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泊链联盟”创始人杨义平(左)和孙志强(右)
?导语
杨义平开玩笑说,“互联 停车行业不是蓝海也不是红海,是死海。”
话虽如此,他和孙志强更清楚,这个互联 程度仅为1%~3%的停车市场还大有可为。他们想在智慧停车、互联互通上做文章,哪怕这条路并不顺利。
两年前,宝和停车创始人杨义平和停车宝创始人孙志强宣布合并业务。今年年初,两人再次转型推出停车无人化管理和支付中间件平台“泊链联盟”,计划以联盟形式加速覆盖停车场,并实现资源共享。
如今,“泊链联盟”已签约66位合作伙伴,落地停车场近1000家。
注: 杨义平和孙志强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内容真实性负责。铅笔道作客观真实记录,已备份速记录音。
再寻出路
停车宝和宝和停车合并一年后,杨义平和孙志强认为,他们似乎再一次失败了。
哪怕他们的愿望听起来很简单:当有停车需求时,用户通过手机即可查看附近空余车位,出入停车场时可以自动扣费快速通行;哪怕他们已为之努力了多年。
两人结识于两年前。那是浙江台州一个有关城市路侧停车的投标会,彼时,孙志强的互联 停车平台“停车宝”已完成由梅花天使、明势资本、陈华及安芙兰投资的天使轮融资,他正带领团队为实现用户可自由通行的“互联互通停车”方案而努力。
在整个停车生态中,不仅车位运营主体多元,甚至每个停车场使用的设备也各异。因此,ETCP等互联 停车项目的主流玩法无外乎免费送设备、统一系统后,逐个连接城市停车场和车位。
相比之下,“停车宝”此前所采用的模式稍轻。“我们向停车场收费员推广App,但后来发现这是在给B端和C端两边补贴烧钱,用户的留存率也比较低。”
孙志强思索着新的出路。此时,在招标会上有过接触的杨义平找上门来。原来,对方于2009年创办的路侧停车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商“宝和停车”看似发展势头正猛,服务已覆盖成都、沈阳等四五十个城市,“我们主要是售卖地磁传感器等设备,并且拥有不少城市的路侧停车经营权”。但身为创始人的杨义平正苦恼着如何使项目互联 化。
一番交流之后,两人决定在去年年初将“宝和停车”与“停车宝”合并,这便是“泊链联盟”的前身。在他们看来,前者专注道路停车,后者主攻封闭停车场业务,可以通过联手实现路内路外停车的互联互通。
先拿下一个城市,用线(道路)将点(停车场)连接起来,逐渐在App上聚合车位资源。想法非常美好,可实施起来并不顺畅。团队必须通过谈项目参加招标,才能将软硬件设备和服务售卖给政府、物业等运营方。
去年10月,昆明道路停车招标的失利让他们意识到,转型迫在眉睫。
联盟模式
实际上,他们跟进这次招标项目已半年,“可最后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回到北京,沉寂下来的两人有了疑惑:此前推进业务的方式是否可行?
他们的回答是“不”。虽然有1000万元左右的年收入,但扩展速度还是太慢。原本计划一年发展30个城市,但受制于技术不成熟和立法等问题,团队只做到了覆盖几个城市。
“无论是参加政府的招标,还是挨个和分散的物业谈合作,模式都太重,而且每个城市的成功经验也无法有效复制。”孙志强算了一笔账,全国约有300多个地级市和2800多个县城,以现有的速度布局全国至少需要10年。
此前的尝试证明了主流方案都不可行。此时,正是火热的区块链技术给了他们新的启发。
早在项目成立之初,他们已有用联盟模式展开业务的想法。“我们把各个厂家或平台的设备、系统打通,作为第三方平台接入导航类、汽车后服务类、支付类、分时租赁等App的信息,这样就不用换设备便可快速聚合停车场资源,而这些车主平台的用户也能在出入联盟旗下停车场时自动扣费。”
可是要整合成员们的停车资源并连接各个平台,绕不开层层壁垒。其中,信任问题更是难以解决。反复和区块链相关技术公司沟通后,孙志强和杨义平发现,区块链所涉及分布式记账技术可以为联盟运营提供解决方案。
这是指当一笔交易发生后,联盟及成员处将同步记账。这样一来,可有效避免私下篡改账目等问题。
孙志强和杨义平认为,有了技术支持,联盟的模式似乎可以跑通。没有犹豫,他们将其它业务暂停,并将项目转型为“泊链联盟”。而为了向行业释放“不卖设备做B端、不推App做C端“的信息,团队还将客户转介绍给友商。
两人明白,想推进新模式就要有破釜沉舟的举动。今年1月14日,“泊链联盟”团队将此前研发颇久的“停车宝”云平台技术彻底开源。孙志强和杨义平有着明确的策略,先用开源促进行业的开放,然后通过联盟形式实现互联互通,最终形成类似于“银联”的模式。
目标看起来有些理想化,两人不知道的是,外界的打击将在之后接踵而至。
互联互通
ParkingOS停车云技术刚开源时,业内果不其然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毕竟,这是个无比封闭的传统行业。一些同行质疑他们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水平,甚至有 道表示“泊链联盟”可能在做慈善。
聚集起资源,两人不仅采用线上 群分享、直播等方式,一遍遍向潜在的合作伙伴们介绍“泊链联盟”的新理念,还一一拜访客户当面宣讲,争取签约更多联盟成员。
杨义平还记得,在技术开源后的一周中,他们平均每天要和五六家客户见面,有时甚至会从早上8点多一直谈到晚上11点。期间,还要不时接受来自客户的打击。
但外界的争议并未阻挡杨义平和孙志强的脚步,去年曾争吵不断的两人此时反而融洽默契地一门心思前进着。
当“泊链联盟”第一个停车场在长沙落地时,时间已来到今年6月。此前,团队虽然花费近半年时间签约30位联盟成员,但有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总没有实际运营的停车场。
孙志强解释道,这源于双方的技术对接需要时间,例如,厂商的设备必须接入“泊链联盟”的SDK、API接口以打通计费软件,运营平台也要通过互通共享动态余位信息。
为方便信息接入和管控、简化对接成本,“泊链联盟”还和中国云停车产业联盟、无忧停车等厂商、企业联合发布了《通用停车场云平台接口标准PCIS 1.0》。
一天近300笔订单,电子支付比例为80%~90%。这是联盟旗下首家停车车场的运营数据。有实际操作的案例,团队接下来获取合作伙伴的信任似乎简单了一些。
如今,“泊链联盟”已签约66位合作伙伴,落地停车场近1000家。与此同时,团队还推出了自动扣费无感支付、场内预支付、出入口通道支付等不同场景的接口服务,以及现金缴费机等停车场无人管理解决方案。
孙志强和杨义平表示,日后,团队将进一步优化平台技术。“停车领域每日市场体量应该是5000万单以上,我们想争取做到1000万单。”
目前,项目正寻求A轮融资,计划融资金额为3000万元。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