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故土:“人活着不只是为了自己,更为了国家和民族”
“四年的寒来暑往、默默耕耘,取得一些成绩,但我知道科研无止境,这条路还很长,便前往香港科技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的博士。在香港攻读博士期间,我察觉到无线传感器 络技术在未来可能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而该技术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我投身到该技术的研究中,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论文。”
伍楷舜生于广东、长于广东,在中山大学读本科期间,就立志做一流的科学研究。行将获得博士学位时,有不少国外名牌大学纷纷抛来“橄榄枝”,并且开出了相当优厚的条件。“但人活着不只是为了自己,更为了国家、民族和 会,回望自己的初心、想起自己的使命,我一一辞谢这些国外大学,毅然回到深圳,任教深圳大学。”就这样,带着一颗赤子之心,他来到了深圳。
科研工作除了要选准方向、保持定力、心无旁骛以外,还要耐得住寂寞。核心技术攻坚往往更难,需要比常人多得多的毅力和勇气。“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往往会给人惊喜。8年时间,我从0开始组建科研团队。”如今,在伍楷舜的带领下,深圳大学物联 研究团队已经有19名教师、10余名博士后及70余名硕博研究生,形成一个十分有战斗力的科研团队。
聚焦民生:“让科技服务于人、服务于 会弱势群体”
作为一名“舵手”,伍楷舜一直希望运用科研成果来解决现实民生问题。
“2013年,我爷爷偶然间的一次跌倒牵动了我们全家人的心,好在及时发现就医,没酿成大憾。爷爷是幸运的,但很多老人却没那么幸运,老人因跌倒后不能及时就医而离去的 会新闻层出不穷,令人痛心。我决定带领团队对老人跌倒检测技术进行攻坚,目标是能有一套设备,能够实时、自动、准确地监测老人摔倒。”
爷爷的一次意外让伍楷舜灵光乍现,最初他们采用相对简单的方法,利用智能手环等产品,但调研后却发现,大部分老人对这些电子产品有抵触情绪,并且长时间佩戴体验也比较差。于是,团队把目光转向非接触式跌倒感知技术。
“这个方向要难很多,涉及到更多的底层基础技术攻关。在我们日夜不懈地努力下,难关终于被攻克。我们的系统完美地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虽然这个项目经济效益不大,但是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通过物联 技术去帮助独居老人,让他们免于跌倒无法及时就医的担惊受怕,改善他们的生活,让科技服务于人、服务于 会弱势群体,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除此之外,我们推出了人工智能辅助应急医学的‘伤情感知系统’,研发出了用来帮助盲人的感官替代智能眼镜等一系列技术。”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相关技术获得了央视、新华 等中央媒体广泛 道。
不负期待:“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如今的伍楷舜身兼数职、荣誉等身: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广东省无线大数据与未来 络工程中心主任,深圳市可穿戴物联 智能感知与计算重点实验室主任,深圳大学物联 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广东省高校创新团队带头人。同时,他还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国家青年特聘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近年在国际主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0件,美国发明专利5件。曾获广东省丁颖科技奖、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香港青年科学家奖、IEEE通信学会亚太区杰出青年学者奖等。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次,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次,香港资讯与通讯科技奖之最佳创新奖(第一完成人),6次获知名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
科研工作没有终点,团队承担着很多科研任务,伍楷舜也身先士卒时刻激励着团队,“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一次莫大的鼓舞,我和团队将继续密切关注行业发展热点、产业发展重点、技术发展难点,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不断革新创造,勇挑时代重担,勇做创新先锋,为推动深圳市科技创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不负人民期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原标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深大伍楷舜教授:勇挑时代重担,勇做创新先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