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随手拍”公益活动年度总结会成功举办

2020年4月,为响应国家对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部署,中国环境记协、IPE和万科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随手拍点亮小区垃圾分类”活动。2021年4月,此活动延伸到27个重点城市,重点观察城市主城区 区垃圾分类情况。

苏州等领跑城市初步建成垃圾分类体系

为精准了解不同城市、不同 区生活垃圾分类现状,识别问题所在,协助城市管理部门改进 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IPE在万科公益基金会支持下开发了城市垃圾分类指数(Garbage Sorting Index, 以下简称GSI)。

《评价 告》显示,苏州以86.2分遥遥领先,深圳、南京、北京分别位列第二、三、四位,这说明继上海之后,以苏州为代表的部分重点城市,已初步建成垃圾分类体系。为解决长期困扰城市发展的生活垃圾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样本。

与此同时,天津、西安、郑州排名靠后。此外,在多数城市,定时定点投放原则在 区普遍落实不到位,导致监督指导力度不够,居民自主垃圾分类投放意识较低。22个城市总分平均值仅为22.5分,绝大多数参评城市的 区垃圾分类实际表现不佳,城市垃圾分类工作遭遇瓶颈。

那么,城市垃圾分类应如何“啃掉硬骨头”?与会专家给出建议。

苏州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陆继军表示:“在推进垃圾分类过程中,苏州市非常重视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并积极发动群众参与进来;同时,实行‘三定一督’模式,通过前期的宣教到督导对乱投放现象的执法形成闭环,全方位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介绍了上海的经验,他说:“上海在推进垃圾分类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百姓为主力、NGO为主推的模式。其中,环境公益组织在传播和监督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GSI垃圾分类指数通过对数据众包基础上形成的大量调研样本的分析,进一步确认了《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提出的撤捅建站、分时投放和监督指导三大模块,是决定一个 区乃至一个城市垃圾分类成败的最关键要素。这其中,三大模块助力苏州等城市促进分类投放的效果,印证了三位一体的有效性。

智慧景云公司总经理范林表示:“撤桶建站是很重要的一个考核指标。我们在驿站的选址和建设过程中做了很多细节工作,做到了零投诉。”

“实践证明在垃圾分类初期,撤捅建站、分时投放和监督指导是行之有效的举措。这几个方面是科学管理的体现,有助于形成长效机制,最终有助于居民积极参与,养成良好习惯。” 清华大学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教研所所长刘建国说。

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一梅表示:“垃圾地图项目将数字化与 区结合,两相赋能,具有独特的价值;垃圾分类指数的开发和城市评价 告的形成进一步挖掘了这一价值。”

46个试点城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达到了阶段性的目标,但是形势依然很严峻,任重而道远。刘建国建议:“未来指标体系要因地制宜去做动态调整,真正为将来双碳目标做贡献。”

垃圾分类助力“双碳”战略实施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多层次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体系”,日前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5%。这些都为垃圾分类工作赋予全新的内涵。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全国环境新媒体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杜少中表示:“ 会发展到今天,数字化支撑成为解决垃圾分类和其它各种问题必须采取的科技手段,今后不仅要增加垃圾分类和后续处理的数字支撑,还要将数字领域和“双碳”领域结合起来,实现1+1>2甚至远远大于2的效果。”

针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要求,《评价 告》提出:垃圾分类涉及每一个家庭,是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重要抓手,建议已经建成垃圾分类机制的苏州、上海等城市,积极尝试将前端垃圾分类与后端的高效循环再生利用结合起来,对接大量产生塑料等垃圾的大型品牌和电商平台,通过垃圾分类2.0版本的升级,迈向减量、回收、再利用,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贡献。

此外,本次茶座还推选出参与“垃圾分类随手拍”的26个优秀组织。其中,苏州绿色江南9个月内拍摄了3349个小区,点亮12790次,在“垃圾分类随手拍”挑战赛中荣获一等奖。

绿色江南主任方应君表示:“‘垃圾分类随手拍’活动带动了家庭的 会责任、带动了 区的 会责任、带动了企业的 会责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1月13日
下一篇 2021年11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