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乔装路子多 十元就能“漫游世界”?
——非法 络IP代理乱象调查
IP属地显示让部分博主慌了神
今年3月起,微博、知乎、小红书等平台先后发布公告称,在用户个人资料页面及评论区展示发帖所在地IP属地。平台表示,近期热点事件频发,在加强违规信息排查处置的同时,发现存在个别冒充当地 友发布和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上线IP属地显示功能可以更好维护传播秩序。
出人意料的是, 络平台上线IP显示功能后,部分以代购、海外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博主频频“翻车”。某平台旅游博主“小雪梨在日本”,此前的个人介绍是“在日本常年定居,一个90后的老阿姨”,然而在IP显示后,属地却为辽宁省,随后该博主迅速更改了昵称和简介。此外,一些以分享各地本地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博主,被发现IP属地均为同一地市,也被人质疑背后为营销公司统一注册运营。
一家互联 广告公司负责人王驰说,内容与博主实际所在地出现“人 分离”的现象在业内是公开的秘密,一些所谓“海外博主”以代购、推广产品为盈利手段,需要打造人在国外的“人设”,IP属地显示让这些人“现了原形”。
“IP代理一般指动态IP代理,是一种能够不断变换登录IP地址的互联 接入服务。其本是一种重要的安全防护工具,具有加快访问速度、保护隐私信息、提高下载速度、充当防火墙等功能。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很容易被违法犯罪者用于隐匿犯罪行踪,极大增加了执法部门监测、识别和追踪线上违法犯罪活动的难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新型犯罪研究中心教授刘为军曾指出,自互联 平台IP地址属地显示功能上线以来,一些用户出于各种原因考虑,也开始想方设法更改自己的IP属地,导致付费IP代理服务火爆起来。
“随意更改IP”暗藏多重 络安全隐患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使用代理IP工具时,很可能会使自己的浏览记录、账 密码、个人信息,包括电商平台上的交易信息等泄露,造成个人信息安全隐患。
而这种手段一旦被某些不良商家掌握,就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大财产损失,最常见的就是打着真实海外代购名义贩卖假货的“伪海外博主”。业内人士称,利用虚假IP可伪造真实地址的功能,不少打着“海外代购”等旗 贩卖假货、A货的博主有了可乘之机,这类行为无疑涉嫌欺骗消费者。对于很多博主或其背后的营销公司而言,显示IP属地后,有人通过代理工具改变IP属地,这一方法近期在业内开始“流行”。
在看到使用虚假IP的诸多“便利”后,不少违法犯罪分子也打起了它的注意。2021年1月,云南公安侦破一起利用 络设备获取电信运营商动态IP资源、为不法分子提供动态IP代理,从而进行非法牟利的 络黑产案件。犯罪嫌疑人违规从事虚拟公共互联 代理访问服务和宽带转租业务,明知这种行为会被不法人员用于实施违法犯罪,但仍放任不管。经核实,涉及国内多起涉赌、涉诈案件线索均指向该公司提供的IP资源。
建立协作机制规范代理IP应用行为
非法IP代理在全国范围内正被严厉打击。今年1月,公安部在“净 2021”专项行动工作成效发布会上表示,已会同有关部门摸排核查相关服务企业82家,关停非法宽带上 线路1.3万余条、宽带上 账 5000余个,有效整治违法违规经营电信业务、接入使用 络的乱象。
业内人士表示,随意更改IP属地看似简单,却存在非法窃取用户隐私、涉嫌欺诈、扰乱 络秩序等风险。应推进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提高部门协作力度,形成多部门联合查处机制。
刘为军认为,变更IP地址属地行为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围绕产业链开展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和生态治理。对于通过 络实施违法犯罪的不法分子,需要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对于处于各种目的不愿公开IP地址属地的 红博主、海外代购等账 ,应出台专门规范,引导其诚信经营,防止其为商业利益而非法使用IP代理服务,从而压缩IP代理服务的市场空间。
“更改IP属地,制造‘伪现场’,实际上是篡改了相关信息和数据,如果有主观犯罪的动机和故意,并利用这种手段进行违法犯罪行为,就要根据具体行为进行处罚。”刘俊海说,利用代理IP进行犯罪,制售代理的商家也可能成“帮助犯”,情形严重的同样会承担刑事责任。他建议,主管部门可研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IP代理的应用,进一步明确这一业务的目的、用途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