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高校招生专业的几种表现形式

高考既是考学生也是考家长,进入高三了,孩子在全力以赴地冲刺,努力提高成绩,家长要不断学习,为孩子的高考保驾护航。对于广大高三考生、家长来讲,各高校分省招生计划是我们必须熟知的内容,概括高校招生计划,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专业。即二级学科,如****专业

举例:中央财经大学–精算学、保险学等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创新实验班)

分析:学生上大学的阶段性目标是能够顺利修习某一专业相关课程,并顺利毕业,即便是下文提到的以理科实验班/工科试验班入校,最终还是要具体到某一专业。那么如此一来,是在志愿 考时直接锁定专业,一步到位好,还是先专业选择宽泛一些,入校一段时间后再明确专业好呢?针对这一问题,应该是因人而异的,不可盲目照搬。一般来讲,如果考生对自己未来职业方向非常清晰,则在选择专业时争取一步到位选定自己目标专业,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学习进入大学后就可以踏实学习,努力提高相关专业能力、素养。但是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考生、家长对高校相关专业了解非常透彻,对其将来学什么、干什么有充分的认知,并心向往之,如此,才能在初始决策时目标明确,想想家长要从700多个专业中选定这个唯一,着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需要家长慎之又慎!

二、专业类。即一级学科,如****类专业

举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类(含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类(含金融学、金融学(国际金融与市场)、经济与金融、投资学、保险学)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工商管理类(含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

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金融学类所包含的专业分别隶属于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金融学院和保险学院,2018年,对外经贸大学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按学科大类招生,学生在大一不分专业,以夯实学科基础,保证厚基础宽口径培养质量,一般在大二上学期进行专业分流,从大二下学期起进入专业学习。大类招生既减少了考生填 志愿的盲目性,又给了考生更大的选择自由权,打破了学科界限,有利于交叉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

看外经贸的大类招生,其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凡事无绝对,高校大类招生所涵盖的专业往往会有冷门与热门的差别,在后期专业分流时难免会出现热门专业趋之若鹜,冷门专业无人问津的情况,如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入学第一学年不分专业,统一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大类专业导论课程。第二学年进行专业分流,开始分专业培养。而工商管理类专业里的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这五个专业,热门专业势必是会计学、财务管理,而关注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的学生一定是少数,如此,竞争自然产生了,如果学生在大一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在专业分流时争取到热门专业的可能就会降低。

概括来讲,大类招生一定程度上是将具体专业的选择延后到了大一/大二后,可以说是机遇与风险并存。(注:在专业大类分流时,有的学校会关注学生大一/大二学业修习情况,还有的学校会参考学生高考入校成绩等因素,同时参考学生本人的意愿。)大家对此一定要有清晰的认知,并做好准备,努力趋利避害。

三、专业大类。如理科实验班/试验班、工科实验班/试验班,基地班,此外还有****书院等

举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科试验班类(信息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智能感知工程, 络空间安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交通运输,软件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机器自动化,机器人工程,信息对抗技术,信息安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

清华大学–文科试验班类(新雅书院)(含 会学等全校各专业)

分析:实验班/试验班是由高校自行开设的办学形式,大多数高校的实验班/试验班采取宽口径、厚基础培养模式,目的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有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相对于普通班而言,设有单独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有更好的生源、更强的师资、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补助奖励政策,乃至保研、直博、公派留学等。

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2017级新生开始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在一、二年级进行通识教育,实行宽口径、大平台的专业设置与培养,通过进一步修订培养方案实现同类的一年级课程相同,为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学校大类人才培养给予了学生充分了解专业的时间,避免了高考时填 志愿的盲目性。一年级结束时,根据学生兴趣、一年级学习成绩、接受专业学院的最高承受能力,双向选择确定到哪个专业学院,有利于提高大一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学院的办学积极性。

注:类似北航、北理、浙大等高校近几年实行的诸如理科试验班、工科试验班等更加宏观的大类招生形式,其所涵盖的专业更广,涉及的高校院系更多,需要考生和家长认真权衡,一来这种形式要求“厚基础”,势必在大一、大二学生的课业压力会更大,二来同样会有上文所提到的专业分流时能否顺利争取到自己最心仪专业的问题。

此外,部分高校为更好地适应 会对人才的需求,会开设近些年来关注度日益提升的新型专业,如: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高校联合培养专业,新兴跨学科、交叉学科培养专业,双学位培养专业等等,不同的专业招生形式均有其独特的优势,当然考虑其专业设置的特殊性,也并非所有考生都适合,需要家长的智慧,助力孩子做出客观、理性的决策。

1、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如: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是由北理工和俄罗斯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联合成立北理鲍曼联合学院,依托各自强势专业联合培养学生。)

2、联合培养专业

如: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培养涉外法治人才)(学生由该校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培养。第二学年集中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符合两校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联合学士学位。经考核合格的,将获得该校免试攻读研究生推荐资格。)

3、新型交叉学科专业

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新人文学科与电子信息融合培养)(含哲学、汉语言文学)

4、双学位培养专业

如:华东师范大学–统计学(双学位)(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学类(含双学士学位项目)(含财政学、税收学)财政学-数学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

高考志愿决策是在不断权衡大学和专业的过程中追求综合性价比更高,而所谓的性价比更高,不光是大学、专业本身的选择“性价比”更高,还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更“有利”。任何一种选择都会是有利有弊的,广大考生家长所要做的重要工作,就是尽可能多的掌握相关资讯,尽量客观的分析、权衡利弊,并与学生自身的情况做比对,以求找到更适合孩子长远发展的合理选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9月14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1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