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第一高峰天堂顶变“垃圾场”
资料显示,天堂顶海拔高度1210米,是广州地区的最高峰,有着广州“最接近天堂的地方”美称。凭借其优美的风景和颇具挑战性的高度,天堂顶近年愈发受到广州登山爱好者的青睐。
登山爱好者在山林陡坡间捡拾垃圾。
国家登山步道遭污染,陡坡、平台是“重灾区”
山道上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标识。
从海拔一百多米处开始,几乎每30米的路段,“清峰侠”便可从山道两侧陡坡和树林里清出一小堆垃圾。登山爱好者张女士认为:“为了掩盖自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有游客会把垃圾扔到不显眼的草丛中或扔到陡坡之下,既扩大了污染范围,也给捡拾垃圾的人增加难度和危险。”
山道上的小平台,也成为垃圾滞留的“重灾区”。每个平台上,“清峰侠”们几乎都能清理出一堆垃圾,比山道间的垃圾更集中、数量更多。
登山爱好者在山林陡坡间捡拾垃圾。
天堂顶山道的垃圾,以矿泉水瓶为主,其次是塑料食品包装袋,以及登山组织留下的飘带,难以自然降解,长时间留存会对生态造成较大破坏。一些装有水的塑料瓶、玻璃瓶,还会起到凸透镜作用,存在引发山火的风险。
登山爱好者带着3大包垃圾下山 。
受访游客:
多个山峰均有垃圾遗留问题 希望有关部门治理引导
塑料瓶会占用大量空间,需要踩扁以方便带下山。
管理部门:
每月上山清理一次,每次清理垃圾上百斤
登山者建议:
可否设奖鼓励游客主动携垃圾下山
对于如何解决登山垃圾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及登山者也都有着自己的建议。
登山爱好者张女士建议,希望有关部门制定方案,鼓励登山游客主动携带一定数量垃圾下山,并给予他们带有天堂顶特色的小奖励。良口镇 会事务管理科李主任也表示,良口镇也曾在北麓登山步道入口设置宣传招牌和垃圾收集池,“山上路很陡,挑垃圾下山很辛苦。希望登山的游客能自觉把产生的垃圾带下山。”
有一部分受访者则认为,山道上应设置垃圾箱集中收取垃圾,定时清理,“总比漫山遍野的扔要好。”但也有部分受访者表示,设垃圾箱会鼓励游客在山上制造垃圾,垃圾在山上集中点堆放,如果不能及时清理,也是一种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此外,不少 友在谈及户外登山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时,都会倡导“LNT原则”,即是Leave No Trace(无痕山林)原则, 召登山者“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因此,本期《周一见》不设评分,我们期待这一环保难题,能在多方参与下切实得到解决,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