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科技!当创业板指数创纪录的超越上证指数,越来越多人开始相信科技将会是未来资本市场的主角,“银地保”已经成为过去式。
在过去的3个月中,以科技为名的主题基金中,收益排名前十的,有3只收益超60%,2只超50%,5只超40%。
这个成绩虽不是顶尖,但在全基金市场中也已足够优秀。
想必有不少朋友已经摩拳擦掌等待机会进场,今天硬核选基就跟大家聊聊,应该如何追逐这波风口呢?
“硬科技”才是未来
我们知道科技的范畴很大,在资本市场中细分行业更是多如牛毛,市场表现更是分化严重。
在不久前才闭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在大会上智能汽车、软件、数字媒体和芯片制造等话题受到高度关注。同时,这也显示了人们的某种焦虑——正如华泰证券研究所联席负责人张光耀所称,目前,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传统)科技驱动的边际回 率似乎在逐渐收敛。
翻译成大白话来说,也就是各行各业的头部公司,已经在担心过去以互联 企业为代表的产能,开始回 不断降低、挣钱越来越不容易。
而如何迎接这一挑战,也就是要发展以智能汽车、软件、数字媒体和芯片制造等为代表的“硬科技”。
这一方向似乎在政策上也能找到蛛丝马迹。东吴证券称,政策对科技的重点支持方向从“十三五”到“十四五”明显转向,强调“卡脖子”的核心技术,关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2021年4月16日证监会修订公布《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硬科技”在资本市场层面也更为受到政策支持。
如果说,“担忧”互联 技术驱动的边际回 率“似乎”在逐渐收敛是一个温和的表述,那么,激进的观点则明确认为上一个移动互联 时代结束,我们开始在新的科技周期中寻找“硬科技”了,这个新的科技周期是AIoT时代。
“硬科技”在A股
东吴证券认为,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巨头以互联 平台公司为主,壁垒主要来自先发优势之下积累的用户基础;但A股上市公司中,市值排名居前的科创公司主要是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偏“硬科技”的公司,壁垒更多来自于核心技术。
这些具有核心技术的“硬科技”公司,被券商们认为是处于高成长性长赛道、景气度较高的龙头核心资产。
据此理解,安信证券则推出了“宁组合”。安信证券认为,目前,市场上在说的“茅指数“并未完全包含当下所定义的”核心资产“。因此,他们构建了处于高成长性长赛道、景气度较高的龙头核心资产组合,”宁组合“。这一组合是围绕产业发展的先锋方向,成长性属性突出,更具时代意义,同时也富有更高的弹性。
这一“宁组合”里,包括:
新能源车概念的比亚迪、宁德时代、恩捷股份;
新能源领域的阳光电源、隆基股份、福斯特;
工控自动化领域的汇川技术;
医美领域的爱美客和华熙生物;
CRO领域的药明康德、昭衍新药、泰格医药、凯莱英;
医疗服务领域的爱尔眼科、通策医疗;
电子领域的斯达半导、北方华创;
以及机械设备领域的中微公司。
此外,近年来,融资环境较为明显地偏向新兴产业与制造业。根据天风证券数据,2021年上半年,电子、机械、医药、汽车、化工、电气设备、计算机,这几个行业的融资金额(IPO+定增)占到全市场的54%。
且2019年以来,这一占比在逐渐增长。2019-2021年,上述行业的融资金额在全行业的占比分别是42.6%、52.46%、53.75%。
传统互联 科技“失色”
与A股“硬科技”的精彩纷呈相比,多在港交所上市的传统互联 科技公司则黯然失色。
这从同是科技类基金的成绩中表现最为强烈。
硬核选基统计,目前市场上以“科技”命名的公募产品有199只,从近3个月来看,它们业绩分化明显,排名第一的新华科技创新主题涨幅为62.5%,排名最后一名的华夏恒生互联 科技业ETF跌幅为10.16%,二者差距超过70%。
我们从两只基金选股标的中可以管中窥豹。
新华科技创新主题,基金经理为新华基金的刘彬。他是北京大学材料学博士,有多年非金属建材行业研究经验,投资经理年限为2.38年,历任管理基金5只,在管基金总规模有30.34亿元。
目前该基金的前五大重仓股为比亚迪、亿纬锂能、隆基股份、宁德时代、金域医学。
刘彬表示,从结构上我倾向于配置业绩能够在今年兑现高增长的行业和公司,对于未来前景较大但是今年业绩增长一般的行业和公司会回避。我对市场向上的趋势还是比较有信心,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正在稳步推进,工程师红利也在不断释放,而且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类资产转移的大趋势正在逐步形成,我们已经处于一个慢牛的大环境之中。
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之后,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源动力转变为工程师红利,对应到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里需要重点配置研发开支较大的上市公司,因为这些公司能够更为充分的享受到工程师红利。
而华夏恒生互联 科技业ETF,基金经理是华夏基金的徐猛,是清华大学工学硕士,有8.27年投资经理经验,历任管理基金数21只,在管基金总规模达830.78亿元(多为被动指数基金和QDII)。
目前该基金的前五大重仓股为小米集团、快手、阿里巴巴、美团、腾讯控股。
徐猛表示,中国香港上市企业盈利大部分来自境内,随着境内经济强劲复苏,上市公司盈利增加;部分新经济股票有望纳入恒生指数,优化恒生指数的成份股结构。在估值较低、盈利提升、指数结构优化以及南下资金大额流入等背景下,我们相对看好中国香港市场。
综合来看,可以明显看出,两只基金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收益差距,最主要的原因在选择赛道上,一个是追逐A股的“硬科技”,另一个则是拥抱传统的互联 科技。
而当前的结果是,A股的“硬科技”才是在真正风口之上。正如刘彬所言,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正转变为工程师红利,而“硬科技”公司正是最受益的一方。
本期就说到这里,下期硬核选基栏目再见!关注硬核选基,与你聊聊基金入门与实战技巧。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