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9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中宣布,将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9月3日,中国证监会就北京证券交易所有关基础制度安排向 会公开征求意见。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将以现有的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北京证券交易所,并同步试点证券发行注册制。
9月3日市场交易简
采访大意(文字未经嘉宾严格审校,听原汁原味的访谈,请点击上方音频按钮播放)
9月3日市场交易简 .mp323:35来自投资快
主持人:梁欣
嘉宾:安信证券科创及新三板研究团队负责人 诸海滨
主持人:昨晚大家应该都被“北京证券交易所”(简称“北交所”)要设立的新闻刷屏了。可能对于一直坚守在三板的无论是研究人、媒体、或者一些企业家来说,真的是觉得千呼万唤,很激动。北交所这个事情应该说之前在业内就有过预期的,觉得它是资本市场完善的重要一环。诸总觉得,后面推进的力度会怎么样?
诸海滨:我个人认为后面的力度是应该会比较大的。其实有两个可以跟大家公布的细节:一个呢就是两年半前在上海进博会的时候,由国家领导人宣布了建立科创板。然后昨天是在北京开的对外贸易服务会上,有一系列支持北京的政策。其中有一个就是在这个新三板基础上建立北交所,两者都由国家领导人在特定的时间、区域宣布,从这个级别上来看,它的重要性可能是指引着未来几年资本市场比较重要的格局,具有深远影响。
昨天证监会发布了一个解读,指出它跟其他的交易所有定位上的差别,然后这两三个交易所之间是不进行直面竞争的,要错位发展,有各自的差异和特色的。
过往大家也知道,三板市场经历过了3年到5年的一个相对低迷的时候,那我个人认为,这次所要解决的这个问题,是解决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当中一个增量改革的问题。在增量问题上的话,它要解决的就是注册制下,中小型创新型企业的融资,然后包括我们说投资人这一端的问题。过往A股估值相对比较高,然后投到的公司一上来就很贵,然后要经过好长时间的消化。这种成长型投资在A股,还是不太容易去践行的,更多的是趋势性投资。我觉得从过去的一年,三板的运行把这种投资路径,已经从想象变成了现实。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升格了北交所。我觉得它远比它表面的意义可能更为重大一点,因为它最终能解决企业方获得直接融资,然后投资人方他能够提前介入到估值合理的公司。
然后呢,其实从生态和区域来看,我们昨天其实就出过一篇 告,就是中国的交易所跟美国交易所去比较的话,我们现在即使算上这个台湾省,证券交易市场主要集中在上海、深圳、香港,这就基本上是沿华南的沿海。然后京津冀这一带沿中东部和中部以上的区域,其实都缺一个这样的交易所。所以北交所的设立也是应运而生的,要放在刚才说的这几个大的背景和格局下去看。
主持人:对,应运而生。最近高层频繁提及“专精特新”。我不知道诸总有没有留意之前有一组数据:就是工信部三期有一个“专精特新”的小巨人名单,呈现了这4762家的这些小巨人当中,其实只有306家有被资本市场所覆盖,主要就是登陆主板、创业板和科创板。也就是说,其实更大部分并没有很好地享受到资本市场的照耀。您觉得这个战略落地的根本,作为北京证券交易所,它怎么样去承载?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怎么样的一种衔接?或者是怎样的架构设想?
诸海滨:我特别同意您的看法。其实那个是第三批,如果我们把前两批加上的话,我们会发现,目前在新三板已经挂牌的那个公司里面,有400多家都是这个“特精专新”也就是商务部发的名单里,但这份“特精专新”这个名单里面的这个成员实际上比A股的多。我觉得很好理解,确实这些公司都还是一些属于一些特殊行业。
主持人:可能是一些细分领域里,收入、规模等都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靓丽的行业?
诸海滨:对,但他们可能恰恰是最需要扶一把,帮一把的。有组数据可以看出,从2020年至今的话,现在有将近267家企业通过新三板这个市场去IPO了,数字背后,我们看到这些公司里面一半以上都在新三板的市场上做过融资,然后融资解决了,使他们可以从1至2亿利润、从1000万到3000万的这个营收起步阶段,逐步到了能够上市的5000万以上利润,然后三四个亿以上营收的这样一个门槛地过程。所以其实过去在新三板这个市场状态里,他们是做了,但是因为受制于原来那个定位,相对比较低,所以投资人也好,还有那个流动性也好,都达不到更好的融资需求。所以现在升格成了北交所,其实就是说等于说是前面的实验做完了,后面可以(推开深化改革)了。如果能够把居民储蓄引进来,就像昨天出的一个特别重要、我们也一直在呼吁的,就是要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所谓的良性生态就是这些企业,我们投资人要么就赚是企业成长的钱,要么就是赚的是那种成熟企业分红的钱,那我们A股的话更多挣的是趋势的钱,或者是流动性转移的钱(换手的钱),未来北交所在尝试注册制下,有一点点像港股,就是更多由盈利驱动为主,趋势为辅。这种思路的转变,我还是回到前面的存量和增量的问题,因为存量太大了,很难做更改,只能在增量上慢慢的引导投资者。我相信很多投资人可能后来慢慢地也能在这个北交所参与到一些企业的成长性投资,从初期的可能我们这边发行市盈率15倍到20倍,能获得比较好的起始的估值。
从今年来看打新也就是精选层的申购,也开始挣钱了。所以我觉得北交所它最终起到的作用,可能就是帮助定位“特精专新”企业,像这三四千家企业其中,已经比较好的四五百家,然后把它做得更大,让那些还没有上市或者说无缘沪深交易所的,可以吸引他们来到这样的一个板块。
其实这个三板过去这么多年,从11000多家现在也回到了7000家以下了。那么在精选从这个领域昨天也明确了那个精选层平移成北交所,然后创新层1000多家申 ,再审批。我相信可能后来创新层也会变得越来越大。
我们心目中理想的未来的北交所,可能有一两千家公司,其中就是北交所的板块,可能几百家到1000家之间。然后创新层可能1000到2000家。这样的格局可能就比较完美了。
昨天证监会的问答其实说的很清楚了。精选层整体平移66家。因为它是经过证监会注册的,在发行的时候就已经跟上市公司一个待遇了。苦于原来没有成立交易所,所以它只能叫挂牌不叫上市。现在北交所成立之后,这精选层公司直接平移为首批公司,那么后面的公司是由新三板的创新层的公司来提出上市申请,然后由这个北交所来审批,由证监会来注册,最后实现上市。
主持人:好,那我们来梳理一下。因为我知道诸总其实一直都在坚守三板这一块的研究,从2013年新三板设立至今,不管是大扩容和低谷期,诸总团队一直是为数不多一直坚守深度研究的。那这两年比较大的事情就是有精选层的推出,包括说这个投资门槛的这个降低——100万的门槛,而且有了一个分层、转板的制度的推出。您觉得顺着下去的话,还有哪些在流动性的盘活方面是能够去预期的?
诸海滨:我觉得是个同步的过程。现在已经有5家公司申请了转板上市。而这个转板上市通道,我看昨天的那个定位上,它是沪深交易所和北交所还有那个区域性的这些股权交易中心,它们之间一是错位,二是要互通。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其实未来还是有转板的,只不过是多少的问题。就像我们看到美股也有纽交所的公司转型,纳斯达克也有转移到纽交所地,但是数量比较少,大家没有关注而已。
所以我是觉得,可能从步骤上来说,第一批申 转板上市的公司还是比较重要的,在年内还是要完成的。
然后,对于这个交易所来说,更多的是引导,然后可能更多的是精准的滴灌吧。我觉得后面会启动精选层的一个扩容,因为现在这66家还不能够形成指数,然后整个市场的市值也比较小,只有1900亿的总市值流通,流通市值的话也就是1000亿,它没办法承载太多的关注度,而且也需要稳定性,所以可能下半年首先面临的是精选层公司的一个扩容。它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够去承载这样的一个作用。
然后到了明年之后,可能这个市场能够正式更名。同时的话它可能会开始吸纳更多的特定专业型的企业,去到创新层去挂牌,进而进到这个北交所,所以可能真正的大的变化要在明年。但是,必须要回到前面所说,既然设立了北交所,那么它就是上市证券交易所了,这些公司就是上市公司,所以在目前法律法规的这个层面上,很多规则肯定是要是要按照这个现行的法律法规去靠齐的。所以大家所关心的投资门槛也好,还是交易制度还是这个监管制度,和原先的那种等同或者近似,可能慢慢的就会完全接近,大概是这样。
主持人:把养鱼的环境养好了,才能慢慢的把鱼养大。然后呢,整个鱼塘整个生态才会更加的健康一些。
那我们谈谈投资端吧。因为其实三板呢一直在倡导,或者说是更适合机构投资者来作为主力。您刚刚也谈到一些个人投资者,可能是打一打新,或者说有个别的品种确实非常了解的,非常感兴趣的,可能也会就投一把。那您觉得在投资的这一块,真的是浩如烟海,您对个人投资者会有怎么样的一些建议?
诸海滨:在这块的那个研究上,我个人感觉到目前市场肯定还是有不足的,缺少了更多深入的研究。
我个人是认为,就算北交所成立了,我们这些分析师同行,可能会关注到一些具体的行业龙头公司。但真正的实现全覆盖可能性不大,因为目前光A股的4400多家公司,可能被分析师所关注的数量也是很有限的。所以从这样一个角度上来说,这个市场也就留了一些这个机遇给大家。
其实,我觉得就是目前精选层的信息披露已经非常完善了。大家可以自己做一些基础的研究,也可以参照一些专业的这个投资机构的有深度的东西,然后在一个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投资想法。
我刚才强调的精选层,或者说未来的北交所,其实它是针对于“特精专新”企业,就是成长型投资的一个前移,您可以获得相对便宜的价格,那本身也需要您有更好的眼力。所以我还是比较鼓励投资人不要去看概念,或者是听别人的,还是从自己身边的那种感受以及这个自己接触到的一些专业的东西,进而去拓展到研究,这个有点像港股的投资。就像港股经常会有一些这个新兴行业,例如奶茶和火锅,这都是我们身边可以感受到的。大家可以从生活中来找到投资的线索,包括投资的灵感,然后在这个灵感的基础上。可以在三板或者说北交所里面,它有比较大的体量,从这里面去找。从早期去找,可能就能找到。所以,这样就可能会获得一个相对好的收益。毕竟这个市场关注度不高,然后我们的研究就会非常有价值。
主持人:就等于说,用现在的通行的话来说,可以在不那么拥挤的赛道和交易市场当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的才智了。
另外呢,在去年6月份附近的,三板首批其实大概有5只三板战略投资的公募基金,我记得他们持仓大概是不超过20%仓位。您觉得这一批的品种,可能会怎么样做延伸,或者是给大家是怎么样的一种工具属性?
诸海滨:对,现在首批可以专投精选层的公募基金,其实运行一年了。从那个深度参与的几家来看,也获得了不菲的收益,特别是在精选层的这个战略投资的战配这块,增厚了投资收益。它是跑赢了同期同类型产品的,这个示范效应,我觉得会很好。但是因为过去这个受制于投资人的认同,和过去对这个市场的一些误解。其实参与的人的数量不大。那我觉得北交所确立之后,应该是会有一个变化的。
一个是大家对它的法律地位(的看法)。原来不把它当做股票或者是类股票的资产。所以大家在投资基金的时候,首先要解决一个法律问题:能不能投、比例、限制的问题。如果这次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基金投资人,都可以把这个纳入到自己的一个投资范畴。我估计就这样的话,他们可能就会放宽。这样我们在选择品类投资的时候,就有可选的余地了。没有时间的投资人,也可以借助这样专业的投资人管理的产品去做投资。
然后我们最近也是碰到了一些,做ESG的,就是友好环境可持续的的基金,他们觉得其实“特精专新”这块是真正能够沿着它的理念,去找到投资标的的赛道的。这个赛道一是够广,第二个也确实产生出了一些新的方向。新的产业就产生在这些新的土壤里面。
所以我们相信,我们未来不一定会叫什么北交所基金,可能更多的就是一种融合,或者是细分的行业或者细分领域成长基金,类似于精选层的一种融合。
主持人:对,可能是小巨人主题基金之类。我们也期盼一下。诸总,这次北交所设立的新闻也是里程碑式的事件。那您觉得对于三板来说,会有哪些可以预期的变化?您团队这边未来在重心方面会怎么样去发挥?
诸海滨:我们还是希望这个市场逐渐变好。但是我们希望这个过程不要像过往大家所诟病的中国资本市场那样快起快落。我还是希望这个它是一个逐渐慢牛的一个格局。其实,我之前是做过策略研究。我个人感觉就是从大类资产的这个配置性价比来看,北交所这个板块肯定是个特别好的资产配置的一个池。其实包括这个要素在内的股权,可能在未来的很多年都是大类资产中的一个优势品种。
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从我个人和我们团队来说,未来的话,我刚才也介绍了这个领域,因为公司多,然后大家投入的研究肯定是不充分的。我们还是希望在这个领域里面精耕细作,沿着产业链去研究、沿着A股、港股、美股这个全球资本市场这些产业链映射,做更深入的(研究)。把一些分散、细分在我们100多个领域的这个公司,通过这个上下游产业链把它们逐渐穿透。专注于我们能够分析清楚、能够研究清楚的几个子行业,然后把握这种产业的脉络,大概是样的想法。
主持人:能不能分享一下您这边重点覆盖的,现在可能觉得比较擅长的一些行业和领域?
诸海滨:对。我们这边实际上是比较擅长的几个领域。我们其实做了一个科创板两周年的回顾。然后科创板的300多家公司里面,来自于三板这边的就有90多家,几乎占到了1/3。
因为科创板本身对科创属性比较高,我们后来也分析了创业板。这个比例可能还要更高一点。我们把这些已经上市公司的这个行业重新映射回来,其中它就集中在我们说的几大类,这也是我们目前这个团队所这个聚焦研究的。
那么其中的第一类就是我们说的信息技术。这一类就是TMT,主要就是跟那个软件、硬件,一个就偏计算机的领域。
第二个领域就是高端装备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恰恰是“特精专新”小巨人聚集地,其中40%以上的公司都是处在这个领域。而这个领域,我们发现它是特别适合于中国目前经济腾飞的一个环境。我们还是离不开制造业,立国的根本就在这个领域。我们是做了这个子行业的研究,包括这个最新的像半导体的加工制造、精密自动化加工制造,国防军工就是都围绕这个装备制造的领域在生根。
还有比较有影响力的,就是市场里的医药生物。还有一些新崛起的就是化工新材料。不局限在本身,它其实分布在方方面面。比方说现在以竹代木的竹吸管,还有高端的碳纤维,再到我们说汽车也好,还是我们的家电,小家电,还是我们使用打包使用的改进的塑料。它其实分布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所以我们基本上现在的整个团队的设置和我们研究的方向,就围绕着这个大的TMT,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第二个就是高端装备制造,第三个就是我们说的医药生物,第四个就是我们说的新材料的领域。而其中装备制造和TMT基本上又占据到特精专新小巨人接近百分之六七十的比重。这些就是未来最容易产生大牛股,最容易产生小巨人的地方。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诸总今天做的分享和提供的干货,很期盼在后面能够分享更多诸总这边的价值研究。那我们今天的了解就先到这里。谢谢诸总!
诸海滨: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