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绘理学演进史——读何俊《从经学到理学》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唐陈鹏

《从经学到理学》,何俊著,上海人民出版 ,2021年7月版

凡学皆贵求新,理学亦不例外。尽管近四十年来,理学一直是中国哲学与思想史研究中最受学者关注、成绩也最为突出的领域之一,但就理学史的研究范式来说,却一直保持着其固有的特征。时至今日,学者们仍深受朱熹《伊洛渊源录》所开创的理学史研究范式的影响,纷纷以理学代表性人物及其学派作为理学演进的核心线索,绘就理学发展演进的基本图景。而随着经学研究的复苏与理学研究的日益推进,部分学者开始意识到,以往的大部分理学史著作,不仅在人物和学派选择上过于倾向程朱一派,而且在理学演进脉络的梳理上亦是重“流”而不重“源”,即对理学中的“学术明星”(如程、朱、陆、王)及其后学的研究已然推进到相当精密的程度,而对汉唐经学是如何蜕变为宋明理学这一关键性的问题却缺乏深入研究,不利于呈现儒学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在如此情形下,理学史的写作该如何跳出程朱“道统论”的束缚,以恢复理学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又该如何兼顾“源”与“流”,以呈现理学从经学中转出的原因及其具体过程呢?欲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就必然需要对理学的演进脉络进行反思与重绘。[1]而何俊教授的新著《从经学到理学》,[2]正是这样一部试图“重绘理学演进史”的精心之作。

《从经学到理学》采取“序曲—正篇—尾声”的谋篇布局原则,全书共分为十章,总计26.5万字。该书开创了“以经著为中心”的研究范式,不仅全方位、立体式地重绘了理学从经学中转出的发展历程,打捞出理学演进过程中的诸多历史细节,还系统地分析了理学与经学之间关联与区别,对创新理学的研究范式、构建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重构范式:呈现以经著为中心的理学演进史

这样,在“以经著为中心”的研究范式的抟结下,《从经学到理学》一书就如同一部由多个精心拍摄的单元所组成的电影。分而观之,每一章都勾勒了某一经逐步实现理学化的发展轨迹;合而论之,全书所有章节又能够实现有机融合,共同呈现出从汉唐经学蜕变为宋明理学的整个演进过程。

二、阐微诀疑:打捞理学演进过程中的具体细节

三、知其同而存其异:理学与经学之关系的再思考

众所周知,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降,经学一直扮演着“吾国人之大宪章”[27]的重要角色。因此,在清 颓毁之前,即便历代学者对理学的地位与性质问题有过诸多讨论,但均未对理学归属于经学这一前提予以否定。辛亥鼎革之后,在西学“围城”的局势下,经学被视为“非科学之统系”,[28]旋即遭废。而理学则因其细密的理论建构与富于哲学思辨的精神而“被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与理论形态而直接纳入现代研究中”。[29]这样,经学与理学的概念及其形象在民国以降的学人眼中必然出现“视差”,[30]并由此导致当今学界对经学与理学之间的关系问题产生了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理学是哲学而不是经学,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如梁任公在其代表作之一的《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理学即哲学也,实应离经学而为一独立学科。”[31]这一观点在后世颇有影响,如崔大华先生即认为,“就思想理论内容考校,宋代理学与经学并不相同,理学是从经学义理中超越出来的、具有更高的‘理’之哲学本体观念和独特理论论题的一个新的儒学理论形态”。[32]

第二种观点恰与梁任公的观点相反。不少学者认为理学是经学在独特历史条件下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类型,从整体的角度来说,理学即经学也。如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中将两千多年的儒学发展史分为子学时代与经学时代,其中经学时代涵盖从西汉至清末的二千余年时间,理学只是经学发展脉络中的一个阶段。[33]姜广辉先生进一步指出,理学就是经学的“理学化”,[34]是经学史上的一种特殊形态,两者的关系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35]

但是,从思想议题与本体建构的维度来看,“理学无疑摆脱了经学”。[45]先谈思想议题的层面。理学虽然在形式上寄身于经典的传释,但其所热衷讨论的理、气、心、性问题明显是汉唐儒者所不曾重点关注的。更重要的是,理学家们在探讨“性与天道”的过程中吸收了佛、道的思想资源,为汉唐经学的知识传统注入了哲学的分析与批判思维,将整个儒学提升到新的思想高度。[46]而在本体建构层面,理学更是表现出了与汉唐经学迥然不同的性格。自程明道体贴出“天理”二字之后,[47]儒者们莫不将对“理”的追求作为自身思想体系的核心——“确认万物存在的背后具有理据,阐明历史表象的背后具有逻辑,这正是理学被标识为理学的根本原因”。[48]既然理学家们在思想议题与本体建构上均与汉唐诸儒存在明显差别,那么当他们面对经典时,必然会体现出与前儒完全不同的心态与诠释风格。此即四库馆臣所概括的:“洛闽继起,道学大昌,摆落汉唐,独研义理,凡经师旧说,倶排斥以为不足信。”[49]

2021年10月7日初稿

2022年3月改于疫情中

注释:

[1] 事实上,陈来、张学智、杨国荣、陈卫平、朱汉民、向世陵、何俊等学者于2018年在吴震担任首席专家的2017年度国家 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宋明理学史新编》”的开题论证会上就已经对“重写理学史”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具体内容见陈来:《<宋明理学史新编>将是对宋明理学研究的高水平总结性呈现》,《复旦学 ( 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张学智:《关于重写宋明理学史的几点看法》,《复旦学 ( 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杨国荣:《走进思想的深处——关于重写宋明理学史的若干思考》,《复旦学 ( 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陈卫平:《理学与后理学》,《复旦学 ( 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朱汉民:《照着儒学学统重写理学史》,《复旦学 ( 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向世陵:《理学、儒学、经学与阳明学》,《复旦学 ( 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何俊:《宋明理学研究方法与内容的创新期待》,《复旦学 ( 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2]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2021年。

[3]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1-2页。

[4]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71页。

[5]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37页。

[6]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2页。

[7]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71页。

[9] 关于马一浮先生秉承“六艺论”编纂《群经统类》的论述,具体见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46-72页。

[10]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71页。

[11]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3页。

[13] (清)永瑢等著:《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13页。

[14]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第84页。

[15]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151页。

[16]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223页。

[17] 葛兆光:《从细微处看大关节——读张佳<图像、观念与仪俗:元明时代的族群文化变迁>》,《读书》,2021年第9期。

[18]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133页。

[19]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116页。

[20]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131页。

[21]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149页。

[22]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146-147页。

[23]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160页。

[24]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185页。

[25]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184页。

[26]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220-223页。

[27] 李源澄:《论经学之范围性质及治经之途径》,《李源澄著作集(一)》,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8年,第7页。

[28]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42页。

[29]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3页。

[30] 桑兵:《理学与经学的关联及分别》,《史学月刊》,2020年第5期。

[31]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北京:中华书局,2020年,第29页。

[32] 崔大华:《超越经学——对理学形成的一个支点的考察》,《中州学刊》,1996年第2期。

[33]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三松堂全集》第3卷,郑州:河南人民出版 ,2001年,第250-379页。

[34] 姜广辉:《“宋学”“理学”与“理学化经学”》,《哲学研究》,2007年第9期。

[35] 姜广辉:《论宋明理学与经学的关系》,《湖南大学学 ( 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36] 周予同先生指出,理学在经学权威鼎盛之际,不得已“托庇于经学”,但它作为哲学,实与经学“各自异趣”。见朱维铮编:《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增订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1996 年,第150页。

[37] 朱维铮编:《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增订版)》,第604页。

[38]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348页。

[39] 此系化用陈淳语。见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38页。

[40]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7页。

[41] 参见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69页。

[42]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70页。

[43]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812页。

[44] 钱基博:《四书解题及其读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第2页。

[45]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348页。

[46]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8页。

[47] 程明道曾说:“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见(宋)程颢,(宋)程颐:《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424页。

[48]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8页。

[49]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第1页。

[50]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8页。

[51] 何俊:《从经学到理学》,第350页。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4月8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