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建筑工业化技术交流暨项目观摩会在广州圆满落幕(上)

2019年5月29-31日,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结构》杂志 主办,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筑结构》杂志 、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第五届全国建筑工业化技术交流暨项目观摩会”在美丽的广州胜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00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盛会。

技术交流 精彩纷呈

本次大会特邀请了23位嘉宾结合自身实践做了精彩演讲,会议围绕“装配式建筑行业政策分析、建筑工业化相关标准和规范体系解读、典型的建筑工业化的工程案例设计和问题剖析、装配式结构的研究及进展、装配式建筑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探讨、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模式、装配式建筑检测技术”等主题,集合各方的智慧,分析研讨目前建筑工业化发展和应用中出现和面临的问题, 告内容丰富、演讲精彩,具有前瞻性、实用性。

大会 告内容要点(按 告顺序排列)

刘美霞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

规划发展处处长

《装配式建筑政策、行业管理和产业信息平台研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刘美霞处长,总结梳理了我国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政策要点,对“一体两翼两大支撑”引领装配式建筑规模逐年扩大的现状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呼吁相关利益方要避免在热闹的资本驱动下,盲目地投资部品部件生产企业,要做好供需测算和投资可行性分析,避免部分地区出现产能过剩。并结合行业管理的问题分析,介绍了统计信息系统、质量追溯系统、部品部件生产管理系统、SinoBIM 4D项目管理系统以及部品库、人才汇等装配式建筑产业服务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

韦 宏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务副院长、总工程师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装配式建筑设计与思考》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一期工程中有8栋多层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采用了装配式技术,当中用到的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柱、预制主梁、预制次梁、预制叠合板、预制卫生间沉箱、预制楼梯、预制阳台、预制非承重围护墙、预制内隔墙、预制梁墙一体构件以及局部预制剪力墙,装配率均达到A级装配式评价标准。本次 告以此工程为例,叙述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其中包括拆分设计、构造设计、BIM应用、施工中的优化,并介绍了新技术的应用如预制混凝土构件新型连接技术以及再生块体混凝土预制构件等。

张良平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关于建筑工业化技术的一些思考》

告指出推进建筑结构体系工业化是实现建筑装配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倡导;同时我们应该结合国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思考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结构设计师应该从材料、构件、构件连接、结构体系、施工技术等层面思考建筑工业化结构的合理性、安全性、适宜性和经济性,结合市场需求、结合实际项目,尊重客观规律,有序地研究和应用建筑工业化技术,做到稳步推进,确保安全。该装配的装配,不要为了装配而装配,结构设计师首先要讲技术、讲安全,然后再考虑是否采用装配式!

谭宇昂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筑研究中心首席合伙人

《基于提质提效的“5+2”体系应用实践》

系统介绍了万科集团从2004年开始的建筑工业化研究历程,从高装配率的各种实验楼,到提质提效减少人工节能减排“两提两减”的提出,到以客户为中心导向的建造及运营服务理念。从业主开发商的角度,讲述了怎样专注于围绕建造过程、客户需求的工程技术研究,真实提升万科一线项目质量与效率,引领行业发展。其中关于重庆、沈阳及雄安标杆项目的介绍,更是全面地阐述了各种装配式技术必须在工程实践中创造真实价值,通过技术+管理的手段,全面提质提效,打造出装配式建筑的旗帜标杆。

郭正兴

东南大学教授

《装配式组合框架结构新体系研究》

讲述了当前装配式框架体系(包含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和装配式钢结构框架结构体系)建筑施工现场所面临的困境,将装配式组合框架结构新体系作为发展新型建造方式的突破点,提出了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思路。装配式组合框架结构新体系由大跨叠合板、梁柱新节点、钢板耗能器、轻质外墙板构成。详细介绍了装配式组合框架结构的四种核心技术,分别为:高效梁柱连接节点(CFT柱-PC梁)、高效大跨填芯预应力双向叠合板、高效框架间钢板耗能器、高效轻质夹芯保温外挂预制墙板。并指出采用这四种核心技术可在延性、抗裂性能、承载性能、抗震性能等方面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陶运喜

广州鸿力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鸿力装配式整体卫浴介绍》

鸿力创始人兼董事长陶运喜先生就装配式建筑内装——卫浴和厨房部品类问题发言,分享了鸿力装配式整体厨房/卫浴的解决方案。目前国家大力提倡装配式建筑,而装配式集成厨房/卫生间在装配式建筑评分中占十二分。鸿力研发的“铝芯蜂窝+聚氨酯+瓷砖/天然石”复合材料,能够实现瓷砖/天然石体系的整体卫生间/厨房的全定制,并连续四年万科集采中标,也是绿地、中交、世联行、融创战略集采供应商。鸿力整体卫生间/厨房采用干法施工,4小时完成安装,24小时即可使用,节约人力成本,降低材料损耗,“节材减碳”。

梁惠文

P&T GROUP(巴马丹拿集团)结构工程师及董事

《由预制至整体装配式建筑设计-P&T的历程与经验分享》

P&T GROUP结构工程师及董事梁惠文分享了P&T由预制至整体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历程与经验。90年代P&T已在新加坡开始装配式结构的设计,从简单的非承重围护墙开始,一步步地实践其他预制构件的设计。2000年代成功使用预制承重柱,用灌浆式钢筋套筒连接,也在项目中实现了预制的承重剪力墙与围护墙,窗台,阳台等,达到无棚架施工,以及在工地进行预制构件的施工。2010年代P&T设计了超过一万多个政府组屋单位,都使用装配式结构。2018年,P&T把新加坡的装配式大体积模块建筑设计经验带到香港,按香港规范的要求发展设计,P&T希望不久的未来能使用在项目的施工上。

罗赤宇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创新实践与标准建设》

在2019年我国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及加快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和标准体系的背景下,介绍了广东省根据地域特点开展的各种装配式建筑体系新技术的研究与多样化实践工作,并应用BIM技术进行装配式建筑全过程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以提供装配式建筑建设全过程服务。同时介绍了正在编制的广东省装配式建筑有关标准的特点,建议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标准建设要适应地域发展特点,鼓励地域特色成套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标准规范及标准图集;并在健全标准建设的基础上,以多样化的创新实践推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梁 森

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总承包管理模式下智慧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凭借多年的总承包管理经验,形成LSCS(乐善成事)总承包管理体系,解决总承包项目系统性、多维性、复杂性和动态性难题。创新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施工进度重量管理法,实现精细化进度考核。中建四局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一种基于多模态感知的智能安全机器人,以降低施工现场高坠死亡率。通过多个超高层项目的逆作实践,总结出一套具有企业独立知识产权的超高层新型逆作法施工关键技术。作为国家首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我们承接了广州面积最大且达到国家A及评价标准的装配式项目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家校区EPC项目,为智慧建造续航助力。

焦时儒

北京探索者软件股份有限公司BIM及信息化事业部产品经理

《探索者BIM-TSPC装配式设计软件介绍与应用》

焦时儒从装配式设计软件的立项、研发谈起,从研发方案选型到研发软件平台选型,确立零件拆分部件出图的核心开发技术路线,最终开发出探索者BIM-TSPC装配式设计软件。此软件结合当前装配式建筑设计的难点,可以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效率与质量,最终实现装配式建筑BIM设计效率高于传统二维cad设计。

郭海山

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预应力干式装配框架结构仿真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

发展装配效率高,梁柱节点刚接,具有良好抗震能力的干式装配框架结构一直是世界各国结构工程师们的追求。在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下中建郭海山团队创新提出了可在高烈度区应用的采用预应力干式快速装配框架体系(中建PPEFF体系)。系统地介绍了体系构成,工作机理,材料试验,节点实验,足尺结构试验和工程示范应用的情况。重点介绍了在我国现有规范体系下,中建PPEFF体系的设计方法和大震仿真计算及性能评估方法。

孙 彬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室主任、研究员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质量检测技术研究》

针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质量检测技术的研究难点,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室主任、研究员孙彬在总结现有方法优缺点和适用性的基础上,从灌浆饱满度、灌浆料实体强度、钢筋插入深度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成孔法套筒灌浆饱满度检测技术、套筒表面超声法饱满度检测技术、基于压电阻抗法套筒灌浆饱满度识别技术、灌浆料强度小直径芯样法检测技术等最新研究成果,为装配式结构节点连接质量检测提供新思路。

吴咏陶

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一期工程技术部部长

《装配式建筑——建筑工业化迈开的步伐(恒盛大厦项目、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一期工程项目)》

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在产品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来自于产品制造和装配的要求的,就要依赖于更广泛的数据指导工具及流程,提高设计和施工的生产力,实现新的效率和协作水平,从建筑施工引导设计,通过整合设计和施工过程来提供效率和降低成本,让工序及供货期等得到最大的优化。技术研发要围绕DFMA(核心开展,重点在于通过装配式建筑设计来达成更低的开发成本,更短的开发周期,提供更高的产品质量。要通过BIM信息化管理平台解决DFMA各个环节和产业链条,全方位地整合建筑的工业化。

龚祖平

南通联泷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模块化自保温剪力墙结构与自动化生产体系创新研究》

龚祖平董事长带领着他的研发团队,用执着的科研精神历时5年时间,投入研发资金8000余万元,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配式模块化自保温剪力墙结构构件体系”及配套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立模构件生产线。这种创新也为装配式生产工艺的多元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流水线有效地利用了竖向空间,节约了土地资源,智能化的流水线在提高产能的同时减少了人工成本。构件便于运输与吊装,从而降低了综合成本。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5月1日
下一篇 2019年5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