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捷:从用户出发 脚踏实地用软件定义 络

主持人:软件定义 络这一话题被提出至今已有几年的时间,但是相比较计算与存储在数据中心的发展仍相对迟缓,这一问题的缘由到底是由什么造成的,我们今天很有幸请到了锐捷 络专家宋子航先生做客比特 ,请他来谈一谈软件定义 络种种。

宋子航:好。那么大家好,各位 友,大家好,我是来自锐捷 络交换机事业部SDN首席架构师宋子航。今天很荣幸,能够在比特 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对于SDN的一些看法,忘记在实际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为什么要发展,说SDN 络发展缓慢的原因在哪。其实在数据中心 络当中,它最核心的是两大要素。第一大要素,我们都知道,是计算。第二大要素,是存储。那么 络为我们的这个计算和存储提供了一个桥梁。那么这种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大规模的这种应用,导致我们 络当中,我们的服务器存储当中,我们的需机,它的这种流量是越来越大。那么这种流量,它的东西流量越来越大,交互的这种速度以及节奏越来越快。那么 络就需要一种易管理可视化云 融合的这种形态。说到云 融合,其实这样,那么首先我的数据中心内部的这个 络本身就需要统一的一个管控大脑来管控我整张 。那么这个管控大脑其实跟云计算,它管控它的这个计算资源其实道理是一致的。那么为什么说我们的这个管控的这种模式或者思路没有云计算的那种管控模式或者思路发展得快,其实它最根本的原因是源于两点。

第一点,就是说白了,我们都知道,传统的 络,它会面临了一个窘境。就是它的这个 络环境相对是闭塞的。那么它这个闭塞其实本身就是由 络发展至今,它的这个协议固化所导致的一些由设备去代替人工去处理一些问题的这个思路有关。那么除此之外,由于 络协议的固化,所以我们没办法通过第三方的一些运营平台,或者一些 管软件对我的整个 络进行统一的管控。那么这个原因其实就由于 络闭塞。

第二点,我还想说的就是因为不同厂家之间的品牌不同所导致的协议上的一些交互,或者处理机制上的一些不同,是导致 络是存在壁垒的。那么它的这种壁垒就导致我们仍然还是没办法打破这种究竟,多品牌的数据中心的环境下没办法进行由统一的管理平台对整 进行统一的管控。那么这个其实就是说明了为什么我们现在 络发展缓慢的原因。

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虚拟 络可以由Overlay的这种技术去实现,但是面向于大规模的云计算的数据中心的这种环境,假如我们用OV类去实现的话,那它的管理,对Overlay整张 的这种管理是更加的复杂。因为它面向一个 中 的理念。因此我们需要一种管控大脑来对我整张的Overlay的 络进行一个可视化可管理的一个管控平台,或者叫智能的大脑,去给我们用户呈现一个更优的界面,进而能够管控数据中心整张 ,那么我们大家都知道,云计算最核心的一点,它的管控平台,我们称之为云管理平台,它就是由云管理平台所触发一些新的指令或者条件,来对我所有的计算资源进行统一的管控。那么我 络也把这种管控平台智能大脑的理念引进来,诞生了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个软件,定义 络。其实SDN它由原来的,在2006年SDN的这个理念就已经提出来了。它是由斯坦福大学的尼克教授提出的。那么2007年由他的学生马肯作了一个创新的思路的提取。那么到2008年有了伊森项目之后,我们整个软件定义 络的这个概念就被正式的提出了。

那么提出了发展至今,我们都知道,他提出的只是一个概念,那么这个概念怎么着才能形成真正的框架和协议,让不同的厂家去实现。那么它需要一个背后的驱动力。那么这个驱动力我们称之为ONF,叫开放 络基金联盟。

宋子航:那么ONF,其实最核心的它就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它规定了一个协议,在SDN 络环境当中去跑的一种协议,我们称之为OpenFlow。然后另外一块,就是它规定了整个SDN的框架和架构,包括我们的基础设施层,就是我们整个的物理硬件,我们的交换机。在这个基础设计层上面就是我们的控制层,那就是我们的SDN控制器,或者SDN管理软件,去控制我整个的基础设施层,这些硬件资源。那么在SDN控制层之上,我们还有一个层级,我们称之为叫应用层。那么这个应用层,其实分为两块,一块是刻意由厂商,或者是一些开发公司去做一定的开发,去做一些针对客户问题,去做一些有针对性的APP,上到这个控制层之上,进而通过控制层对我整个的 络资源进行一个管控,来达到一个我以用户问题为出发点的一个解决针对用户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那么这是一套思路,还有一套思路就是我给客户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接口。那么这个接口可以由客户自己去编程去定义整张 络,从而来达到客制化的一个需求,达到灵活管控整张 的一个需求。那么主要就是这。但是ONF提出来这两点之后,这只是一个协议和一个框架。真正去把这个协议和框架,去让它落地,需要由厂商去做支持。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这种协议和框架就相当于钢筋水泥。那么这个钢筋和水泥由不同的建筑商可以打造成不同的建筑物,欧式的、中式的,还有韩式的。特别有范儿的,现在大家常听到这种词。但是我们可以拿这种理念和我们SDN整个的理念去作一个对比。那么厂商加入进来之后,提出来了三种打造的模式,也是三种主流的落地方案。第一种,我们称之为叫OV类 络。这个OV类,就是刚才我已经强调了,通过智能的大脑对我整 进行一个管控,形成云中有 , 中有云的云 融合的姿态,对我整个的应用提供一个更好的交付。

这是第一点。第二块,我们称之为纯OpenFlow 络,我们业界又叫以APP为中心的一种 络,以应用为中心的一种 络。那么这种 络环境下,是所有的 络这些设备全部都支持OpenFlow协议。而且它通过这个控制器层面去规定一些动作,叫做我的OpenFlow协议,进而通过OpenFlow告诉我所有的 络设备,用户的理念或者思想到底是什么,他想实现什么。这是第二块,纯OpenFlow 。第三块,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一体化一体机这种词汇。这种词汇就是我们常用的,它最核心的目标就是简化运维,也叫自动化运维。它通过它的这个一体化的机箱,里面有服务器,有存储,上面还有一些TOR的 络设备,然后还有我们的控制器。通过控制器,进而对 络资源进行一个整体的调度。比如我的虚拟机迁移的过程中我的策略是不是应该随行,是不是应该由TOR到另外一台TOR,这个策略也是跟着到了另外一台TOR。这样我所有的这些 络运维工作,我全部都可以释放了,这块都能达到一个自动化的姿态。所以这就是三种主流的这种形式。这三种主流的落地方式,当用到客户端的话,客户端的反馈的声音是什么。其实这块,我们锐捷也调研了很多的客户,客户其实反馈的声音主要有四大类。

第一大类就是迫切性。他的迫切性其实没那么强,我用不用这个SDN去优化我的 络,或者管控我的 络,或者改建我的 络,其实这个没有什么太大的必要性。除非是那种特别大型的数据中心,他们需要用这种东西去优化它的 络。比如谷歌的数据中心,我们都听过。

另外一块还有就是它的这个兼容性。它的这个兼容性也不好。因为本身我这套协议的提出,厂家只是拿它的这个协议的框架,和OpenFlow协议所规定的一些语言去实现各自的一些控制器的优化,或者是做了各自的控制器。但是这些控制器做出来之后,对不同品牌的这种 络设备的这种兼容性也是不一样的。那有些是兼容这个A厂家的,有些是兼容B厂家的。所以它的兼容性不同,所导致的用户必须想用SDN,而且还想用好SDN,真正用来生产环境下的SDN,必须得打造一个叫做统一品牌的一个理念。

宋子航:但是统一品牌,我们大家都想,用户对于统一品牌其实是很排斥的。现在OpenFlow其实它还没有真正的标准化。那么在没有真正完全成熟的一个协议去用在生产环境当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那么这些客户也不愿意去承担。

第四点,假如我们全 都通过OpenFlow,都用这种协议,那我必然需要更换全 所有的这些设备,进而去支持我的SDN 络。那么这一块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我原来有一套原来的 络,为什么要更换?所以又结合用户的这四大状态,那么我们深入分析了,我们提出了七大解决方案。这每大解决方案都是在仔细分析了现在客户的这个心声,然后又融合了业界厂家的这种落地的模式,整合在一起,打造了我这个东西确实是客户可用的,而且也可以满足他需求的七大解决方案。

主持人:那就像您刚才说的,这七大解决方案,您先跟我们大家点一下是哪七大方案,简单介绍一下。

宋子航:OK,这没问题。其实这样,这七大方案其实是按照不同的场景分的。我们有数据中心的场景。那么数据中心场景我们主要有四大类方案。第一类,就是我们的这个出口池化的方案,我们也叫打造一个弹性出口的 络方案,因为大家可能都知道,叫service ,这个服务量这种解决方案。那么我们把服务量这种解决方案这种思路,这种理念引到了出口,打造一个弹性的出口。那么这个方案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就是由于我原来的 络,它是串行的。所有的 络出口的这些功能应的设备,比如我的防火墙、防毒墙,IPS、IDS,它都是串在一起。它就相当于一个糖葫芦串,所以它这个糖葫芦串会面临四大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它容易形成单点的故障。这个毋庸置疑,而且它这个单点故障可能大家都知道。因为我可以通过硬件,因为我可以通过硬件的模式去抵消这个单点故障。但是我们所谓的这个单点故障并不在此。它这个单点故障代表的是软件,万一操作系统出现死锁。我这个数据包可能是一百个进二十个出,一百个十出的这种环境下。我们认为它是优的还是劣的。如果有SDN,它就可以判断它到底是优的还是劣的。如果是传统的环境下,它就没办法判断,我只能让它正常的通行。那必然会带来,我用户去请求我整个的 络服务的过程中,如果是经过出口的话,那我的体验可能会相对来讲会差一些。因为都堵了,一百个包只有二十个包可以出来。

所以这是第一点,单点故障。那么第二点,因为我串行的这个模式去部署的过程中,我要如果加任何的设备,如果我是加在中线,还是加在哪一块,都会面临一定的风险性。因为首先我需要把我所有的这些设备都断 ,然后把设备光膜块拔出来,然后再把线缆也给拔出来。拔出来然后我再加一个设备。那我这个设备究竟在加在IPS下限,还是加在防火墙的下面,还是加在任何设备下面,我这个东西我得考虑很久。所以来讲是非常复杂的。那么另外一块,我加上之后,万一回退不回去,那我这个 络不就断了吗?那这个断 会带来这个后果。所以这个客户就希望,能不能有一种方案在我添加出口功能型设备的同时,我还不断这些 络。这是第二点。第三点,就是我出口的这些设备都是不同时期采购的,有2009年的,有2010年的,有2011年的,那么是2009年这个设备的性能可能没有2010年或者2011年设备性能高,比如它的同出只有1G或者2G,而2012年出厂的这个有5G。那么整个串行的过程当中,我这个1G或者2G的这台设备就会成为整个出口串行的一个瓶颈。那么这个瓶颈,但是我现在所有的数据包容,我还得必须都得经过所有的这些设备,我没办法解决这个瓶颈的问题。那我这个瓶颈的问题到底怎么解决。

那么第四个问题也是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就是我的这个设备,比如我现在只有一套出口或者两套出口,我现在发现我的防火墙性能不足了,那我需要再添加防火墙。现在我有两个防火墙,我再添加三个。那这三个防火墙我到底添到哪?我是摞上去,摞上去不行,那还跟原来添不添没用。那我是平行的这个关系,那我平行的关系,我到底怎么去部署。我没办法去部署。太复杂了,这个 络结构。而且我即使部署上,我也没法管理。我这么多设备,我怎么管?因此基于这四大问题,我们提出来了,我们改串为旁的service服务量解决方案。那么这套方案其实就是我所有的串行设备都改成旁化,旁化到我的核心。全部都旁化,由原来的糖葫芦变成一个皮球。通过我的SDN控制器动态引流的方式来打造一个弹性的出口。

宋子航:那么这个具体是,其实它这块就包括弹性,包括它的物理弹性。我上设备其实不用断 了,我这块可以随意添加我的功能性设备。那么它的业务弹性,那我如果遇到单点故障,我的处理机制,我可以自动的绕行,包括一系列的一些东西,都通过SDN控制器来控制我的这个核心交换机,动态引流的操作,来达到一个可以绕行我的故障结点的问题。那么另外一块,就是它的运维弹性。以前是方式是什么?以前的运维,它是一个界面,然后你还得登陆不同的 络设备,去勾选不同的选项,然后再配置一些东西,来添加或者取消一个数据中心租户的一种服务。比如我今天要防火墙,我明天要放毒墙,我后天又不要防火墙,我又要WALL了,租户的这个需求肯定是不断变化的。那么怎么着能够及时的来简化我这个运维,用户想要什么,所见即所得的这种思路。用户想要什么,我立马就能给他上。所以我们现在提供了一个界面,直接添加或者勾选,或者取消这个服务结点。用户今天想要这个防火墙,我就给用户勾上,明天不要,我就不要,我就可以取消。所以能够达到一种勾勾选选就能真正的简化我的运维。所以这个就是说,为什么现在service这套方案跟很多客户去交流过程中,客户对这套方案非常喜欢。然后经过了我们很多客户的测试,有政府的,有一些医疗的客户,然后还有一些高价的客户。确实它部署上去,这套方案部署上去。因为本身SDN它就是一个智能化的一种部署模式,那部署上去,我们只用了半天,就把它原来 络给切过来了。切过来之后然后演示的所有效果,包括解决它的单点故障,包括加设备不用动,包括它的性能、瓶颈,包括它的功能伸缩性完全都可以展示出来。所以这套方案是真正能解决他们出口问题的一套方案。

那么这个是我刚才说的第一个,也是我们现在主要精力去干的一些,把我们研发的一些资源都投放到这套解决方案上去做的一个方向。还有一块,就是与协议无关,这一块就是国家某中心,它的流量清洗。它是这样。因为这个国家某中心,它负责的一块是所有的这些数据流,几百G的流量都冲击它的数据中心,而且这些服务器都不是同一时间采购的。不是同一时间采购的,它现在就面临着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由于 络协议的固化,导致路径唯一的一个问题。路径唯一,我所有的数据流都需要通过这条路径到我的这台设备上。假如我这台设备是2006年的,然后还有一堆服务器是2009年,甚至2010年的。但是由于 络协议的固化,我所有的这些数据流都到我2006年的这台设备,那我2009年、2010年的这批高性能的设备都在这闲着呢。所以他现在不想这么做,他想通过他自定义协议的方式来优化整张 ,进而提升所有服务器的性能。但这个方案已经正在用,已经都交付完了。所以这套方案也是我们数据中心的第二大亮点,就是与协议无关的解决方案。第三块就是我们整个服务器的负载均衡。这块我就不需要多多介绍了。因为服务器负载均衡大家可能都知道,可以自动的通过SDN控制器感知到设备的接口,或者通过采样的方式来知道我的链路的利用率,延迟等等一系列信息,进而能够调整到一个最优的路径,到达我最终的处理结点。这就是我们数据中心的方案。

但是我们现在这套数据中心的这套方案可能主要的发力点还是在service这一块。然后另外,我们还有广域 。就像我们跟中科院高能所去进行合作。中科院高能所现在在广域 这块的链路负载均衡。它在北京、上海和山东三个地去做了一个广域 智能的调度。我知道,如果北京和山东这两块的路现在已经堵死了,但是它现在算出来路径是唯一的,它没办法看到全 ,这台设备。所以它怎么着能够通过上海绕行一下再到山东,进而减轻这段链路的压力,进而提高整个链路的利用率。这套思路怎么去解决,我们通过SDN,去感知到所有这些结点之间的链路的这些状态信息,带宽、延迟和丢包率,然后进而去判断现在这一条数据流究竟是从哪个结点到达它的最终结点是比较好的,进而做了这个事。这就是我们整个的广域 链路负载均衡。

宋子航:另外我们在原讯 还有两个,原讯 我们有一个,也是我们出口一个方案。那么这个出口方案,我们称之为还是service方案。但是它这个是解决了一个问题?主要是解决了割接不断 的一些问题。因为我们找很多的高校的老师聊过,它有一个什么问题?就是说我首先本身割接得在晚上,然后我割接不好学生还投诉我,因为断 ,第二天恢复不过来。然后我测试的这些项,这些厂商给我这些设备让我去测,但是我真正的想去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服务平台,或者一个更好的安全平台,进而去测试一些设备。这样就会导致我晚上干活,然后学生还投诉我,然后我还受力不讨好。那我能不能有一套方案,白天我可以割接,而且能够达到随时割接不断 的这个效果,所以他就想让service去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另外还有一套方案就是我们的NFE方案。你可能都知道,我们的这个 络功能虚拟化这套方案。 络功能虚拟化大家都知道,就是把原来的硬件设备所应该具备的,就是它应该具备的防火墙的功能,把它整个的硬件形态或者硬件的功能抽象化软件化,给它放到我们的某个硬件平台上,比如说服务器,进行一个功能的叠加。那么这种方式其实是这样。我们现在也做了一个解决方案,就是我们的PVPOE。那也就是说SDN控制器当了一个PVPUE的扩展机箱,放在我的核心旁边,在你不动任何原有 络的前提下,不动任何设备的前提下,只需放一个扩展机箱,我有可以把我所有的这些终端改成PVPOE认证的方式,然后进行一个代理商 。这就是我们主要的七大解决方案。

主持人:我刚才听了子航讲了那么多,然后我觉得这七大方案基本上都在围绕着一个控制器来讲,好象都离不开这个锐捷控制器。那至于说这个锐捷,那像您说的这个SDN控制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有什么特别的功能完成这么多事情,你再具体讲讲。

宋子航:OK。其实我们锐捷的SDN控制器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硬件其实就是一台服务器,那么这台服务器是两由高,然后它的后面可以插四块计算结点。每一个计算结点有独立的CPU和内存资源。然后每一个插卡上都有两个千兆的电和两个万兆的光接口。所以一个控制器可以整个插四张卡。那么我再说一下我们的软件。刚才是我们的硬件大体的介绍。我们的软件是这样。我们软件首先它是基于我们的模块化操作系统去做的。也就是说我们的OSGI的这种动态模块组去做的。那么这种东西其实它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安装和卸载非常的方便。那么对于我们开发人员来讲,就是它做整个的一些更新工作,或者一些应用的上线工作、加载工作都非常容易。传统的环境下,它需要从低到上,再重新设计一遍,然后再把这个模块添加进来。但是现在我们不用,我们直接把这个模块添加进来,因为已经把所有的这些底层都已经给你抽象好了一个接口。这就相当于什么呢?就相当于iphone没出来之前,我的这个诺基亚电话,我要如果想上边安装一个微信,它必须得定制化,从底层,再到上层,再到操作系统统一再给你定制一个东西,你才能拥有。为什么原来我们诺基亚的这种手机,它玩一些贪食蛇,这都是很常见的,还有一些五子棋,只能有这几个功能。然后如果你要想买一些新的,我发现诺基亚居然新出来一个游戏,我们感觉这个东西非常好。然后现在我们有了iphone之后,或者我们有了这个智能机之后,那么我们可以在上面去添加任何的APP,它是属于一个平台化的一个开放化的,一个可以随时去安装卸载应用的一个平台。所以我们就是基于这个平台去做了。所以我们整个解决方案,开发的速度,以及程度,以及客户可以定制化的这种能力是非常强的。这就是我们通过OSGI的这种动态化模块组的这种模式去做的我们的软件的控制平台。

主持人:那正如您所说,就像您刚才也介绍了,就比如说OpenFlow方面,ENF,还有无论是后来是有业界参与的Open Dayligh的这种,我们与这个ODF、ODL这种,比如说像他们的新版本、汉版本的,还有Open Dayligh的这些新版本,1.0、1.1、1.2、1.3,我们的这个控制器跟它的关系大概是什么样子?

宋子航:是这个。这个问题提得非常的好,其实有很多的用户也在问这个问题。我们本身的SDN的控制器是基于Open Dayligh的汉版本去做的。那么我们本身的这个汉版本拿过来之后,你就会发现,它本身这个版本上有很多一些缺陷,从底到上连不起来。所以我们首先针对这个汉版本做了很多的八哥的修复,这个修复时间很长的。即使你一天一夜,就是每天每夜的在做这个事,但是你修复的过程中也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把这一个路已经捋平了。另外一块就是我们更关注的是用户的问题以及我们解决用户问题的这个应用。这个应用其实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刚才我们说了,已经做了很多这方面一些创新,比如说我们七大解决方案。其实你把每大解决方案都看成一个小应用的话,就是我们本身是在ODL一个平台上,已经把它的这些应用已经都做了这方面的工作。另外一块就是,除了我们做了一些应用,还有刚才我说的一些,我们基于ODL修复了一些很多的八哥。那么除此之外我们对这些应用还封装了一些接口。这个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些客户,他希望他的这个运营管理平台,或者他的这个云平台能够统一的都在它的云平台对我所有的底层 络进行一个交付。那我这个应用的形态就需要一个接口,跟它的云平台进行一个对接,进而它的云平台对应我的应用,直接指挥我的ODL,或者我的SDN控制器,对我所有的硬件进行一个统一的管控,为我的应用提供一个更好的交付,主要是在这方面做了很多。

主持人:我听子航说完了,就感觉相对于软硬化来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虽然ODL提供很多很美好的功能,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就像子航说的,有一大堆的八哥等你去填。然后推开这些新版本,其实每个厂商作为自己的功利来说,可能都会花一些心思放在上面来解决不同的问题,来给ODL组织提出来美好的愿景来买单。其实这也是我们厂商发挥我们自身能力,发挥我们自身那种动能的一个最基本的点。因为我们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给客户更好的服务,然后才能推出这些产品。那在您看来,就是在解决这些美好愿景的时候,我们如何去让我们锐捷凸现出我们的优势。那在您看来,我们的锐捷的HUNC控制器最大亮点是什么?

宋子航:其实是这样。本身现在业界各家对于SDN的这个理念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比如现在可能有一些很好的厂家提出来一些很好的解决方案。但是我们其实更加着重的出发点是在于问题,究竟是什么样的问题,客户的问题到底是什么,那么以这个问题作为出发点之后,我们就会深入分析这个问题,然后通过打造一个APP,然后这个APP是真正能解决用户这个问题的一个APP。以真正能够解决用户问题的这个思路作为出发点,然后以应用为中心的这种脚踏实地的完全定义 络,这个可能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主持人:那既然您提到这了,就比如说在您看来,我们有没有一些特别的好的案例可以讲讲,分享一下,就是您刚才也提到了,就是特别实在,真正的去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说我们课业单,当然我们可以说我们是怎么来拿这单,凭我们的实力,真正去解决,能不能举一个这样的例子。

主持人:其实我觉得,在我理解来说,这可能就是在好产品之外,我们要有个人,必须要有人的因素,就是实打实的去接触用户,一次两次三次,然后去了解用户真正的需求,真正的痛点,然后再能解决问题。其实很多公司现在也都在强调人的问题,锐捷也不例外,包括我们去谈产品,去谈创新,都离不开这个人。那我们在未来,锐捷,像人在SDN这一代 络中,我们将有哪些发力的重点?

宋子航:我们主要的发力点,着重点就是在盯这个数据中心。因为大家都知道,数据中心它本身是一个什么?它是一个大而全的东西。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说现在,包括业界,去问服务器和存储,你比如说可能是一些服务器存储的厂商或者一些 络厂商,你去问他们,机房的静电地板设计的设计方式以及架构方式在云计算数据中心当中,你需要考虑什么样的要素。因为这些东西是客户真正会遇到的这些问题。所以我们现在,虽然我们只是在交换层面,交换机事业部,我们在交换层面会做一些可能的创新,但是除此之外,我们会在其他的领域也会做一些很多的思考,一些研究。那么这种情况下才能知道我们的 络,我们的SDN,以及我们的数据中心方案怎么做能够真正切合客户所面临的这个场景。这个方面一个推荐性的整体的(00:38:27英文),可能是我们未来的一个着力的重点。所以我们现在也是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在完善这一块的研究。

主持人:那我们回到刚才子航谈的那个案例问题上,其实你也刚才说到那个案例了,那现在目前来说,遇到客户在这个 络云化方面提到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问题?

宋子航:其实是这样。客户在 络云化的过程当中,提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的这个问题。它如何能够在保证原有 络的情况下还能够把SDN的这种软件定义 络的方式引入进来,进而为它的应用提供更好的一个平台。那么其实这种思路我们原来也思考了好久,其实本身你要如果想拥有一个更好的SDN,你就会要对原来的传统 络进行颠覆,那么这本身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那么这种过程我们现在是怎么看怎么去解决的呢?我们现在已经作为一个很好的创新,就是我们做了一个叫双 模式。我们整个 络环境下既可以有SDN的域,也可以有传统 络域。就像我刚才提出的selfservice整个的这个解决方案。其实最核心的只需要有两台核心交换机以及一台SDN控制器,周边的这些出口安全设备都不需要是,都是不用绑定非得是锐捷一家的,是开放的,整个的。所以我们就做了一个这种兼容性的模型,来解决客户想要在哪户去把SDN引进来,我就在哪块把SDN引进来。引进来之后,它整个的这个引进来这个点还可以跟原来的传统环境下进行一个兼容。那么这种其实客户遇到最多的这一类的问题总结出来无非就是两点。第一点,它跟我原来传统环境下的传统兼容性怎么样。第二点,就是说我用不用非得被某一家品牌所绑定。这是他最关注的两点。就是技术上的兼容性,品牌性的兼容性。那么这两点,我们现在都完完全全的解决了。而且我刚才所说的这个service的这个方案,完全可以适用于任何的出口场景,任何的出口周边的这些功能性的设备,任何的你的这些协议,无论是二层的,无论是三层的,你还是已经跑了很多路由协议的 络环境下,都可以去进行直接的运行。所以我们在兼容性这一块也是做了很多的创新。

主持人:那我是不是可以简单理解为,就是无论我现在的 络规模处在一个什么阶段,或者一个什么样的建设阶段,我可以寻找锐捷在不更换我原有 络设备的前提下改造我的 络?

宋子航:可以,没有任何的问题。这个应该说是真正替客户着想的那个方面,做了很多的创新点。

主持人:既保护我现有投资,然后又让我摆脱那种单一厂商锁定,然后又能改变我现有的 络架构,让我的业务跑得更快,更顺畅?

宋子航:对,是的。

主持人:那请子航为我们总结一下锐捷的SDN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吧。

宋子航:OK。我们现在锐捷整个的SDN核心理念其实就是以用户的问题为出发点,以应用,以能力解决用户问题的这种应用为导向,打造真正可以脚踏实地的软件定义 络,这个就是我们整个的核心思想。

主持人:听了子航刚才的介绍,看来数据中心云化的过程,不只是计算存储 络的虚拟化这么简单,小到一块地板,一段 线,都被锐捷考虑在云数据中心的规划建设中,谢谢子航今天做客比特 ,为我们大家带来这么多精彩的内容,也祝愿锐捷在不远的将来为我们呈现更多创新的亮点。

宋子航:好,谢谢大家,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们锐捷,我们锐捷一定会抱着以实的态度来脚踏实地的为大家去做一些真正能够解决客户问题的创新点,打造脚踏实地的软件定义 络,感谢大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5年9月26日
下一篇 2015年9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