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创|逐浪数字经济,看江苏“赛龙夺锦”

逆市而上,软件产业实现历史性增长

“软件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正全面系统地推动中国工业互联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变革。”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在软博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国的软件产业增加值增速已连续多年位居国民经济的前列,即使在疫情期间仍实现了历史性的增长,今年1-7月,全国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8.6%,实现利润总额5121亿元,同比增长5.4%。” 今年受疫情影响,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链强链补链成为关键词。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推进江苏乃至全国软件产业发展?在南京软博会开幕式暨全球软件产业高峰论坛伊始,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做主题演讲时开门见山地指出,今后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和构建国内大循环的基础设施就是新基建,其规模可达数十万亿元,软件产业将在新基建中发挥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历史经验表明,在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领域,产业政策有巨大作用,前不久,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将迎来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的又一波发展浪潮。倪光南指出,新格局下应努力将政策支持优势效应持续放大,集中力量攻坚基础软件的短板:“从最近的中美贸易摩擦大家也可以看到,有一些工业设计软件、集成电路芯片就不能用了,有可能我们在软件方面这些短板会被别人‘卡脖子’,所以需要我们及时组织力量,攻关、突破,这些把受制于人的这些短板补齐,更好地全面地促进我们的新基建发展、信息时代的发展。” 要突破“卡脖子”技术,必须抢占自主创新制高点,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指出,软件产业要注重在原始创新上持续发力,逐步形成完整的创新生态环境,他认为“要有自主的知识产权,要有专利方面专利原始创新,有专利了以后要变成支撑标准,标准化以后推进产业化市场化,不能光为‘标准化’而标准,也不能为‘专利’而专利。”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已从‘人口红利’转向‘工程师红利’,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占比较大)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巨大动力。”倪光南分析指出,相信在中国新基建投资的带动下,软件业必将迎来新机遇。

千余家企业同台竞技,秀出“我苏”软件硬实力

人工智能软件大显身手,勇担疫情防控生力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8月4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