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片头初步的讲解一下UG:
UG是Unigraphics的缩写,这是一个交互式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它功能强大,可以轻松实现各种复杂实体及造型的建构。它在诞生之初主要基于工作站,但随着PC硬件的发展和个人用户的迅速增长,在PC上的应用取得了迅猛的增长,已经成为模具行业三维设计的一个主流应用。
UG被广泛用在产品设计、模具设计、加工编程、装配分析、钣金设计等等方面,随着 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应懂得并能熟练的应用UG软件进行各种工程的设计。
相较于其他软件,在模具行业中(不论设计,拆铜工,还是编程)有着很大的作用,有时有些在其他软件改产品、分模要花很长时间的东西,在UG里面可以非常轻松地搞定。
当然,UG在模具设计中,有着大量的应用技巧,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并举一反三,会给你在工作中带来非常大的方便,尤其是在复杂产品的分模过程中,可以少走弯路减少盲目性。
遗憾的是,这些技巧在UG书籍里面是看不到的,因为写书的都不是本行业的人,并且经常看到同一例子在不同的书中反复出现,抄来抄去,且花费大量的篇幅去讲一些实际操作中很少用到的东西,真正需要的却没有。
大家都知道模具设计是有基础的几个方面是必须要知道的如果这几个方面没有完全了解证明你是没有真正的进一步的了解模具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必须要知道的模具知识:模仁与模胚方面;结构方面;流道方面;顶出系统方面。
UG编程交流平台+群:934276979
一 、模仁与模胚方面
1.在我们的模胚在未拆开之前,检查其型 、尺寸是否与图纸合符,然后在基准角之对角面打上模具编 和模板序 ,要求在每套模具方铁铣上模具编 ;每套模具导柱也必须用打磨机刻上模具编 ;导套底部开排气槽;B板四个角要求铣撬模坑,尺寸为20 * 45°*DP5。
2.同时多个产品在同一套模具时,应遵循中间产品大,周边产品小的原则,就是压力所在的产品排位在中间,为了整套模走胶均匀。要求电镀的产品和同样的产品应集中在一起,要求喷油的产品集中在一起。
3.当然分型面要求光顺漂亮,新模具外观表面尽量不要刮花、生锈,以保证模具美观整洁。后模仁要求平整,CNC加工刀纹尽可能不损坏,前模型胶位部分省模必须按照粗凿精凿、粗油石精油石、粗砂纸细砂纸的顺序省光后再抛光(晒纹件不须抛光)。
4.所以在不影响产品顶出和保证顶针板强度的条件下,要求模具受力均匀加撑头,并主要考虑在模具的中间。撑头长度:3535以下模胚,撑头高度为方铁高加0.15-0.2mm;3535以上模胚撑头高度为方铁高加0.2-0.3mm,撑头一般固定在底板或B板上。
6.唧嘴要求做定位止转,出胶口要求分型面平0.5-1.0mm。唧嘴的长度尽可能做短,以减少注射力。唧嘴定位台阶面不可接触到模仁或镶件。
7.必须记住模胚顶棍孔与唧嘴孔必须在同一中心上,顶棍孔直径为Φ40,模胚在3555以上根据注塑机而定为3个,中心数为100,顶针底板要求均匀设置垃圾钉,垃圾钉高度必须一致。
8.切记所有模具必须加工码模槽,中心距为7英寸、10英寸、12英寸且直身模要求铣码模坑,深25、宽25,长依模板大小而定。
9.模具的模仁、大镶件要求通冷却运水,特别是胶位比较深、比较厚的地方,水路直径8.0mm,较大可为Φ10,特大为Φ12,安全距离为4.0mm,离胶位至少保留6.0mm。尽量避免局部模温过高,水路堵铜位置必须做台阶,模仁和镶件的冷却水路用防水圈从模胚对接出来,如前模通框,水管可直接通过模仁,接在模胚的面板上(面板与A板之间不能开模),进出水管一般设在非侧操作,水管进水刻上‘IN1’、‘IN2’,出水刻上‘OUT1’、‘OUT2’。
10.一定要避免烧焊部位在明显外观处。
11.我们的前后模框做精加工时,首先必须校正铣床主轴与工作台面垂直,保证公差±0.01mm;框底要求用飞刀铣平,框角四周用小于或等于Φ12铣刀避空0.1,以保证框底部大面积平整,前后模框图要求在同一中心上,保证公差±0.01mm。模仁下方,要求用红丹检查是否大面积接触。
12.当做前后模仁磨正角尺,要求角尺公差±0.02,长宽尺寸一致;模仁侧面铣一凹槽,刻上基准符 DUTAM和模具编 ,位置与模胚基准角相对应。一般情况下,前后模仁要求首先将顶针、镶针孔;穿线孔加工完成之后,才能再由CNC或线切割加工。
13.所有机加工工件,必须事先准备好该工件将用到的所有工具,夹具能在机床上一次性加工完成,要求全部完成之后经检查才能下机,防止反复上机加工。
14.所有电极在放电加工之前,必须检查其外形是否与图形一致(清角部分),其尺寸必须等于图纸尺寸*缩水火花位省模余量(留纹除外)。模具工程师微信:1828765339 要求铜工放电部位过400#砂纸省光,不可残留刀纹或钼丝痕;基准位要求光滑、平整,不可残留毛刺、利角。
15.所有火花、线割、CNC、雕刻加工,必须仔细检查,确认无误之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加工。
二、结构方面
1.模具所有的活动部件,如行位、斜顶、推块、推板等,要做斜度封胶和斜度互配,相互磨擦位要求开油槽,所用钢材硬度不可低于模仁硬度。
2.所有的模具铲基与行位吻合斜面,必须用磨床加工,不可采用打磨机加工。斜导柱斜度要求小于铲基斜度2°,铲基要求有反铲。
3.大行位宽度方向超过200mm需在中间做导向机构,一般采用青铜做导向块。
4.切记由行位互碰而成形的产品,要求行位做互锁台阶限制。
5.行位导向块尽量设计在模板上 ,行位两边加压块。
6.对前模产生较大包紧力部位,须在对应的后模部位均匀设置勾针,勾针要求定位且所有勾针方向一致,便于脱模。
7.镶件定位要求有挂台或用镙丝固定,装好模后不可松动。
8.模仁与模框相配之R角,不可以紧配,须避空, 底面要求用铣刀倒C角2*45°,与模框相配之R角要求:R框+1=R模仁。
三、流道方面
1.模具在保证成形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流道行程,尽可能减少横截面积,冷料穴为流道直径1.5倍,所有流道要求有冷料穴,如:唧嘴的下方、流道的尽头、细水口进胶的下方等。
2.细水口模具,模具流道与水口勾针必须抛光。要保证进胶口顺畅,减少注塑压力且无残渣留在产品上。
3.大水口模流道截面应做成圆形或上下椭圆形,即高度尺寸比宽度尺寸大0.5-1.0前后须对齐,抛光不可有错位现象,特殊情况下单边流道要求为梯形。
4.入料口、水口位不能在明显外观处,电镀产品进胶点要保证强度,大水口进胶点与产品接触处应是横截面积最小的刀口面,保证摘除后不可有残渣留在产品上。
5.潜水进胶的顶针或勾针位置,要求与分型面进胶口处相距一定距离,大约等于流道直径的1.5倍,以保证潜胶口的韧性,潜水浇口必须抛光。
6.齿轮模大水口进胶点在齿面底部,用Φ1.0 的铣刀对正其中一个齿的尖点铣深0.5-0.6,宽1.2,深1.5,AB板镶件。当遇到镶通孔要合在一起加工时,如不镶通孔,则需要反复用分中棒分中,以保证同心精度。后模司筒针与前模插穿,须使用小于加工孔径的钻咀开粗,以便铜公放电加工。
四、顶出系统方面
我们的顶针分布要合理均匀,尽量靠近难脱模部位及较深处骨位,为了防止产品顶白变形;产品是斜面或圆弧面处的顶针,司筒、司筒针必须要做止转结构,端面与产品斜面或圆弧面平行。顶针与所有顶出的胶位要求顶针外圆与胶位边保留相差距离是最好的:顶针大小为5mm以内,相差1.0-1.5mm;5-10mm,相差1.5-2.0mm;10mm以上相差2.5mm左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