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软件算量已经成为总包算量主流的计算方式,越来越智能化的设定让作业人员越来越不知其计算的所以然,本次以广联达算量软件两个版本默认设置的前后量差为例,选取弯钩值与弯曲调整的计算进行验证;
一、 简介
广联达算量软件两个版本,均采用软件默认设置用中轴线汇总同一工程,本次随机抽样对比一根框架柱(高度3m,kz1 200*200角筋三级钢4C20;箍筋三级钢C10@100(2)),汇总后差异约0.6kg;
广联达GGJ(版本 2013_12.8.2.2680后面简称版本A),汇总结果108.039kg
广联达GTJ(版本 GTJ2018_1.0.22.8后面简称版本B),汇总结果108.674kg
差异点:箍筋计算时版本A(GGJ)2*(960+960)+2*(11.9*d),版本B(GTJ)2*(960+960)+2*(13.57*d)
二、 结合图集及规范,计算理论值
原始计算式已计算至箍筋外侧(其中π=3.14)
即弯钩中心线长度={(135/360)*2*π*(d/2+D/2)}-(d+D/2)+10d
=2.355*(d/2+D/2)-(d+D/2)+10d
=1.1775d+1.1775D-d-0.5D+10d
=10.1775d+0.6775D
当D=2.5d时
弯钩中心线长度= 10.1775d+0.6775*2.5d=11.87d≈11.9d
当D=5d 时
弯钩中心线长度= 10.1775d+0.6775*5d=13.565d≈13.57d
经过推算我们发现弯钩取值与内弧直径有关,当D取值2.5倍的箍筋直径(及2.5d)时,弯钩长度为11.9d,A版计算与之匹配,当D取值5倍的箍筋直径(及5d)时,弯钩长度为13.57d,B版计算与之匹配;
接着我们计算一下弯曲调整值
结合本次选样弯折处为90度,图示钢筋的长度=AB+BC弧长+CD=L1+L2
如图钢筋的r=D/2
AB=L2-(r+d)= L2-(D/2+d)
CD= L1-(r+d)= L1-(D/2+d)
BC弧长中心线长度=2×π×(D/2+d/2)×90°/360°=0.785D+0.785d
图示钢筋的中心长度= AB+BC+CD
= L2-(D/2+d)+ L1-(D/2+d)+ 0.785D+0.785d
=L1+L2-1.215d-0.215D
当D=2.5d时
钢筋中心线长度=L1+L2-1.215d-0.215*2.5d= L1+L2-1.75d
当D=5d 时
钢筋中心线长度=L1+L2-1.215d-0.215*5d= L1+L2-2.29d
通过计算推导我们发现弯曲调整值的取值同样与内弧有关联,当D取值2.5倍的箍筋直径(及2.5d)时,弯曲调整值为1.75d,当D取值5倍的箍筋直径(及5d)时,弯钩长度为2.29d
综上验证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当D=2.5d时,弯钩长度=11.9d,弯曲调整值=1.75d
当D=5d 时,弯钩长度=13.57d,弯曲调整值=2.29d
A版本计算弯钩长度时D按2.5d考虑,弯曲调整值时D按5d考虑,前后不一致;
B版本计算弯钩长度时D按5d考虑,弯曲调整值时D按5d考虑,前后一致均按5d考虑;
根据弯钩长度及弯曲调整值两个的计算,我们发现弯钩及弯曲调整值取值都与内弧直径有关,结合新图集16G101-1图集,我们会发现,图集57页,钢筋弯折的弯弧内直径D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光圆钢筋,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
2. 335MPa级、400MPa带肋钢筋,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
3. 500MPa级带肋钢筋,当直径≤25时,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6倍;当直径>25时,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7倍。
4. 位于框架结构顶层端节点处的梁上部纵向钢筋和柱外侧纵筋,在节点角部弯折处,当钢筋直径≤25时,不应小于筋直径的12倍;当直径>25时,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6倍
5. 箍筋弯折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直径;箍筋弯折处纵向受力钢筋为搭接或并筋时,应按钢筋实际排布情况确定箍筋弯弧内直径。
内弧均有明确约定, A版本前后不一致,计算错误;B版本结合本次选例特点属于图集约定第二条D=4d,而软件按D=5d考虑,计算错误。通过验收我们发现两个版本的默认设置的计算均不正确,设置只是其中的一种设定而已,具体判断还需要以资料依据为准;
三、总结
通过上述对比计算得出,虽然工具越来越方便,作业模板的参考也越来越多,要想正确使用,摸清楚事情的本质是前提,工具始终只是工具,我们不能被工具所左右正确的结果,了解了本质我们才能更好更正确的使用,才能达到便利的真正效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