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器人首现江门 智能建造上大显身手

混凝土内墙面打磨机器人正在打磨天花。

测量机器人正根据技术人员的指令作业。

探营

测量机器人2分钟完成单个房间实测

在碧桂园·滨江天元6栋一楼,智能施工升降机自动开启,驾驶员按下按钮,电梯稳定升起。技术人员介绍,传统的施工电梯,驾驶员需要摇杆操作,但智能施工升降机配置自动门,可响应楼层外呼和笼内选层指令,在指定楼层自动平层停靠、自动开关门,安全性更强,能有效解决传统施工升降机使用效率低下的弊端,提高垂直物流通道的运输效率,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进度。

墙面天花打磨地面清扫全由机器人搞掂

螺杆洞封堵机器人采用自研的砂浆封堵工艺系统,完成孔洞封堵。机器人封堵后的孔洞填充密实,一致性好,平均13秒即可封堵一个螺杆洞。“相比人工操作,不仅快了很多,而且使用的砂浆经过精确计算,用多少拌多少,每个螺杆洞分配合适用量,避免了砂浆用料的浪费。”技术人员说。

混凝土天花打磨机器人则依靠压力感应、多级升降装置,实现天花缺陷区域的精确打磨,打磨后显著提高天花的平整度。“以前的天花打磨需要工人踩着梯子用打磨机作业,先不说工人上下梯子、挪动梯子的浪费时间和安全风险,工人打磨时需要仰着头、忍受打磨产生的粉尘,不仅辛苦,而且作业平整度也没保证。相比之下,天花打磨机器人就省事多了。”技术人员说。

完成这些作业后,就轮到建筑清扫机器人登场了。经过技术人员的一番设定,只见一台机器人自动在户型内移动,地面上的粉尘、细沙等即刻被清扫一空。据技术人员介绍,建筑清扫机器人通过自主研发的激光SLAM技术、3D视觉识别技术具备自主清扫与自动倒垃圾的功能,其整体工效为传统人工的3倍。

4年专注于建筑机器人研究

据了解,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对于建筑机器人的研究已经进行了4年,今年,他在全国两会上的提案主题是《关于加快应用智能建造产品技术、助力“双碳”目标、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他在提案中说: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5G、新材料等技术与建筑业的融合,智能建造的时代正在到来。国内已经可以实现建筑机器人、建筑信息模型(BIM)、新型装配式建筑等产品和技术在工程项目的协同作业,应用于勘察、规划与设计、生产、施工、监管与验收、运维与管理等建筑施工环节,能够很好地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和效率,也能够大幅减少工地上的建筑垃圾和废弃物,减少碳排放,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

据了解,碧桂园于2018年成立建筑机器人公司——广东博智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智林”),截至今年4月,已有21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27个省份的350多个项目。累计交付建筑机器人超750台,累计应用施工超900万平方米。此外,博智林在研建筑机器人近50款,适用于建筑全周期智能建造工序,包括混凝土施工及修整、砌砖抹灰、室内装修装饰、外墙高空喷涂、地库装修等。

目前,博智林自研产品和技术已实现诸多零的突破,在机器人赛道迈出坚实且稳健的步伐。在研的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基础共享技术近50款,覆盖了建筑机器人软硬件核心模块,其中多项技术填补了建筑机器人领域的空白。

在硬件研发方面,博智林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控制器已批量应用于砌筑工艺、混凝土修整、油漆及墙纸施工、建筑清扫、地坪施工、室内外喷涂等多款建筑机器人。在软件方面,博智林自研导航系统可为建筑机器人解决在极为复杂的建筑环境中定位感知及行走的问题;机器视觉作为建筑机器人的“眼睛”,为其提供定位、检测、测量与识别等功能,进而保障建筑机器人的自动化、高精度、柔性、有序作业;FMS机器人协同管理系统完成了从机器人实时操作系统到施工仿真系统再到机器人多机调度系统的全自主开发。

点评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教授:碧桂园集团在短短3年时间里,针对BIM、装配式建筑和建筑机器人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源和人才,开展全面的研发,目前已经交付了大批量的机器人,已走在了全国乃至世界智慧建造和建筑机器人领域的前列。

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刘锦章: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中国建造”走向“中国智造”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当下新基建加速数字化、智能化与建筑施工现场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建造方式升级,提高项目管理和生产效率,将助推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进入“快车道”。

江门市建筑业协会会长刘国熙:江门要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提档升级,切实增强江门建筑业核心竞争力和数字化转型,发展无接触式、智能化的盖楼方式已经成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4月15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