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机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做为唯一的依法管理农业机械农机管理部门,今后的工程量也会增加,担子也会加重,责任也会更大。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改革我们现有的落后管理模式,为农机管理在二十一世纪有一个较快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下,应如何应对调整发展,不断更新的农业机械进行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呢?
一、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的地位和使用,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是指以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办管干的乡村农机服务组织。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具有稳定、健全的乡镇农机管理服务体系,是农机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主要任务是:宣传执行国家有关农机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承担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新机具推广,人员培训,农机作业经营、维修等 会化服务,根据主管部门的安排,利用农作物成熟期的时间组织农机跨区作业,以提高农机的作业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农机手的人户办证和安全生产,为新机具推广、技术培训、配件供应、机具维修、作业经营等提供了便捷的系列服务。
二、我区当前农机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农机管理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原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有的现不存在,乡镇农机员任行政干部,或抽调到其它部门去,农机管理这一基层职能难以履行,村级七八十年代建立起来的服务组织以不复存在,特别乡镇管理服务站有的也是有名无实,有的也被乡镇府撤销,修理人员都是自生柳,没有专业培训,技术水平差,对新技术、新机具了解的不多,甚至有的无证上岗。
2、农机人员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农机化学的要求。
①乡镇农机员有的老化,有的不懂,农机业务,素质偏差,有一部分乡镇农机员是70年代上农机员的,一部分乡镇府任指定一名行政干部任农机员的以人员,参差不齐,文化素质、业务水平极差,难以适应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影响了农机服务,尤其是新式机具的推广工作。
②区级管理服务站人员更是业务素质不齐,有很少一部分人员是专业院校毕业的,决大多数都是不懂农机管理业务,更谈不上培训基层人员对产品质量的检测,跟踪服务与农机化发展需要和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3、农机管理和服务工作缺乏,政府的坚持政策和保障机制,宏观调控手段不力。
农机化服务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购买样机、高试验和示范推广等,如果政府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农机化推广应用的投入减少、特别是对那些经济缺乏的乡镇来说,必须会给工作带来困难,影响这些乡镇农机化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协作配合也不够,一些部门除了收费外很少关心农机的发展,这样只能加重农机户的负担,严重影响农民发展农机的积极性。
三、完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对策
1、大力宣传、提高对加强农机管理和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农机服务体系是 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教兴农的桥梁和载体,是农业产业化的有力支撑,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也是农机发展健康的重要保证。一定要大力宣传大农业中农机的作用,把农业现代化与农机化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农机工作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完善农机管理服务体制。
健全体制,对现乡镇无有专职农机管理干部由区农机中心根据一定的配备标准,派驻农机管理干部,当地人民政府不得抽调去完成其它工作。
3、提高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
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素质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只有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素质提高了才能科学地操作各种现代化农机具,最大限度发挥农机效益,只有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民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遵章守法,杜绝违章操作,只有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素质提高了,才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农村经济,提高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实现农村机械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业务培训。通过培训、增加专业知识、增强服务观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首先和工作作风,造就一支作风过硬、品德优良、知法懂法、精通业务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队伍,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4、加强区农机管理服务自身建设,做好综合管理。
首先是制定各项制度,一是工作分配制度,把各项任务细化,指标量化,使人人有目标,个个有职责。二是考核制度:根据各自分工不同,实行干部年终考核制度;三是奖惩制度,实行“三奖励”“三结合”即奖励为主,奖励与惩罚相结合,以表扬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精神与物质相结合。以此来激励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推动整个农机管理目标的实现。
第二、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区站设立机关电话咨询台,方便机于走访,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优质服务,使农机管理规范化、 会化。
四、农业机械化管理是指国家农业机械主管部门依法在其职权范围内,对农业机械及其从事相关活动单位,组织或民实施管理活动,农业机械的管理是农机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机械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了我国长期以来农机化发展缺乏有效法律保障的历史。农机部门要运用一切宣传手段和相关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和落实农机法律、法规的热潮,使之家喻户晓。地方农机管理部门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配合立法机关做好农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真正使农机化发展纳入法制化管理。实行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为机械化连片作业创造条件农业机械化是以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为基础的,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引导农民在一定区域内从事某种产业开发,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
加大国家财政扶持力度。引导 会资金投入农业机械化我国已进入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国家财政有能力加大对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
全面推进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全面推进大型农机具的发展速度,使多种机型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机械,努力实现农机从低性能向高性能,单一作业向复式作业转变,从单纯发展大宗作物农机具向兼顾经济作物农机具转变。
4 农业机器优化发展方向
4.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已能方便地用LINDO,LINGO软件来处理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问题[。计算机摸拟技术发展很快,人工神经 络等技术会有较快的发展和应用,它是由多个神元连接而成,可以用来摸拟人脑思维行为,作出科学的决策。
4.2 在国外,已有一些比较成熟、方便用户使用的应用性成果,这些成果大都以决策支持系统的形式出现,方便用户使用,在生产实际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加拿大,Murray等也开发了一个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用于管理加拿大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的多个方面,用于管理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的多个方面,如作物种类选择、作业机器选择、种植计划、作物轮作、施肥、病虫害管理、残余物管理、收获、土壤保护等过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在意大利,Massi-mo Lazzari等开发了一个“农业机械系统评测”的模型,从战略和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意大利农场的农业机械化问题,输入作物品种、轮作时间和每一种作物的田间作业过程,模型能给出农业机器系统的配套方案。在丹麦,Sorensen开发了决策支持系统,重点用于制订作物田间种植计划和作业计划。
4.3 我国在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基础薄弱,目前尚无广泛应用的应用性成果,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