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讯畅通:“智慧防汛解决方案”筑牢防汛“安全堤”

1.背景

我国开始进入汛期,全国各地相关部门纷纷部署,加强汛期降水监测,筑牢防汛“安全堤”,做好防洪防涝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气象和水文部门提醒,强防御强降雨及其衍生的中小河流洪水、城乡积涝及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注意防范短时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造成的灾害。

汛期风雨预警级别

洪涝灾害的发生一般具有突发性特点,要想进行洪涝灾害的预警预 、救灾需要对洪涝灾害相关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可靠的采集和反馈。而传统的人工信息采集手段已经很难满足防洪抗涝的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感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中。为加强汛期的降水监测,做好防护工作,精讯畅通推出智慧防汛解决方案,根据降雨和水位信息及时调整,以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提高应对能力和应对效率,为生产生活安全提供保障。

2.智慧防汛解决方案

城市洪涝监测

城市洪涝监测

雨量监测站集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和预警等多功能于一体,通过对降雨量的实时监测,实现了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上传下达,预测旱涝灾害发生的几率,使可能受灾区域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能够实现降雨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提高降雨信息的收集时效,满足防汛的要求,为防汛工作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数据和快速响应能力;进行实时的数据查询及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可搭配风速风向、百叶箱、雨雪等各类环境传感器,让监测分析更加精准。

雨量监测站

城市暴雨往往给出行带来很多安全隐患,井盖排水不及时容易造成积水、城市内涝等。暴雨天气,井盖容易被湍急的水流冲走,而路上的水流湍急,人们往往很难注意到井盖的状况,容易导致危险的发生。

智慧井盖能够远程查看井盖的电池电压、井盖角度、信 强度、水位情况等参数,实现对井盖状态的远程监测。当井盖被翻开、破坏、异位时,井盖监测仪能立即感应到并向管理后台发出 警,便于通知工作人员及时维修抢救,减少危险的发生。搭配投入式液位传感器使用,能够实现对水位水浸的监测,一旦道路积水能够及时通知管理人员进行疏水排水,避免发生道路积水、城市内涝。

智慧井盖参数

河道泄洪

水库、池塘承担着日常的蓄水功能,但一旦发生连续强降雨,它就变成了一颗“定时炸弹”。高强度的降水容易造成水位过高,一旦泄洪不及时,水位超过最高警戒线,容易发生决堤,造成洪水外泄,冲垮周围居民的房屋,破坏农田甚至导致颗粒无收。

利用超声波液位计实时监测河流、水库、池塘等容易发生决堤、洪涝地方的水位,能够有效防治洪涝灾害的发生。相关部门可以根据超声波传感器反馈的数据对洪水监测系统进行快速部署,提高监测效率和监测精准度。设备可安装在桥梁、河流、小溪和任何需要安装远程监控系统的地方。预警系统会提醒您水位上升,这样民众和 区就能免受洪水威胁。

城市地下场所

地铁、地下车库等地下场所由于地势较低,一旦发生强降雨,容易因排水不畅导致积水,浸泡、淹没公共设施,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低矮平积水场景

在容易积水的场所安装水浸传感器,可以用来检测是否出现积水情况。一旦发生积水能够及时警 ,可减少积水带来的损失。除此之外,水浸传感器还广泛适用于通讯基站、宾馆、饭店、机房、图书馆、档案库、仓库、设备 机柜以及其它需积水 警的场所,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水浸传感器

山体滑坡及塌方

连续强降水现象,极易引起山体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周边居民及地下矿井作业人员造成严重威胁,监测山体位移成为汛期内必不可少的工作。

通过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边坡降雨量、风速风向、土壤湿度、位移情况等,分析当前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便于及时通知周围的居民进行撤离,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及时采取加固防范措施,减少经济损失。

地质灾害监测

地质灾害 警器参数

地质监测仪参数

智慧防汛系统有助于提高水利战线应对洪水的效率和能力,加强预测预 ,可以有效阻挡洪水的侵扰,提高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3. 防汛监测云平台

精讯云平台

系统功能

①实时监测道路低洼处、下穿式立交桥和隧道的积水水位,并通过GPRS或光纤 络远程传送至城市内涝监测预警中心。

②立交桥、隧道积水监测点可与本地排水泵站实现联动,根据积水水位自动控制排水泵组的启停。

③水位过高、设备异常时系统自动 警,并自动向责任人手机发送 警短信。

④系统软件具备地图展示、数据存储、数据查询、数据统计、曲线分析等功能,可导出为EXCEL 表或直接打印。

精讯云功能

威海精讯畅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究生产的智慧防汛系统能够有效监测不同场景的汛期问题,支持上传数据至云平台,智能排水监测,自动 警,远程通信,随时监测汛期情况。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5月13日
下一篇 2020年5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