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一些知名券商人士遭遇“碰瓷”,被不法分子冒充身份、非法“荐股”,同时,以内幕消息为饵层层“下套”, 恋“杀猪盘”等“荐股”手段正不断翻新,其归根结底利用的是人们的贪婪心理。免费的午餐背后往往暗藏“镰刀”,投资者只有保持冷静,才不会被割“韭菜”。
2022年上半年以来,一些知名券商人士遭遇“碰瓷”,被不法分子冒充而非法“荐股”,引起了广泛关注。
此外,一些 络平台也出现了大量“荐股”的讯息,这些看似“善意”行为的背后往往是陷阱和套路。
非法“荐股”手段正不断翻新,乱象也层出不穷,投资者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谨防上当受骗。
假冒券商骗取费用
●案例
张某接到一个私人 码来电,对方自称是XX证券的“投资顾问”,在公司的系统里发现张某的股票交易状况不佳,XX证券可以为其提供技术指导。添加微信后,该“投资顾问”将张某拉入“股市训练群”,每天向其提供市场信息和股票行情,同时由“老师”对股票进行点评。出于对该证券公司的信任,张某向此“投资顾问”的账户中汇入6800元会员费,可张某随后购买的股票,不但未获得预期收益,反而连连亏损,这名“投资顾问”也不知所踪。
●套路
当下,很多不法分子通过冒充知名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专业人士进行投资诈骗活动,以免费推荐股票或是高额的投资回 作为诱饵,向投资者许诺股票的盈利或亏损,以此骗取会员费、投资咨询费和服务费。出于对专业机构的高度信赖,投资者大多选择交费成为会员,直至购买的荐股发生损失才发现受骗,此时不法分子已经销声匿迹,投资者被骗取的资金往往无法收回。
●提示
最近几年,假借证券公司名义“荐股”的非法行为愈演愈烈。海通证券、银河证券等纷纷在官方 站上发表声明,抨击“李鬼”。同时,各地金融监管部门纷纷发布警示,多地证监局 站也列举了违规证券投资的典型案例。
因此,提醒广大投资者,陌生来电、来访不要信。投资者必须明确,以承诺投资收益的方式从事股票咨询服务是违法违规行为。投资者在接受咨询服务之前,应通过中国证监会 站、中国证券业协会 站、证券公司官方 站等途径核实对方身份,选择正规金融机构或者具有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士,以免被骗。
此外,投资者需知晓,正规的投资咨询机构均通过公司专用账户收款,且与客户签订书面咨询服务合同,因此投资者在汇款环节更应谨慎,切忌向私人账户汇款。
以内幕消息为饵层层“下套”
●案例
赵某曾接到某私募投资公司的短信,对方声称掌握了大量“内幕消息”和“资金支持”,可以为其提供证券咨询服务。赵某看到历史业绩和“屡荐屡中”的记录,认为该公司“非常专业”,于是先后缴纳了服务费6000元、高阶服务费34000元。当赵某因全仓买入的推荐股票损失掺重而要求对方退还服务费时,发现自己的微信和手机 码都已被对方屏蔽,此私募投资公司的联系电话也提示为空 。后经查明,该公司并无投资咨询资质,赵某的40000元血本无归。
●套路
不法分子利用个别投资者偏好内幕消息、希望跟庄、想发横财的心理,利用所谓“内幕消息”招揽用户,收取服务费、咨询费。其还往往在投资者稍有盈余后,建议投资者购买更高级别的服务,甚至要求投资者将本金交到所谓“公司”进行统一操作。当投资者因买入的股票损失掺重而被要求退款和赔偿时,却均被以各种借口推脱。
其实,所谓“屡荐屡中”的秘密便是赌概率。举个例子,假如不法分子把目标人群4000人分成2组,给2组分别发同一只股票的推荐消息,一组推荐“涨”,而另一组推荐“跌”。如次日上涨,则对于推荐错误的一组人群放弃追踪,而对之前推荐“涨”的2000人继续推荐新股票。第三天,则是给剩下的1000人继续推荐股票,以此类推。在这种情况下,巧舌如簧的推广加上“屡荐屡中”的信息,便使得投资者纷纷心甘情愿地支付会员费、咨询费或服务费用。
●提示
不法分子利用投资者在经济损失后急需弥补本金,或是小赚一笔后希望短期内扩大盈利的心理,屡次骗取投资者的“咨询费”,甚至是大额本金。投资者切勿盲目相信所谓的“内幕消息”,必须保持高度清醒,尤其是对那些“屡荐屡中”股票的推荐电话和短信,更应加倍警惕。在遭遇经济损失后,更不能听信花言巧语持续汇转款项,以免继续受骗。
恋“杀猪盘”
●案例
徐女士在某相亲 站认识了声称在某银行工作的李某,两人简单了解后互加了微信。感情升温后,李某给徐女士推荐了一个炒股软件,并保证稳赚不赔。徐女士基于对李某的好感和信任,开通了账户并进行投资,赚取了几次小额收益后,徐女士追加投资6万余元,但就在她想要提现时,系统却提示该账户涉嫌违规操作已被冻结,李某也失联了。
●套路
始于 恋,终于诈骗。不法分子往往将自己包装成优质对象,以交友名义与受害人联系,引导对方相信自己所说的赚钱门路,使其逐步走进精心设计的 恋“杀猪盘”。 恋“杀猪盘”是指不法分子(“屠夫”)通过婚恋平台、 交软件(“猪圈”)等途径寻找潜在受害人(“猪仔”),通过聊天取得信任(“养猪”),诱导被害人投资(“杀猪”),最终骗取受害人财物的 络手段。一旦“猎物”上当,不法分子就会不经意间介绍自己的“成功经历”,进而慢慢将养肥的“猪仔”引入准备好的投资平台进行充值,最终将受害人的钱款洗劫一空。
●提示
恋有风险,在 上诱导理财、投资的 恋对象大多是骗子。在 络交往过程中,温柔体贴的所谓“高质量人群”值得憧憬,但涉及经济往来时,投资者必须提高警惕、多加防备,不要被蒙蔽了双眼、盲目听信花言巧语,必须要捂好自己的钱袋子,不到对方推荐的陌生平台上理财、投资。
如今,非法“荐股”的套路越来越隐蔽,但归根结底还是利用人们的贪婪心理。免费的午餐背后往往暗藏“镰刀”,只有擦亮眼睛、保持冷静,才不会被割“韭菜”。世上没有只赚不赔的买卖,投资者必须自觉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摒弃暴富的幻想,牢记“四不”: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不要被夸大其词的利率冲昏头脑、不要轻信陌生人发布的荐股信息、不要向陌生平台投资。如发现自己被非法证券期货行为侵害,应立即 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