量纷纷迈入“万辆俱乐部”,成为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一抹亮色。宁德时代成为全球知名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已进入海外高端供应链,与多个全球主流汽车品牌形成配套合作。
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来看,随着特斯拉“硬件为流量入口,软件为收费服务”的商业模式逐步受到市场认可,使得汽车驱动从发动机+变速箱转为“电池、电机、电控”三大系统,硬件壁垒弱化,软件壁垒提升。由此带来的鲶鱼效应,促使众多传统整车厂商加速转型布局车载软件领域,例如沃尔沃、上汽、长安、一汽等设立了软件研发业务方面的子公司,长城、大众、雷诺日产等成立了软件部门,广汽、吉利、宝马等与软件供应商开展合作;同时,造车新势力如蔚来、小鹏等经过数年磨砺后,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驾驶平台;以百度、小米、富士康等为代表的互联 科技企业也纷纷入局造车,加速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到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