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观察荐读 |“万亿”软件,南京爬坡引擎;面向长三角,临空经济蓄势而飞;打开文化的想象力

新华日 ·南京观察(第168期)

【要闻】

精彩试读>>>

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硬支撑——“万亿”软件,南京爬坡引擎

如果说产业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那么南京产业的灵魂则在软件。

11月23日—25日,被誉为国内软件行业的“风向标”——2022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交易博览会举办。这次“风向”很明确,即以加强数字中国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与软博会一同奔跑十八载,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迎来跨越式发展。从2000年起步时产业规模仅数十亿元,到十年后跃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四,荣膺首座“中国软件名城”;2021年,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进入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并提出用四年打造“万亿”产业集群,为南京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全力向“万亿”级软件挺进,加快建成全国领先的数字经济名城,在以加强数字中国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大背景下,南京的努力别具意义。

【聚焦】

精彩试读>>>

南京入选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面向长三角,临空经济蓄势而飞

初冬时节,一大批“客人”来到长江南京段鼓楼滨江江面上。那是前来越冬的鸬鹚,多时可达五六百只,它们结伴在江面栖息觅食、俯冲盘旋,用“惬意”的姿态表示着对这片生态的“满意”。

滔滔江水拍打两岸,与江共生的南京,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千百年来,长江之畔,在文学、艺术、科技等各个领域,古都金陵既是星辰璀璨的天下文枢,也是长江文化沟通中外连接世界的重要枢纽,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底蕴。

11月14日,扬子江畔,一场以“深研长江文化 赓续千年文脉”为主题的“长江文化研讨活动暨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南京举行。南京在长江文化中有着怎样的地位?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意义何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该怎样建……会上,一众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共探南京这位“长江之子”如何做好传承和弘扬长江文化的主力军。

【聚焦】

精彩试读>>>

2022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闭幕——打开文化的想象力

11月24日,阴雨多日的南京城转而放晴,暌违已久,暖意回归。

一群人迎着升起的太阳,奔赴同一个会场。当天的南京国际展览中心,2022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盛大启动。1.4万平方米的展览区域内,215家企业线下相聚,声、光、画的美妙交错中,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轮番释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魅力绽放。

“第三年来看展了,还是感觉很新奇。虽说延期,但逛完比前几届还兴奋。”南京一家从事街区运营的企业负责人带着助理,加了一圈人的微信。他每年都在关注:又有什么新场景,能为手头的项目改头换面,带来人气和活力?

每位参与者都在寻找各自的答案。截至去年,南京文化科技融交会已累计服务各类市场主体超3000家,达成交易超760亿元,接待行业观众超5万人次。今年的参展企业数量,比去年增加11%。

党的二十大 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在此背景下举办的文化科技融交会,会呈现什么新质地,释出什么新风向?

【纵深】

精彩试读>>>

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高淳,江南胜地正归来

初冬的清晨,苏皖交界处,东边青山隐隐,西侧圩区水雾袅袅,薄雾轻纱中的小城如画似梦。

晨曦乍现,山里的老汉等着露水散去赶到油菜地下肥锄草;待暮色四起,水乡的蟹农就着月色下塘取蟹。

这就是南京高淳。全区70%的面积是生态涵养区,地表水水质优于Ⅲ类水体比例超过75%,2021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38元。依靠绿水青山,高淳人走上发家致富路。

在上世纪90年代,因为保护饮用水源地,倒逼高淳人较早有了生态保护的意识和行动。高淳把全境802平方公里作为美丽花园来整体保护修复,每年干几件实事,掸去GDP的“粉尘”,滤掉增速中的“污染”,一茬接着一茬干,这座位于长三角发达地区的小城日渐呈现出“江南胜地”的现代模样。最近高淳入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多年的岁月讲述了一场基层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

【纵深】

精彩试读>>>

浦口国企改革三年行动119项任务基本完成——破冰突围,赶考路上“勇挑大梁”

11月24日下午,浦口城建集团沥青搅拌站内机器轰鸣,满载的卡车将沥青混凝土送往各大工地。试运行3个多月,这个由浦口城建集团与 会企业合作共建的搅拌站,已经开启满负荷生产状态,预计年内实现利润400万元。

一个体量并不算大的搅拌站,却是窥探浦口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生动镜头。近年来,浦口区对标对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聚焦股权架构、决策体系、用人机制、监管模式等关键环节,用改革手段清障破壁,切实发挥好国有企业在稳经济、惠民生中的“顶梁柱”“压舱石”作用。截至目前,浦口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涉及的119项任务已基本完成。

【关注】

精彩试读>>>

聚焦急难愁盼 补齐短板弱项——撕掉标签,“邋遢小镇”变了样

高层住宅鳞次栉比,城市干道车水马龙,游园绿地点缀其间,学校、医院、超市星罗棋布……这里不是繁华都市,而是南京最大的保障房片区——岱山。

2013年交付之初,岱山可不是这样。彼时,这个2.6平方公里的超大型居住区,内外交通不畅,生活配套短缺,首批分房的8000户拆迁居民里,不少人宁愿在城里租房也不肯搬过来。

十年来,西善桥街道融入雨花台区“两桥(铁心桥—西善桥)”地区城市更新大局,以“理想教育小镇”为建设框架,围绕群众最急、最忧、最盼,重点攻坚交通、教育、医疗、人居环境等民生短板。经年砥砺,岱山彻底撕掉了“蓬头垢面”的标签,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理想小镇”在主城西南芳华初绽。

【关注】

精彩试读>>>

建邺区推动基层党建与 会治理深度融合——这个“待上线”平台,为何备受期待

11月23日下午,建邺区兴隆街道融侨 区党群服务中心, 区党委书记闵瑞在建邺区委组织部和运营公司指导下,将辖区共建单位、志愿者、商业载体等情况信息,依次录入“建邺资源平台”后台端口,他说,“需求一键直达,资源一键供给,期待上线!”

党的二十大 告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要“加强城市 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今年以来,建邺区委组织部结对兴隆街道融侨 区,依托建邺智慧党建系统搭建了打通各部门、各层级的资源共享互助平台——“建邺资源平台”。

当下,“建邺资源平台”正在紧锣密鼓进行调试,本月内将在兴隆街道融侨 区、苍山路 区和奥体 区试点运行。这一“待上线”平台将发挥什么作用?为什么备受 区期待?

【影像】

精彩试读>>>

“研创”正青春

有人说,这里像上海浦东,像深圳,像他们曾经待过的硅谷。为什么像?因为这些地方都将创新这个原本抽象的词,描绘得那样具体。

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一个把“研发创新”作为自己名字,刻进自己基因的地方。这里是科技创新策源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21家,独角兽企业2家、培育独角兽企业28家、瞪羚企业8家;这里是“研创经济”引领区,创新提出研创经济概念,建设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ICisC)等三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0余个公共技术服务实验室,采用共享服务机制为初创企业助力;这里是炙手可热的创业热土,累计引进30个院士团队,300余名国家、省、市专家人才,近1000名海外及留学归国人才……

为什么炙手可热?有识之士指出,任何科技重镇必须拥有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新产业。简言之,有新产业才有持续创新的土壤,才能成为那些从北上广深、甚至从大洋彼岸远道而来的逐梦者心向往之的地方。

研创园将集成电路设计、智能制造研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作为主导产业,那些叫孵鹰、腾飞、创智的大厦里,集聚了国内70%的EDA龙头企业。在今年南京公布的全市独角兽、培育独角兽和瞪羚企业榜单中,研创园38家企业入选,占全南京入选企业的7.1%。

周末,明媚的阳光驱散雾霾,似春光重回大地。扬子江畔,太阳照射在大厦的玻璃幕墙上,沿着建筑的线条勾勒出一道道向上的光。即便休息日,大楼里依然有穿着格子衬衫或西装革履的人来来往往,干事业,多痛快!

走,去这个阳光明媚的地方大干一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0月24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24日

相关推荐