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谈鄙视链成为了一种时代病。
人们热衷于站在道德高地上伸出天真的手,指着目之所及的事物说:“这个丑,那个美”。好像他的评判标准真的可以度衡全世界。
这种现象的唯一好处是,它给媒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评论素材。
音乐播放器选择上的鄙视链
鄙视链无处不在,没有一个角落可以幸免。前不久《新周刊》的一篇文章中给出了音乐播放器领域的鄙视链: 易云音乐>虾米音乐>QQ音乐>酷狗音乐。
排在鄙视链顶端的 易云音乐是同类音乐应用中的一匹“黑马”,凭借其音乐 交的属性、个性化的算法推荐、独特的创意营销等手段塑造了极好的用户体验,也同时拥有了一大群忠实用户,他们自称为“云村人”。
今年,在 易和腾讯的一次次音乐版权之争中, 易用户们无条件为 易站队发声,言辞激烈地指责腾讯在版权问题上的垄断和独大,同情 易的情怀和不易。从中,我们不免看到部分 易云音乐用户身上强烈的优越感。
下图是一些 友的日常遭遇。
(截图来自微博)
(截图来自知乎)
当然,以优越感自居的仅仅是部分用户,也有很多人的想法是下图这样的。
(截图来自 易云音乐)
分析 易云音乐用户身上的优越感,似乎有黑 易云音乐的嫌疑。作为 易云音乐的用户,我也收获了极好的用户体验,比如美感的播放界面设计、精准的甚至惊喜的音乐推荐功能、或有趣或动情的音乐评论,当然还有丰富的主播电台。
然而事实是,许多用 易云音乐用出优越感,且到处标榜自己的好品味、鄙视其他用户的人才真的是在给它招黑。
优越感何来:来自“优秀”群体的身份证明
布迪厄说,人们对事物的不同看法、追求、评判标准,使其对美学的判断分化,并最终形成了 会意义上的区隔。
易云音乐用户的所谓优越感来自于其所在用户群体的身份认同。这里就不得不说起 易云音乐特有的音乐 交属性。
音乐本身就是故事和情感的载体。当用户因为喜欢某一首歌而点开了它的评论,自然会找到一群同好者和共鸣者。
这种弱关系的交流正好契合现代都市人的孤独心理。 易把营销广告放进城市的地铁里,恐怕也正有此意。
除了关于音乐的评论,用户们还会UGC很多歌曲相关的段子,此时用户不仅仅带着寻找共鸣的心理在听歌,更多时候变成了猎奇。显然这已经变成了一大趋势。
现在, 易云音乐已经从单纯的音乐播放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音乐 区,用户因兴趣和爱好而来,因有趣和有爱而产生粘性,很自然的形成了群体文化认同,并开始对外产生排斥而维护自身的神圣合法性。正如豆瓣一样,用户依靠兴趣建设自己的精神部落,然后不自觉地开始鄙视外面的人。
在近期的版权之争中, 易用户猛烈抨击腾讯,对其旗下的QQ音乐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感。然而矛盾在于,他们喜欢的歌现在只有QQ音乐有版权。
加持在身的“ 易云音乐”符 象征着用户们不凡的音乐品味和生活审美,在他们心里,这与QQ音乐这类音乐软件形成了文化区隔。
在对 易云音乐的“高端”形成了认同后,要对他们眼中的“低端”的QQ音乐屈尊降贵,这一用户群体显然不会淡定。
(截图来自微博)
换句话说, 易云音乐已经被用户们推上了音乐播放器这条鄙视链的顶端,用户们俯视着其他音乐软件的用户,当他们因为音乐版权问题而不得不拾阶而下时,只能靠激烈的言辞来表达抗议。
审美的“好坏”,不是互相鄙视的理由
三口为“品”。实际上,所谓品味和审美还是意味话语权和圈子认同。品味表达了你,也区隔了不同品味的他者。
知乎和快手的争论、嘻哈和喊麦的对骂、“土酷”的“奶奶庙”……最近这类新闻层出不穷,它们无不在叩问这个 会:究竟什么是美丽?什么是高级?
很少有人能给出一个合适的答案,因为很多事情不能用“美丑”和“高低”这类非黑即白的词语来粗暴定义。他们的背后是深刻且复杂的 会和文化问题。
过去的美丑高下,由垄断话语权的人来设定标准。互联 时代的到来,让草根大众的声音得以传播, 会底层的人制造了自己的审美和追求。
而后现代主义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又使得评判美丑的标准模糊,人们不需要拘泥于权威和传统。
捧红了“奶奶庙”的徐腾——一个本该代表着精英立场的清华在读博士,也许该对“奶奶庙”做出契合正确审美的评价,即“奶奶庙”庸俗、功利、毫无美感等。但是徐腾在接受采访时说,“以美丑谈民间文化是很肤浅的。”他显然比普通知识分子的境界更高一层。
回到 易云音乐用户,他们身上的优越感问题还只是停留在器物的选择和消费上,甚至与音乐品味无关,但人们还是叫嚣着挑起了一杆优越的旗帜。
在这里也不妨泼一盆冷水,用户眼中很有归属感的群体,也许在资本眼中只有一个名字——有价值的目标受众。
梁文道说,喜欢谈鄙视链的伪文青才是最媚俗。王小波说,低智商的人更容易站在道德高地上。
审美在一定范围内也许是有好坏的,但它不该是人们用来互相鄙视的理由。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