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出,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京剧院、上海广播电视台及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共同出品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贞观盛事》摘得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该片是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京剧电影工程”的第二批影片之一。
图为京剧电影《贞观盛事》剧照。资料图片
1999年,京剧《贞观盛事》创排,舞台版首演以来屡获国家级大奖,至今已演出百余场,被业界誉为“尚长荣三部曲”之一,是上海京剧院新编剧目的扛鼎之作。时隔21年,几乎由原班人马担纲主演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贞观盛事》再获大奖。从舞台版到电影版,《贞观盛事》经历了怎样的跨越?古典的东方戏曲艺术和先进的影视技术能否找到最佳结合点?这一次,“上海出品”的《贞观盛事》以经典剧目的别样重生,让人们再度将目光聚焦戏曲电影,审视戏曲艺术与电影艺术在新时代的对话。
虚实之间,找到从舞台通往电影的路径
毋庸讳言,体现中国传统写意审美观的京剧,与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审美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从舞台版到电影版,《贞观盛事》经历了不小的挑战。
“优秀的戏曲电影必然是这两者的平衡统一。”滕俊杰说,京剧的特点是虚拟的,而电影是写实的,这两者虽然矛盾,但虚实之间可以做转换。他反复研读《孙子兵法》,将“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理念作为运镜的前提。
从2013年开始,滕俊杰致力以最新电影科技赋能传统戏曲,将怀旧和当代意识、审美需求精心对接,打开戏曲传播的新维度。2014年,他执导的《霸王别姬》开戏曲电影采用3D全景声等技术之先河,获世界3D电影最高奖“金卢米埃尔奖”。这之后,他又执导了《萧何月下追韩信》《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等多部优秀的3D京剧电影。
“尊古不泥古,创新不失宗。”滕俊杰说,“戏曲是讲故事的艺术,中国戏曲拥有大量优秀的故事,是电影取之不尽的宝藏。但一段时间里,这个宝库一度变成了‘仓库’甚至‘冷库’。”在他看来,要将“冷库”重新变成“宝库”,就需要以创新拓路、美学托底,娴熟运用高新技术来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科技赋能,用电影新技术激活传统戏曲
电影《贞观盛事》中,360度的电影镜头弥补了舞台观赏的盲点,让观众看到更多的表演细节,也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影片在拍摄中引进全套的声音制作系统,让这部电影的全景声声音效果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在滕俊杰看来,京剧不可以被颠覆,但可以被激活,3D全景声京剧电影的拍摄,就是探寻一条激活传统戏曲活力的道路。
对于京剧电影,81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在《贞观盛事》之前,尚长荣就已接连参与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和《曹操与杨修》的拍摄,他说:“古典并非不时尚,如果优秀的剧种不能被同时代的广大观众接受,就会渐渐失掉这门传统艺术的魅力。所以,我不太‘安分’,新技术、3D电影,我都想尝试,希望中国戏曲经典借着电影的翅膀飞向世界。”
走上大银幕的尚长荣发现,电影里的中国戏曲京剧元素,不但没有削弱,还有加强,充分展现了戏曲舞台上的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美妙古典的东方戏曲艺术,和现代先进的3D全景声影视技术密切结合,应该说是一条可行的康庄大道。今后我们还要做这样的工作,这不仅有利于推动和发扬戏曲艺术,也有利于让戏曲艺术走向世界。”尚长荣说。
“京剧电影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其核心是展示好国粹京剧之本质。京剧的传承和弘扬既要有热情,更要找到新的杠杆,从而真正撬动传播力、影响力,放大国粹的艺术美感和抵达率。”滕俊杰如是说。
赢得观众,戏曲电影在创新中走向远方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从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开始,中国电影的每一个发展节点都离不开戏曲的参与,而戏曲得以广泛地记录、传播,也离不开电影这一先进艺术形式的助推。
在作为中国电影重镇的上海,戏曲电影的因缘早已扎下深根。新中国的第一部彩色戏曲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由上影摄制完成的越剧电影。1962年,由岑范执导,徐玉兰、王文娟主演,上影出品的越剧电影《红楼梦》,成为中国戏曲史、电影史上的里程碑。此外,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京剧电影《白蛇传》《李慧娘》等上影出品的戏曲电影都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印记。
滕俊杰一直记得,2014年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受邀在美国洛杉矶杜比剧院海外首映全场凝神观看的那一幕。放映结束,美国南加大电影学院副院长艾伦教授找到他,坦言自己以前看京剧难免会打瞌睡,但这部京剧电影让他感受到了京剧表演的张力和声音的魅力。
“让不了解京剧的观众仿佛置身戏剧空间之中,有些人就渐渐喜欢上了这门艺术。”滕俊杰说,这也是他坚持拍摄的初衷——“为中国戏曲找到更多知音,用最好的文化品质、最好的制作品质、最好的视听品质,去吸引更多人,关注并融入东方文化中来。”
《光明日 》( 2020年12月01日09版)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