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信》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我国 络安全工作纪实》

成城众志金汤固

——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我国 络安全工作纪实

山川自古雄图在,槛外时闻绕电雷。

纵观人类 会发展历程,每一次重大技术革新,都会给国家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信息革命时代潮流席卷全球, 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且向政治、经济、文化、 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 络安全风险激增,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深刻影响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

审视我们面临的安全威胁,最现实的、日常大量发生的不是来自海上、陆地、领空、太空,而是来自被称为第五疆域的 络空间。当前,深刻认识和有力防范 络安全风险,切实维护 络空间安全,已成为事关全局的重大课题。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 络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 络安全工作作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加强 络安全工作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推动我国 络安全体系不断完善, 络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络安全屏障日益巩固,全 会 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明显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在 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为加快建设 络强国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万里长风两翼振,树立正确的 络安全观,一体推进 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

树立正确的 络安全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 络安全工作提出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当前,互联 等信息 络的普及性、互联性、复杂性以及经济 会对信息 络的依赖性不断增强,给国家 络安全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 络安全形势日趋复杂严峻。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重大 络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各种 络攻击活动时有发生,影响能源、金融、电信、航空、政务等多个重要行业领域,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个别国家强化进攻性 络威慑战略,大规模发展 络作战力量, 络冲突风险不断加剧。

2006年,伊朗重启核电站计划,却屡遭挫折。数年之后才有人发现,原来是因为一种新型“ 络武器”——震 病毒攻击了伊朗纳坦兹核工厂,造成大量离心机被摧毁,核研发进程受到影响。这一事件被公认为全球首个通过 络攻击对国家关键军事设施造成严重物理伤害的事件。

2013年,斯诺登曝光了美国的“棱镜计划”。曝光显示,自2007年起,美国政府对全球实施电子监听,进入微软、谷歌、苹果等多家互联 巨头服务器监控用户隐私资料,其侵犯人群之广、程度之深、时间之长震惊世人。

2017年5月,全球范围内爆发针对Windows操作系统漏洞的勒索病毒(WannaCry)感染事件。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十万用户中招,我国企业、学校、医疗、电力、能源、金融、交通等多个行业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

2020年,中国 络安全企业360公司发布 告,曝光 络攻击组织APT-C-39曾对我国航空航天、科研机构、石油行业、大型互联 公司以及政府机构等关键领域进行了长达11年的 络渗透攻击,严重损害了我国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广大民众的个人信息安全。

2021年,美国最大成品油运输管道运营商科洛尼尔公司工控系统遭勒索病毒攻击,成品油运输管道运营被迫中断,美国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络安全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 络空间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传统 络安全威胁与新型 络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国内 络安全与国际 络安全高度关联, 上安全与 下安全密切互动,针对国家、企业和 民的 络攻击日渐增多,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突出, 络违法犯罪活动屡禁不止,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利益面临很大威胁。

祸机生隐微,智者鉴未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 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开启了新时代 络安全工作的崭新篇章。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 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没有 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字字千钧。总书记深刻指出:“ 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做好 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2016年4月19日, 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明确提出要“树立正确的 络安全观”,强调“在信息时代, 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同许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着密切关系”。总书记深刻剖析了 络安全的主要特征: 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

2018年4月20日,在全国 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树立正确的 络安全观,并对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依法严厉打击 络黑客、电信 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提出要求,对 络安全重点工作作出系统部署。

2019年9月,在第六个国家 络安全宣传周开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 络安全工作作出“四个坚持”的重要指示,要求国家 络安全工作要坚持 络安全为人民、 络安全靠人民,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公民在 络空间的合法权益。要坚持 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要坚持促进发展和依法管理相统一,既大力培育人工智能、物联 、下一代通信 络等新技术新应用,又积极利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引导新技术应用。要坚持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立足于开放环境维护 络安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 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个坚持”的提出,为 络安全事业进一步锚定了发展航向。

安全非一国一域之事。 络安全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 》书面采访时指出:“互联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但是,这块‘新疆域’不是‘法外之地’”。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演讲时,他向全球郑重重申了中国的一贯立场:“中国是 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国际 会应该本着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则,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 络空间”。

同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 大会开幕式上指出:“ 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维护 络安全是国际 会的共同责任。”“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加强对话交流,有效管控分歧,推动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 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 络空间国际反恐公约,健全打击 络犯罪司法协助机制,共同维护 络空间和平安全。”

维护 络空间和平安全,中国既是积极倡导者,也是坚定践行者。

2016年,我国发布《国家 络空间安全战略》,明确提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增强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积极防御、有效应对,推进 络空间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实现建设 络强国的战略目标。

这是我国首部关于国家 络安全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向全世界阐明了我国 络安全的原则主张和战略任务。

舟人指点云开处,喜见青山一抹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信息时代发展大势,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分析 络安全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超前预判、积极应对,对 络安全问题进行了系统思考和深入探索,在乱云飞渡中坚如磐石,在风险挑战中运筹帷幄,对做好 络安全工作进行了科学谋划和战略部署,形成了新时代 络安全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络安全观,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系统完备,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 络安全新特点、新趋势,科学回答了新时代 络安全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做好 络安全工作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丰富了中国特色 会主义治 之道,深化和拓展了我们党关于信息时代国家安全问题的理论视野和实践领域,为做好 络安全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国际 会共同应对 络安全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云披雾敛天地明,进一步巩固国家 络安全屏障,全面加强 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 络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络安全和信息化一体推进、共同发展,国家 络安全屏障不断巩固, 络安全技术和产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 络权益得到有力保障,充分证明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所迸发的强大生命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历史大势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智慧,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和坚强领导力。

——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全面加强。加强党中央对 络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成立中央 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后改为委员会),强化 络安全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把党管互联 落到实处。制定《党委(党组) 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党委(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 络安全政治责任,明确 络安全标准和保护对象、保护层级、保护措施,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

深化 络空间法治建设。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络安全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 络安全领域的首部基础性、框架性、综合性法律。之后,相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出台《 络安全审查办法》《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等政策文件,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 络安全审查、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数据安全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等一批重要制度。发布《关于加强国家 络安全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制定发布300余项 络安全领域国家标准。基本构建起 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的“四梁八柱”, 络安全法律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强化 络安全治理。对滴滴、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等启动 络安全审查;开展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并对已上线运行的云平台持续进行监督, 络安全执法形成有力震慑。坚持依法管 、依法办 、依法上 ,确保互联 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我国互联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络安全治理格局日臻完善, 络安全防线进一步巩固。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持续强化。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重点问题。“金融、能源、电力、通信、交通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 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是 络安全的重中之重。”“不出问题则已,一出就可能导致交通中断、金融紊乱、电力瘫痪等问题,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杀伤力。我们必须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要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责任,行业、企业作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承担主体防护责任,主管部门履行好监管责任”……

2016年10月,中央政治局就实施 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完善 络治理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 络安全法》专门设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行安全”一节,开启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强监管时代”;2021年9月1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方面的首部行政法规,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范围界定、管理体系、监督机制、责任追究等入手,进一步细化保护举措、织密安全之 。

与此同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配套措施也相继出台。201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政府 站域名管理的通知》,对加强政府 站域名安全防护及检测处置工作提出要求;2019年12月,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启动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络安全保护基本要求》试点工作,旨在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2020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通知,开展电信和互联 行业 络安全风险隐患排查……

近年来,我国针对水利、电力、油气、交通、通信、金融等领域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强化 络安全检查,及时摸清家底、发现隐患、修补漏洞。组织开展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 络产品和服务活动的 络安全审查,组织对面向党政机关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服务的云平台开展安全评估,做到关口前移,力求防患于未然。

—— 络安全工作基础不断夯实。健全国家 络安全应急体系,实施《国家 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推动金融、能源、通信、交通等行业领域完善 络安全应急预案,安全防护体系不断健全, 络安全态势感知、事件分析、追踪溯源、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

《2020年中国互联 络安全 告》显示,我国 络安全威胁治理成效显著。2020年,国家互联 应急中心(CNCERT)协调处置各类 络安全事件约10.3万起,同比减少4.2%。抽样监测发现,被植入后门的 站数量同比减少37.3%,境内政府 站被植入后门的数量同比减少64.3%;被篡改的 站数量同比减少45.9%。根据相关 告,2020年我国境内DDoS攻击次数减少16.16%,攻击总流量下降19.67%;僵尸 络控制端数量在全球占比下降至2.05%。

民情共倚金汤固。

自2014年以来,我国连续9年在全国范围举办国家 络安全宣传周,广泛开展 络安全进 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军营、进家庭等活动,以百姓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 络安全理念、普及 络安全知识、推广 络安全技能,有效提升全民 络安全意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共同维护 络安全的良好氛围。2021年国家 络安全宣传周进一步聚焦“ 络安全为人民, 络安全靠人民”主题,举行线上线下活动10万余场,发放宣传材料8300余万份,推送短彩信16亿次,覆盖人群达4亿人,营造了 络安全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强大舆论声势和浓厚 会氛围。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干一番大事业,就要有这种眼界、这种魄力、这种气度。”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推出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举措,助力 络安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加速形成。制定出台《关于加强 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强化宏观指导和政策统筹;设立 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组织实施一流 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11所高校入选;表彰国家 络安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利用 会资金设立 络安全专项基金,奖励各类 络安全优秀人才近千人;指导实施 络安全学院学生创新资助计划,鼓励和支持高校学生围绕企业 络安全技术创新实际需求和产业发展共性问题开展创新活动;建设国家 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开展国家 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集聚 络安全人才与创新资源, 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程加快推进。

——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水平显著提升。如同工业时代的石油一样,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信息时代国家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资源。数据在创造巨大价值的同时,也面临着被泄露、篡改、滥用、劫持等风险,直接影响经济 会的健康发展。

2017年12月,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专门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数据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要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强化国家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增强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要加强政策、监管、法律的统筹协调,加快法规制度建设”。

数据安全保护工作驶入快车道,相关法律法规密集出台,各类数据处理活动日益规范。2021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数据安全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021年10月1日,《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正式施行;2021年11月,《 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向 会征求意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于2022年9月1日起施行……

“安全”二字,托举着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和幸福生活。一段时间以来,“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数据泄露等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滋生出非法售卖公民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关乎人民幸福感、安全感的个人信息保护放在心上。2017年5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安全技术保护,推动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确保信息安全和规范应用。”

2017年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部署了8项重点工作。其中,“着力解决 上虚假信息诈骗、倒卖个人信息等突出问题”被列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完善了对隐私权和民事领域个人信息的保护。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这是我国第一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专门法律,开启了我国个人信息立法保护的历史新篇章。

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手机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百姓一直深恶痛绝。2019年以来,中央 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四部委联合持续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问题的App采取公开通 、责令整改、下架等处罚措施,形成了有力震慑。特别是始终对非法买卖个人信息、侵犯公民隐私、电信 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持高压态势,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非法利用摄像头偷窥个人隐私画面、传授偷窥偷拍技术等侵害公民个人隐私行为,中央 信办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涉摄像头偷窥等黑产集中治理,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的个人信息安全。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重点群体。2019年8月,国家互联 信息办公室公布了第4 令《儿童个人信息 络保护规定》。这是我国在儿童个人信息 络保护方面制定的首部专门立法,也是继2013年《电信和互联 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之后又一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专门规定。《儿童个人信息 络保护规定》及修订后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 络保护及个人信息保护等作出专门规定,划定了底线和红线。

—— 络安全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深入开展。2022年6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主持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宣布通过《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北京宣言》。

《北京宣言》在“维护和平与安全”部分提出,“呼吁以全面、平衡、客观的方式处理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和系统的发展和安全。”“强调建立金砖国家关于确保信息通信技术使用安全的合作法律框架的重要性,认为应通过落实《金砖国家 络安全务实合作路线图》以及 络安全工作组工作,继续推进金砖国家务实合作。”

这一宣言向世界发出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金砖强音,展现出世界主要发展中经济体就 络安全领域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共同立场。

当前,互联 把世界各国的前途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互联 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 络犯罪等时有发生, 络监听、 络攻击、 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全球公害。

我国是构建 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和先行者。维护 络安全是 络空间国际合作的焦点问题,也是构建 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面。2014年7月16日出访巴西时,习近平主席就在巴西国会的演讲中指出,“虽然互联 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但每一个国家在信息领域的主权权益都不应受到侵犯,互联 技术再发展也不能侵犯他国的信息主权。在信息领域没有双重标准,各国都有权维护自己的信息安全,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 习近平主席关于 络主权的理念和主张牢牢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抵制 络霸权、维护 络主权日益成为新兴国家的普遍共识。

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论坛、会议以及联盟组织的 络安全国际治理,建设性参与联合国信息安全开放式工作组和政府专家组,倡导各国制定全面、透明、客观、公正的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促进全球信息技术产品供应链开放、完整、安全与稳定,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联合打击 络恐怖主义、 络犯罪等非传统安全事务,在保护世界人民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上有力履行大国责任、充分展现大国担当。

我国支持并积极参与 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进程,在联合国信息安全政府专家组和联合国信息安全开放式工作组等多边进程内推动不干涉内政、不使用武力、和平解决争端等原则得到确认。

联合国大会于2019年12月通过由中俄等国共提的重要决议,授权设立政府间特设专家委员会,正式开启谈判制定打击 络犯罪全球性公约的进程,打击 络犯罪国际规则制定迈出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2020年9月,在“抓住数字机遇,共谋合作发展”国际研讨会高级别会议上,我国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就推进全球数据安全治理提出了中国方案。这是世界首份数据安全领域的倡议,充分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表率作用,得到国际 会积极响应和广泛赞誉。

2021年3月29日,中国外交部同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召开中阿数据安全视频会议,宣布共同发表《中阿数据安全合作倡议》,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在携手推进全球数字治理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2016年9月12日,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向大会致贺信,指出:“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截至2022年8月,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研究制定 络安全国家标准340项,涵盖个人信息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 络安全审查、 络安全等级保护等各个方面。其中,有39项国家标准和技术提案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吸纳,为 络安全国际标准化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 络安全保障

伴随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络安全领域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断加大。从国内看,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基础设施大量联 入 ,但 络安全防控能力还相对薄弱,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水平不高,一些重要工控系统对外国技术依赖严重,我国互联 持续遭受境外 络攻击,不断加剧的 络安全风险和防护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

技术发展每前进一小步,治理难度就增加一大步。

随着人工智能、5G 络、物联 、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设备数量及数据量急剧增加,数据安全威胁持续放大,已成为事关国家安全与经济 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一些企业、机构和个人从商业利益等出发,随意收集、违法获取、过度使用、非法买卖个人信息,进一步滋生电信 络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行为,成为危害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

狂澜撼风雷,砥柱屹不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 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 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其中14次提及 络安全,对加强 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作出系统部署:“健全国家 络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加强重要领域数据资源、重要 络和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体系,提升安全防护和维护政治安全能力”“加强 络安全风险评估和审查”……

2022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

居安而念危,则终不危;操治而虑乱,则终不乱。

这十年,是党中央着眼推进 络强国战略部署,不断完善 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络安全战略体系和政策体系的十年。

这十年,是国家 络安全保障能力尤其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障水平显著增强的十年。

这十年,是我国 络安全领域立法不断完善充实, 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依法治 、依法办 、依法上 扎实推进、成效卓著的十年。

这十年,是 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快发展,全民 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明显提升, 络安全国际交流合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十年。

理乱安危烛未形,成城众志金汤固。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 络安全领域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科学指引,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

搏风鼓荡四溟水,乘风欲破万里浪。

面向新时代新征程, 信战线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正确的 络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着力推进 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严格落实 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切实筑牢国家 络安全屏障,奋力开创新时代 络安全工作新局面,全力护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8月24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