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 告对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进行了全面总结。
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 络强国、数字中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等,极大增强了我们身上的责任感、使命感。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产业基础高级化水平明显提高作为“十四五”经济 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
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短板”。
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由20%左右提高到了近30%;
工业产品出口覆盖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制造业工业品贸易在全球占比约20%,成为稳定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
“产业基础高级化”是我国制造业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制造强国建设的要求相比,我国产业基础薄弱问题仍然突出:
因此未来的十几年里,是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战略机遇期,要从强化自主自强,突破技术关;强化“整零”对接,突破应用关;
强化做精做专,突破企业关;强化环境营造,突破生态关。结合创新政策、创新平台和专精特新、人才培养、城市群建设等几方面加快推进产业基础创新发展。
一、创新政策方面,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设立“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专项资金,整合利用好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现有财政支持资金;
调整优化政府补贴方法,将支点前移,直接对产业基础领域的创新型产品实施补贴。
选择具体地区、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企业等,对接需求,结合优势、特色,分年度、分批次推进产业基础创新发展;
用“链式推进”方式系统解决工业“五基”问题,地方政府可以出台相应政策措施以及央地协同机制。
二、创新平台方面,强化“整零”对接,突破创新
围绕产业基础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创新培育,创新链能支撑产业链、供应链持续实现产品与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新链能够广泛整合国内国际创新资源;
实现开放式、高效率的协同创新,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中央企业充当产业链链主,同时要有更多有条件的企业成为“链主”,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通过推进数字技术的全面渗透;
夯实制造业数字化基地,有助于相关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全面满足产业链与供应链自主可控需求,也有助于相关行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三、强化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国际竞争更多的还是经济竞争,这种竞争会体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尤其是一些关键领域的大型企业、平台企业,以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
我国中小企业历来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主力军,近几年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大量存在经营困难问题, 通过“专精特新”这样的方式,引导、支持这个企业群体发展起来。
通过培育新兴产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推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培育形成一批完整、可控的新兴产业链条。
围绕量子信息、生物基因技术、人工智能等可能产生颠覆性创新的领域,主动谋划、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构建未来竞争的新优势。
四、科技工程师和企业高级人才需要进一步发力
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探索“候鸟型”人才发展模式,推动各地区基础领域研究人才协同合作,提升当地基础研究能力。
依托地区内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思想库,大力吸引国家大院大所到地区建立研发分支机构;
围绕基础创新与已有技术应用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积极搭建新型研发、校城融合、校企对接交流等平台,推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建立创业型、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等高端人才项目库,畅通各类人才业务开展渠道。
五、强化环境营造,推进城市群建设
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建设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协调好城市群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合作的关系,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和经济 会循环,建立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流通体系,形成以城市群为引领、城市群和都市圈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建设世界级的产业集群,打造协同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
各地区将趋向于形成以“主体功能区”为特征、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企业需要围绕各区域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做长期布局。
在实现大市场的基础上,建设强市场,使市场中的供给与需求在更高水平上达到动态均衡,这需要未来各个地区在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的同时,围绕其比较优势产业实现“精耕细作”式的发展,区域产业优势将不断升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