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街边鼻炎馆无行医资质 上千元高价药竟是消毒品

冬季是鼻炎高发期。不少饱受鼻炎困扰的患者,被宣传广告吸引,到街边的鼻炎馆就诊或求助线上问诊。在 交平台上,许多 民写下了自己的“看病”经历,称“花了上千元没治好”。“大街小巷的鼻炎馆安全吗”“ 上卖的鼻炎药是骗局吗”等话题引发 民热烈讨论。

一个疗程动辄上千元,工作人员无行医资质

该店面积约20平方米,店内张贴着“鼻炎不再犯”“专治各种急慢性鼻炎”“传承600年”等字样的宣传广告。3名中老年患者坐在椅子上,鼻腔内插着棉签,正在接受治疗。

据其介绍,治疗过程是将专用“药膏”涂抹在棉签上插入鼻腔,中途会更换两次,全程持续约一个半小时。药膏是由中草药构成的特效药,一个疗程收费1988元,根据个体差异,想要根治鼻炎一般需经过多个疗程。

“我们最近正在招聘员工,踏实、肯干、识字就行,不需要具备医学相关背景,经过理论学习和培训即可上岗。”她说。

在重庆市主城区另一家连锁鼻炎馆内,身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正在给患者诊疗。其方式是将一种粉末状“药物”喷进鼻腔中,刺激患者打喷嚏排出异物。“我们用的是中药材配的秘方,纯天然绿色安全,一般1至2瓶就能根治,价格每瓶3000元,年龄最小的患者只有两个月。”一位工作人员说。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今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明确,未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一名曾参与查处某连锁鼻炎馆的执法人员指出,鼻炎馆“诊断”和给消费者鼻腔“上药”的行为已经属于诊疗范畴,未取得医疗资质擅自执业涉嫌违法。

高价药竟是消毒产品,“老中医”实为诈骗团伙

一些鼻炎馆所谓的高价“特效药”竟是普通消毒品。

去年6月,重庆市渝北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干警经过摸排发现,当地某连锁品牌鼻炎馆以多种方式宣称具有医疗功效的“抑菌膏”实为消毒产品。

“该连锁品牌鼻炎馆违反消毒管理办法第31条‘消毒产品的标签(含说明书)和宣传内容必须真实,不得出现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的规定,其行为易造成误诊、延误病情、引起疾病传染,损害了患者权益。”沙宁远说。

更有甚者,还有不法分子打着专治鼻炎的旗 冒充“老中医”实施诈骗、牟取暴利。

今年1月,重庆市万州区法院公开宣判一起线上销售假冒鼻炎药电信诈骗案。2018年底至2020年6月期间,7名主犯利用 络通讯工具,开设4家公司组织人员冒充“老中医”销售鼻炎药,累计诈骗金额2865万余元,受骗人数达1.1万余人,涉及全国多个省份。

该案审判长、万州区法院法官宋驰说,此案中售价达数百元一瓶的“特效药”实为成本16元一瓶的普通膏状食品。犯罪分子首先组织人员搭建中医馆场景,聘请人员冒充“老中医”拍摄宣传照片,制作虚假锦旗,并在一些 交平台大量投放宣传广告。然后以“老中医”开展线上一对一诊疗为名,运用事先设置的诈骗话术模板,向被害人销售“一人一方”单独配制的“鼻炎药”。

据该案主犯交代,其公司一开始做的是减肥、生发项目,后来发现鼻炎药市场需求大,是一个新的“风口”,遂转向该领域。

2019年10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警方抓获一个销售“祖传鼻炎药”的诈骗团伙,收缴“祖传鼻炎通”4273包,涉及全国22个省市。警方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宣称通过蜂蜜、蜂巢和多种中药加工而成的“祖传鼻炎通”实际是委托一位调料师傅,以薄荷配合地塞米松、扑尔敏加工而成。

多地曾大力查处为何屡禁不绝?

鼻炎是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细菌、病毒、过敏原、各类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炎症。重庆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吴俊慧说,由于有些类型的鼻炎治疗周期较长,难以完全根治,一些患者在正规医院短期治疗效果不佳,遂选择鼻炎馆或其他就诊途径治疗。

宋驰介绍,鼻炎诊疗类型电信诈骗频发,打击难度大,与受害群众 警意愿不高、线上交易金额难以确定、广告精准投放等有关。“案件多位受害人反映,此前曾在 上浏览有关鼻炎的内容,随后便收到推送广告,点开链接后就上了套。”

专家提醒,鼻炎成因复杂,不规范的诊疗会加剧病情。应注重“防”“治”结合,在生活中尽量远离过敏原,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加大鼻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力度,引导患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选择成熟常用药治疗。(参与采写:肖瑜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0月19日
下一篇 2021年10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