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法:移动办公,小心泄密

案例警示

案例1:手机拍摄、即时通信工具传输涉密文件资料。2020年6月,某市教体局办公室工作人员胡某在收到1份秘密级文件后,为尽快落实该局领导传达学习的要求,使用手机对文件进行拍照后,发送至其建立的某微信工作群中,并安排相关工作。随后,文件被层层转发,迅速扩散至40多个微信工作群。案件发生后,胡某及该市教体局办公室主任孙某均被给予党纪政务处分,局长黄某被该市纪委监委约谈提醒。

案例2:通过手机图文识别、应用扫描识别,转换涉密文件。2021年2月,某市研究室工作人员张某在收到1份秘密级材料后,认为“写得很好,可以长期学习借鉴”。为方便以后学习和引用,便利用手机相册中自带的文字提取功能,对材料主要内容进行拍照、识别,再将文本通过手机创建的局域 导入非涉密计算机中存储、处理,造成涉密信息失控。案件发生后,张某被给予党纪政务处分。

案例3:移动互联 视频会议交流、传达涉密信息。2020年4月,某市有关单位通过一款移动互联 视频会议软件,对各地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其中,某培训老师讲课内容涉及国家秘密,但该单位未事前提醒说明、事中也未跟班审查。参加培训的项某为反复学习,在使用个人平板电脑听课时,同时利用录屏功能,将课程内容尽数录下,并上传至某互联 视频平台,造成泄密。案件发生后,该单位负责组织培训的相关责任人员被给予党纪政务处分。

案例4:通过互联 盘、邮箱存储、处理涉密文件资料。2018年5月,有关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某互联 盘用户上传了大量文件资料,其中机密文件10份、秘密文件30余份。经查,某单位工作人员强某因工作调动,即将赴外地任职,其长期有收集、整理个人认为有价值的或者参与起草的文件资料的习惯。为继续珍藏、利用好自己积累的资料,强某将单位计算机中的资料刻出并导入家中电脑,又打包上传至互联 盘中,以便异地下载使用。案件发生后,强某被给予党纪政务处分。

防范措施

1.筑牢意识之“堤”。机关单位要通过深入的宣传教育、严格的纪律执行,牢固树立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风险意识、法纪意识,使“涉密不上 、上 不涉密”成为大家意识里的“雷池”。

2.筑牢制度之“堤”。机关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工作人员移动办公工具、应用软件的使用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日常保密管理制度,引导工作人员逐渐养成正确的涉密办公习惯。

3.筑牢监督之“堤”。机关单位要履行好保密监督管理职责,对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提醒,对违反保密法纪的责任人员进行监督问责。

4.筑牢科技之“堤”。机关单位要持续加大保密技术装备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便利工作人员的涉密办公,保障涉密工作的高效运转。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月13日
下一篇 2022年1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