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是中医学专业视障学生的四大基础课程之一,是集中体现中医理、法、方、药有机统一的一门重要中医应用基础课程。该课程容量大,知识点多,对普通中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学习压力甚大,对视障学生来说更为困难。
1 视障学生《方剂学》教学现状
1.1 学生辨证选方思维能力较差
中医学专业学生学习方剂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临床服务。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知识点多,学生视力限制,任课教师授课速度往往较普通班级慢,实践环节缺失,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过程。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很多学生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临床辨证思维,不能把所学知识转化为临床。
1.2 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视障学生视力情况不一,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讲授法虽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但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研究[2]表明,以纯粹讲课形式讲授的东西很少被学生真正保留下来。据估计10分钟的被动学习后,学生的注意力就开始减弱,学习效果开始变差。
1.3 教学手段相对单一
视障生受视力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很难借助常规的信息技术进行授课,更多依靠红蜘蛛等软件给学生传word形式的讲稿、习题,学生借助读屏软件帮助学习。
1.4 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视障生《方剂学》的考核方式主要是终结性评价,缺乏过程的监督。很多学生出现“临时抱佛脚”的情况。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2 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我们尝试借助智慧树平台提供的课程资源及QQ群,构建了基于学生临床辨证思维能力培养的视障生《方剂学》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混合式教学模式由“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上见面课”两部分构成,通过调整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上见面课的学时,按照3:1的比例对课程内容、讲授方式进行重构和设计,使其符合学生需求,适合学生学习,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1 线上自主学习的实施
因为视障学生使用操作比较复杂的平台比较困难,综合分析现有的 络教学平台,我们最终选择以QQ群为主,结合智慧树平台免费开放的湖南中医药大学录制的《方剂学解读》为辅,组织学生实施线上自主学习。每次课前10分钟,学生在QQ群里进行签到,便于任课教师了解学生是否按时进行学习。为便于学生学习,任课教师需提前准备好每次课的教学资源,资源内容的设计要从原来的“以教为主”转向“学教并重”。不仅有教学大纲、教材、教案、课件、习题等基础素材,还要结合学生所学内容,发布配套的教学视频及病案分析题等。这些资源均在课前通过QQ群进行发布。同时,在课前发布学习公告,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具体时间段的安排等,指导学生按照要求完成相应内容的学习。
本学期共16周,每周5学时。为便于学生学习,我们以每次课为单元,课前将本次课学生需要的教学大纲、教材、教案、课件、习题、教学视频等整理好后,上传QQ群。共需发布32次教学资源和学习公告。对教材中重点和难点的地方,专门进行标记,做到重点突出,便于学生重点加以学习。视频选择的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邓中甲教授的授课视频,该套视频不仅课时比较接近,而且与现用教材的章节对应比较切合,非常方便学生学习。《方剂学解读》是湖南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学团队录制的一门在线课程。该在线课程是将教材的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后,进一步整合录制而成,适合学生系统掌握《方剂学》基础知识后观看,以进一步查漏补缺,检验学习效果。这样,学生在充分利用任课教师提供的基本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将各具特色的两所中医药大学录制的《方剂学》视频互为补充,以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虽然是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但任课教师随时在线与学生保持动态联系。任课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QQ群发布一个之前已经学过章节相关的小病案,让学生们做出中医诊断,确立治法,选择合适的方药。学生一般比较喜欢做病案分析题,因为与临床更接近。学生在积极讨论中,任课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学生也可以通过做病案分析题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通过线上讨论病案环节,发现很多平时不太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也能积极参与进来。任课教师在指导学生辨证论治的过程中,慢慢将中医临床辨证思维对学生进行渗透,慢慢使学生逐步建立临床辨证思维。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均可通过QQ群或QQ小窗向任课教师请教。比如,学生在自学教材的过程中通过QQ向老师提问方剂用法里的药物算不算方剂的组成?任课教师就可以及时在语音直播课中或者在QQ群里给学生解释一下,用法中的中药也是方剂的组成部分。再比如,有的同学,结合自身的病证,和任课教师探讨如何运用方剂来解除病痛。如关于痛经的治疗,应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有虚证,有实证,实证还有肝气郁结,寒凝血瘀等不同类型,师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既可增强学生的辨证思维,也可将所学治疗痛经的方剂进行梳理,起到很好的复习效果。这样,任课教师就可以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从而对线上见面课的实施、教学内容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指导性依据[4]。
学生在线上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可通过平台提供的大数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比如,查看课程数据中学生登陆的次数、在线时长、学习是否规律等。这样,即使是线上学习,也能起到远程监控效果,并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学习进度。
2.2 线上见面课的实施
线上见面课结合视障学生的特点,采取QQ语音的方式,于每次课学生自学完相应教学内容后,任课教师根据线上自主学习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组织。可以是针对重点、难点问题的专项解析,可以是病案讨论题,也可以是已学相似方剂的比较,也可以是主题见面课的形式等等。
比如,学生自学完解表剂后,任课教师首先对解表剂进行串讲,在串讲的过程中,有所侧重,重点将每首方剂中的学习要点给学生强调一下,这样不至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重点内容理解偏差的情况。比如,讲桂枝汤时,需要跟学生强调桂枝与白芍的比例是1:1,还要提问学生为什么要等量,其配伍意义是什么?如果桂枝和白芍的比例是1:2会产生何种配伍意义?桂枝汤的主治病证中有汗出,这个汗出与服用桂枝汤后患者出现的汗出有何不同?桂枝汤的配伍特点是什么?如何体现“辛甘化阳,酸甘化阴”?如何理解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在串讲的过程中,可将相似方剂进行比较,比如银翘散和桑菊饮从组成、功效、主治病证等方面如何加以区别?这样学生通过比较,对方剂的理解更加深刻,能学会区别使用相似方剂。为了巩固学习效果,在串讲结束后,以病案分析题的方式,考核一下学生方剂掌握的情况。当然,也可以转变角色,邀请一位同学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本次课学习的内容,重点、难点问题,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总之,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提高方剂学的学习质量。
3 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
如何对该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评价,是构建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可通过学生在智慧树平台学习《方剂学解读》,系统自动生成的成绩,利用学校 络教学平台进行章节在线测试的成绩,线上期中考试的成绩,见面课表现的成绩,折合成百分制,按照1:1:1:1的比例生成学生的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和线上期末考试成绩按照6:4的比例生成学生该课程的最终成绩。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纳入平时成绩,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该过程性评价,可打破传统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最终成绩的,“一锤定音”式的评价模式,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不至于出现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持久,避免考试结束后遗忘率很高的情况出现,起到全程敦促的良好作用。为客观评价该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可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往届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以统计学结果作为评价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指标。
4 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该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优化、重组《方剂学》教学内容,将简单些的知识点放在 上自主学习,重点、难点问题在线上见面课中进行强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方剂学知识、逐步建立临床辨证思维;该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整个《方剂学》学习过程中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为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调控的学习平台,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该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建立及时、全面的监控体系,借助平台提供的数据,可及时掌握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长、学习是否规律等,便于任课教师敦促学生及时预习、复习,避免出现“临时抱佛脚”,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现象。
总之,通过对课程的重构与设计,借助“互联 +”及公共教学平台的优势,可实现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教学资源,线上见面课实现重点、难点的深度解析,典型病案的集体讨论与剖析。通过借助后台大数据的分析,可实现对学生进行监控及形成性评价。构建了一套符合视障生《方剂学》自身规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